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药盒又叫急救药盒,是冠心病患者不可缺少的“伴侣”。只要冠心病患者能够善待这位“伴侣”,使其品种齐全,保管得当,在突然发病时,它便会挺身而出,抢救您宝贵的生命。那么,保健药盒中究竟应准备哪些药物,平时又该如何保...
心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公布的资料表明,心脏病占总死因的35%,其中冠心病死亡占24.1%,居前10位死因之首。而在北京地区,从50年代到现在,心血管病的死亡增长了近4倍,其中仅心血管...
科学家发现巧克力中含有防止心脏病的化学物质,这对准备在圣诞节期间尽情享受巧克力的人来说实在是个好消息。
巧克力中含有一种叫做“普环啶”(Procyclidine)的化学物质,在水果和蔬菜中都含有这种化学物...
1、如无并发症,心肌梗塞后6-8周便可开始恢复性生活。
2、如果病人能操作每分钟消耗6-8卡热量的活动(例如木工、用手除草)而没有症状,脉搏、血压及心电图没有异常时,就能安全地恢复性活动。
3、恢复正...
一、忌生气、发怒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指挥人的一切,当过分激动、紧张,特别是大喜大悲时,由于中枢神经的应激反应,可使小动脉血管异常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增强,使冠心病患吝缺血、缺氧,从而诱...
(1)麦芽。它是小麦种子发芽后形成的。麦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对于心脏病患者的康复来说,麦芽的蛋白质优于其它任何动物蛋白。麦芽内含有的甲种生育酚,是维生素E的组成成分,它能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进...
我们大家都知道,过多的吃一些油腻的东西或者每天坐着不运动对我们的心脏是不好的。但是,现在超负荷的现代生活对我们的心脏也是一种折磨与冲击。每天需要接听无数的电话,考虑种种让人抓狂的难题,还要忍受上次无数次的...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对危险因素的干预。
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经重复测定仍< 0.9毫摩/升(35毫克/分升)、糖尿病,有明确...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健康饮食是预防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介绍一些有益于保护心脏健康的好食品。
一、坚果类:
杏仁、花生等坚果富含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温防范措施的加强,近年来中暑的发病率越来越低,但是心脏病患者的逐渐增加,却使盛夏时节心脏“中暑” 的病人越来越多。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何汝敏教授介绍,夏季好发的心...
对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必须长期坚持预防和治疗。例如高脂血症需要长期的治疗才能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便停药会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
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冠心病”的时候,病人的心肌供血系统...
炎炎夏日,心脏病患者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心脏病患者应该在平日里注意饮食和休息,防止心肌梗塞猝发。
一、三个半分钟,生命保平安。
专家建议:夜间醒来方便时,应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坐起半分钟,再双腿...
儿童超重与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纤维素和所需的热量是勿庸置疑的,但需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甜食,并鼓励儿童多做户外活动,以保证儿童的正...
多年来,对于花生及花生制品的营养问题,很多国内外的专家都在潜心研究。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试验,食用橄榄油可降低25%,食用花生油及花生制品可降低21%。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营养科学系penny kris-Etherton博...
危险信号:
近来,是不是时常听见丈夫长出一口气,说自己总是觉得胸闷,好像差了半口气似的,上气接不上下气;偶尔也有心前区隐隐作痛的感觉,每次都是一闪而过。这时候,你要千万提高警惕了,他的心脏很可能出了毛病。...
一.起居有常: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宜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二.身心愉快: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诱发心绞痛。应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养成养花、养鱼等良好习惯以怡情养性,调节自...
运动是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但必须坚持,运动项目可根据个人爱好和条件选择,如快走,跑步,游泳,爬山,骑自行车,跳舞,打球等,以快走最为方便,具体而言,需注意以下几点:
1、有氧运动。可选树林、绿化路边、海边、空气清新...
心脏病是威胁老人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近日,美国《读者文摘》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有效预防心脏病的8招。
第一,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且与饮食关系密切,只要经常给以合理,平衡的膳食,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1.食物选择。每日可食用牛奶或酸奶约250克,鱼100~150克或瘦肉100克,豆制品100克, 绿色蔬菜300克,水果100克,...
老人退休后,有的“心”仍没退,失落感困扰得心神不安;有的为儿孙前途、婚姻住房、家庭琐事等,忙得精疲心累;有的因丧偶、家庭不和、经济拮据等,忧心忡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烦恼、抑郁,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