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张女士,平时身体很健康,只是几年来偶有血压骤然升高现象。近日,她突感剧烈头痛、心悸、恶心,急到单位医务室看病,测血压高达250/120mmHg。正当医生准备给她用降压药时,她说现在没有不适感觉了,再测血压为110/70mmH...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李最近经常感到困倦乏力、心悸、头晕、眼黑,小李没有在意,以为是工作太累导致的,直到她晕倒在工作岗位上才发现,原来是血压太低惹的祸。河北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郝玉明提醒,上班族已经成为低血压高...
  高血压的发病率近年来增势迅猛,并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二三十岁的高血压患者显著增加。其实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很多不良习惯都是造成高血压疾病肆虐的诱因,怎样才能认清和预防这项疾病呢?   患者故事:   刘...
  头痛是高血压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其诱发原因多种多样:有时是高血压本身引起的;有时是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可能是中风的前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千万别忽视了头痛这个危险的信号。   卫...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孪生姐妹”,而且是一个互为因果的疾病。高血压可以促进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又可以加重高血压。   高血压 “杀人不眨眼”   高血压,在我们医学界,把它称为无声的杀手,就是说它“杀...
  高血压病人很多的意外都是生活习惯不好,对高血压的禁忌不了解,结果使血压在很短时间内增加,造成脑溢血,所以每一个患者都要多了解高血压的禁忌,下面总结了十二条高血压禁忌供大家共享:   第一禁忌:忌长期食用高...
  引起假的“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呢?   测压不准确    准确的测压方法是获得可靠血压数值的基本保证。来到诊所,未能充分休息或刚吸完香烟就测,测压时袖带置于毛衣外面、听诊器置于袖带下面、放气速度过...
  担这一调查任务的柳州市工人医院,对该市38个单位28075人进行盲目和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柳州市白内障患病率13.5%,白内障致盲及低视力患病率分别是0.36%、0.7%。以炼钢、野外、化工生产人员患病率最高,分别为1...
  饮酒作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经通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加以证实。①在苏格兰、瑞典和美国等国的研究中,均发现饮酒过量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②在控制年龄、性别、B M I、吸烟等变量后饮酒与高血压...
  1、问 为什么有人得高血压,有的人不得,高血压和什么因素有关?   答 引起高血压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遗传跟环境因素各占50%。遗传因素是基因决定改变不了,但是环境因素里有很多跟生活...
  高血压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逐渐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这一观点已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那么,哪些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呢?   长期精神紧张容易得高血压。从高血压的发病机理看,在外界刺激下病...
  受访专家:宫洪涛,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脑病二区副主任。   擅长:善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痴呆、失眠、头痛、眩晕、帕金森病、肢体麻木等疾病。   门诊时间:周二、四、...
  在今年刚闭幕的北京国际OTC心脏介入病学大会上,来自国内和国际的业内专家共同切磋科研话题。中国心脏学专家蒋树林指出:目前患高血压的中年男士为发病的高危群体,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血压。在新闻发布会上他一再强调:患...
  “H型高血压”——中风的双重危险   一、H型高血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美国相近,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却远高于美国。这类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升高的原发性高...
  我国一项历时12年完成的最新研究表明,一种叫做同型半胱氨酸(简称Hcy)的物质能够让四分之三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死亡风险增加12倍。在中国人群中,当高血压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时,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更为明显。在10月7日...
  肥胖人高血压的形成不同于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多数研究人员认为:由于肥胖人的脂肪组织大量增加,扩充了血管床,血液循环量相对增加,在正常心率的情况下,心搏出量要增加许多,长期的负担过重,左心肥厚,血压升高。1980...
  一项新研究显示,放屁(雅称“排气”)散发出的难闻臭鸡蛋味的气体,能够控制血压。这种令人不爽的气味,学名是硫化氢。它由生活在人体大肠内的细菌产生,最终被排出体外,形成了人们俗称的“屁”。   新研究发现,老鼠...
  高血压:   高血压除了和遗传,个人体质有关,还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家庭的饮食习惯过咸,过油腻都是导致夫妻高血压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生活中压力过大是导致高血压的另一个原因,如果不懂得自我调节,互相疏导,就面临...
  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位掌管全省三星笔记本销售,一位负责全省苹果电脑维修,两位IT业精英都躺在了肾病科病床上。生病时,两位的血压都很高。   下周四是世界肾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控制血压保护肾脏。全国名老中医、省...
  月有阴晴圆缺,人体的机能状态在一天24小时里同样有规律可循。日前,在接《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介绍了人体器官24小时工作表。   1∶00 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