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贝那普利为代表的ACEI类药物是目前高血压治疗的经典一线药物;ACEI为高血压患者提供靶器官保护,具有包括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慢性肾病、预防卒中复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和糖尿病等方面广泛的适应证,受到美国高血...
  如今,“三高”(高血压、高脂血、高血糖)人群越来越多,其中以高血压患者占绝大多数。最新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病率的严重情况:与10年前相比,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35岁~74岁年龄段的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7.2%,这...
  美国田纳西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高血压进行最新研究后提出了以下有关高血压的几个新概念:   “最佳血压”只是相对的   常看到有“最佳血压”120/80mmHg(左右)的提法。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伴随...
  在人们印象里,高血压患者只能长期吃药。其实,有些高血压患者不用吃药,而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并且能达到治愈的效果。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李永强博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以下三类高血压需要手术治疗:   第一,...
  1血压高一点没什么关系,不必大惊小怪其实,大量观察研究证实,血压即使稍微高一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对于高血压,千万别采取不在乎态度,一定要认真对待。   2收缩压高一点没有什么危害,只要舒张压正常就可...
  国外流传于30年代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深孚众望的一代名医威廉姆斯感到自己有高血压症状,但他太忙了,上班时无暇测量自己的血压,只得每天中午“挤时间”自测血压。但测量的结果却颇出乎他的意料,连续几天都得出“不高”的...
  在我国随着高血压病人的不断增多,大部分的病人都是在医院看病后带药回家治疗。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许多新病人并不知道用药后如何观察病情等一系列的问题,他们往往缺乏正确的指导,由此而出现不少治疗...
  仅关注诊室血压的数值远远不够   降压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预防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一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在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方面占有极大的优势,不可偏颇的是,与一日多...
  我今年50岁,患高血压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收缩压通常在170mmHg以上,舒张压在120mmHg左右,但是自己并没拿这病当回事儿,也就没用过药。去年有一位熟人,才47岁,正上着班一头栽倒了。送进医院诊断为:大面积脑出血。7天功夫,...
  特邀专家:高血压联盟(中国)秘书长、北京阜外医院王文教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总数已达1.6亿人,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高血压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传统的高血压单一疗法往往效果不佳。...
  身处这个社会群体里面,当面临问题的时候,社会经验告诫我们要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心理学家教会我们要学会适应和积极面对。但面对自己的健康受到影响的时候,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患病的可能才是最重要的,除去自然法则...
  盲目降压。首先弄清是否因肾脏疾病、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妊娠中毒症、大动脉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压。须找出病因 ,对症治疗。   2、用药剂量和种类不能雷同。应按病情轻重分级治疗 ,并注意个体差异 ,药...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
  研究认为,经常在鹅卵石上行走,刺激和按摩足底,可以强筋健骨,增强神经的敏感性,促进血液流通。这些认识可以说只能作为增强下肢功能,进行有氧运动健身的一般解释,难以解释其降血压的功效。如果从中国传统医学的角度来认识...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提出高血压病的药物“阶梯治疗”方案。这方案具有治疗简化、副作用减少,对患者因病施治,针对性强的特点。用药先从单一或简单的给药方式开始,疗效不大或无效时,再逐步增加其它药物。   ...
  高血压一般没有特殊症状,不容易引起警觉,很多患者直到出现心脑并发症时才去医院检查治疗。因此,早期预防高血压显得十分重要。目前认为,肥胖、中等量以上饮酒和食盐摄量过多是导致血压增高的危险因素。为了防止高血压...
  我今年72岁,原来一直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直到1997年5月突发脑溢血,医生检测我当时的血压为172/120毫米汞柱。抢救治疗出院后,我的嘴略歪且流涎,语言有些不畅,特别是左上下肢麻木无力,行走离不开拐杖。有幸老伴鼓励我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医生觉得自己患了高血压,但由于工作太忙,无暇经常为自己测量血压,于是他便在每天中午“挤时间”测一次。但连续几天测出的结果都是血压不高。于是他深信自己并未患有高血压。然而事实上他的血压已...
  众所周知,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导致中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最终引起死亡,故有人称高血压为“隐蔽的杀手”。   但高血压并非不治之症,目前有许多降压药能把血压稳定...
  国外流传于30年代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深孚众望的一代名医威廉姆斯感到自己有高血压症状,但他太忙了,上班时无暇测量自己的血压,只得每天中午“挤时间”自测血压。但测量的结果却颇出乎他的意料,连续几天都得出“不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