网友:母亲82岁了,最近做心电图,医生说她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老人吓了一跳, 因为始终没有症状,怎么好端端的就悄悄心梗了一次?
佟彤:所谓陈旧性心梗,一般是指半年前甚至更长时间前曾经发生的急性心肌梗塞,因为当时症...
美国心脏病专家把人的性格分为A、B两种类型。
具有A型性格的人经常动作匆忙,办事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遇到困难也不退缩,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不满足感。这类人往往雄心勃勃,脾气急躁,性格外向。由...
性的魅力
如果你不能去体育馆运动一下,那你就随便走动走动吧。这样做,你的心脏会感谢你。一项对年龄在49-54岁的2500名男人进行的研究发现,一周至少有三次性高潮的人可以减少死于冠心病的一半风险。除...
患者张某近两个月来一直牙疼,吃了很多消炎药不起作用,到医院一查,原来得的是冠心病。记得半年前,此患者总感觉嗓子疼、牙疼,他吃了两个月的消炎药,仍未好转,且疼痛症状越来越重,最后连胸口都疼。最后到医院查体,原来罪魁祸...
三类人最易患冠心病
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的猝死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心血管科杨海玉主任医师认为,有三类人最容易患冠心病。 第一...
一个双休日的下午,我正在阅览室查阅一些资料,社区田大爷突然到此向我咨询病情。他两年前因头晕、心悸,颈、肩疼痛伴上肢麻木,去医院检查,诊断为颈椎病,经治疗后好转。但近月来经常发作胸闷、气急、心悸和心前区疼痛。尤...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医生可以通过如心电图、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检测方式诊断病...
心脏病发作死亡的数大幅度下降
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在医院死亡的比率在1999年到2005年之间下跌了几乎50%。在同一时期,由于急性冠心病(ACS)死亡的比率也下降了24%。急性冠心病通常被用来形容急性胸痛加剧(不稳...
老李是一名机关领导,今年56岁,平时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席各种应酬,抽烟喝酒当然必不可少。眼看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一向自认为不错的身体却出了问题。时常在精神紧张、活动增加或饱食后出现左胸部的疼痛,像胸部塞了东...
问:我因心前区疼痛做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是显着狭窄,就同时做了介入治疗。现在我的日常生活不受任何限制,干一些较重的活也无妨。但是介入治疗后室性早搏的问题却没有解决,是不是与冠心病有关,我现在该怎么办?
...
疾病简介
简称冠心病,它是因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不同。
【诊断】
一.病史、症状:
...
(1)、隐匿型冠心病:有的冠心病患者有心慌、胸闷、憋气、胸疼等症状,而有些人没有什么症状,但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经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经过全面检查诊断为冠心病,但因为平时并没有什么症状,所以称...
当人精神紧张或激动,发怒时,会使垂体-肾上腺系统紧张度上升,血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激素水平升高并产生如下效应:
(1)儿茶酚胺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已有狭窄时可造成...
冠心病是否为遗传性疾病,目前还不是一个十分明的概念,但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父母之一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父母均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
(1)过度的体重增加,使心脏负荷和血压均上升。
(2)高热能的饮食摄入习惯,使血脂、血压水平增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加重。
(3)肥胖后体力活动减少,妨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侧支循环的形成。
(实...
(一)脂类影响
1.脂肪数量:饮食脂肪的质与量对血脂水平有影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正相关。饮食脂肪总量是影响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主要因素,摄入脂肪占总热...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平时我们说的冠心病多数是动脉器质性狭窄或...
冠心病小知识
为什么了解冠心病对于女性来说这么重要?
很多女性都低估了冠心病队自己健康的影响。冠心病是美国女性的头号杀手。但据最近的一个调查说明:50%的女性认为,癌症是侵害她们健康的头号原因...
冠心病除了药物治疗,还有放入支架等介入方法。但是,这些治疗都不能都逆转心脏固有的病变,只是在于提高心脏的供血能力。所以,仍然没有可以治愈的方法。一旦得病,关键在于控制和稳定病情,提高生活的质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