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高血压应从活化经络、改善微循环开始。从高血压的发病诱因我们不难看出。降低血粘度,扩张动脉、恢复血管壁弹性是减轻心脏负荷的根本所在。
除了药物和物理治疗以外,人的情绪及饮食对高血压也有影响。...
美国迄今规模最大的一项高血压临床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传统的利尿剂应该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但由于绝大多数患者需服用一种以上的药物 ,因此“洛活喜”等新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仍有很大用武之地。
据...
孙宁玲教授:过去与国外专家组的讨论很少,这次长城会则与国外的一些专家(日本,德国)都进行了分组的讨论,比如第二届中日心血管论坛涉及到高血压领域的很多问题,包括高血压的治疗问题。日本专家和中国专家共同讨论了高血...
专家介绍
陈湛:擅长心血管病内科临床治疗,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 (以下简称陈教授)
吴兆苏: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至今。(以下简称吴教授)
患者甲:因为...
目前的诊断标准为血压超过140/90mmHg就可能已经患上了高血压。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另据统计,预计到2025年中国高血压患者将达到近3...
如何阻止高血压的迅速蔓延和早期防治高血压,是人们严重关切的问题。国家已把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纳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郑州大学四附院最近接受了这项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
《中国居民营养与...
我国约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左右。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人们对高血压的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如何扭转“三低”现象,一直困扰着医学专家们。近日,“高血压患者就医意识调查”结果提示,面对医生,大多数...
许多老年高血压病的血压变化特点为清晨起床后血压攀升,到了上午的8~10达到峰值,而晚上血压开始下降,到了后半夜血压呈现谷值,临床上将这种变化称为杓型高血压。
医学专家指出,假如在清晨至上午的这段时间内血...
长期升高会使得患者的心、脑、肾的很多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多种高血压并发症。心、脑、肾这些器官称为高血压的靶器官。血压越高,心、脑、肾的损害越严重,这已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识。
由于高血压患...
每日一次用药对高血压患者到底有什么意义?哪些降压药物能够真正起到每日一次的作用呢?
高血压病人每日一次服药的益处有:
第一,服药次数越多就越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而血压波动会加速对高血压病人心脏、...
(一) 中国有1.6亿以上的人患有高血压
2007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是:“健康膳食,健康血压”。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重视高血压的防治。从1959 年起,我国就开始了每十年一次的全国高血压抽查,1979年到198...
我19岁就测出血压偏高,145/94 哪时候还是高中刚毕业,当时我很急,我上了很多的医院,见了很多的医生,但所有的医生都让我失望了,他们对病人极不负责任,我很痛苦,后来我就开始在网上收集一些不错的高血压知识,不停地按照上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明确的高血压治疗目标,所有一般的患病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mmHg以下。根据这一国际标准,我国目前2亿多的高血压患...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很好地控制高血压,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仁爱医院内科专家介绍:不少病人对待治疗尚有不正确的认识...
我家的老千,看上去人高马大、体格健硕,实际上却有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血压高。年龄不大,高血压病龄却已有将近十年,因为家族遗传,再加上上学时常常熬夜,很年轻就已患上了这个让人急不得恼不得的病。
结...
编者按:第五届中国长城天坛心脑医学论坛召开在即,杨天伦教授将在大会上做以“高血压药物的时间治疗学在脑卒中预防中的作用”为主题的发言。文中,杨天伦教授从生物节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心血管疾病中的节律性、心血...
现在“管理(management)”这个词正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家需要管理,企业需要管理,人力资源需要管理,每个人自己也需要管理。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管理和被管理的状态中生存。管理理念需要更新,个人的管理理念也在更新...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是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相对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由于其可以更全面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且咳嗽等副作用少,深受临床医生喜爱。目前动物试验亦证明其有一...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而降压药的使用可有效地降低此类危险,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压药的共同作用为降低血压,但不...
根据最新研究,最近提出了8个自然降压招数,时尚的你知道了吗?
1、早点回家。每周工作超过41小时,得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15%。尽可能在上班时间完成工作,早点回家。
2、多走路。一天中分次运动降压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