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幅上升,国民健康状况堪忧。而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相关疾病危险因素是遏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级防...
北京10月19日专电日本一项新研究表明,喝鸡汤可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因为鸡肉中所含的胶原蛋白有类似降血压药物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作用。
据《今日美国报》网站报道,日本肉类加工公司研发中...
茶有提神醒脑、促进消化、有益健康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如果饮茶过浓,就会伤害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饮茶的浓度对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经常性地大量饮用浓茶容易出现...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病人要低盐饮食,但很少有人知道,补充足够的钙和钾也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因为增加钙的摄入,可以使外周血管扩张,有利于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钙还有利尿作用;钾可以防止高食盐摄入引起...
台湾医生最近研究发现,喝茶可以减少高血压发生的机会。每天喝绿茶或乌龙茶120毫升以上,持续超过1年,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就比不喝茶的人减少四成以上。
台湾成功大学医院张智仁教授指出,这项研究除证实喝茶确...
芹菜,又叫香芹、蒲芹等。除香口好食之外,还有降压的药用功效。
芹菜有降压作用;从芹菜子中分离出一种碱性成分,有镇静作用;取生芹菜去根,用冷开水洗净,绞汁,加入等量蜂蜜或糖浆。日服3次,每次40毫升(服时加温),对治...
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要多吃清蒸鱼一类的清淡、少盐食品。
据了解,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一直存在从南到北逐渐增高的现象,这与北方人吃盐较多有关。治疗高血压除了药物外,限制食盐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高血压患...
桔子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拘椽酸及葡萄糖等10余种营养素,饭后常吃一只桔子,可以增进食欲,消除高血压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香蕉含有淀粉、果胶、维生素A、B、c工等多种物质,能防上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和中风。
...
营养虽丰富,但每天吃榴莲不要超过100克。
榴莲有“果王”之称,但是榴莲的味道却是颇有争议的,喜欢的觉得吃后齿颊留香,嗜之如命;讨厌的却感觉它的臭味不堪入鼻,甚至绕道而行。
榴莲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民间...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禁忌有:
1、酒:饮酒可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可促使钙盐、胆固醇等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大量、长期饮酒,更易诱发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2、浓茶:...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饮食是防治的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积极控制血糖。要求饮食科学合理并适应病人的个体情况,饮食与体力活动结合,必要时加上降糖药,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
观察研究显示过量饮酒与血压升高和较高的高血压流行程度相关联。每天饮酒3~5杯以上的男子和每天饮酒2-3杯的女子尤其处于较高的危险之中,而低于上述怀数者则不会增加危险性。
观察研究还显示饮酒与血压...
1、三餐
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高血压患者常较肥胖,必须吃低热能食物,总热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不伴有肾病或痛风病的高血压病人,可多吃大...
台湾医生最近研究发现,喝茶可以减少高血压发生的机会。每天喝绿茶或乌龙茶120毫升以上,持续超过1年,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就比不喝茶的人减少四成以上。
台湾成功大学医院张智仁教授指出,这项研究除证实喝茶确...
英国心脏基金会发言人科纳指出,为了减少全民族的食盐摄入量,希望将所有切片面包产品的含盐量降到最低水平。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日报道,英国一健康研究机构最近发现,超市里常见的咸面包片每年会使约7000人的健...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不超过6克,但我国的摄盐量已超过正常生理需要的10—25倍。
俗话说“南甜北咸”,北方人吃盐过多已是不容忽视的事情,盐摄入量过多,容易引发高血压等常见疾病。那么该如...
高血压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消除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包括以下几点:
1、膳食宜清淡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
1、不宜情绪过于激动:一切不良刺激及精神紧张和疲劳,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引起脑溢血的发生。
2、不宜过度疲劳:特别是体质较差,抗病...
饮茶自古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茶的作用有很多,其中就有不少缓解疾病的功能,下面的这些茶就是为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准备的。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份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同时经常饮用...
药膳,药膳调治高血压,高血压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同遗传、长期精神紧张、肥胖、食盐摄入过量、吸烟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明,许多营养因素,如热能、钠、钾、镉、锌、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