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北省的一所中学,许多学生在教室内,边打点滴边复习,吊瓶里装的非药物或葡萄糖,而是补充营养的氨基酸。打点滴,不为治病,而是为“进补”,这让本地医务人员摇头说不。
身边来自中国的朋友,头痛或腹泻,上医院,不上诊所,因为在当地这已成为习惯。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俗称打点滴),不为治病,而是为“进补”,这也让本地医务人员摇头说不。
不久前报载,中国湖北省一所中学出现“史上最刻苦打瓶班”,许多学生在教室内,一边打点滴,一边复习的照片在网上被疯狂转发,这背后的隐情引发关注。吊瓶里装的非药物或葡萄糖,而是补充营养的氨基酸。
新加坡妇产专科医生方壮威说:“即使在新加坡,也常见打点滴这种医疗法,尤其多见于儿科,当婴孩发烧,有进食困难时,打点滴是最有效的方法,注入抗生素,快速降低体温,恢复精力。”
新加坡妇产专科医生方壮威指出,打点滴只用在医疗上,不能作为“常规治疗”。他说:“中国流行考试点滴,专为那些想补充精力的学生而准备。其实,这看起来似乎离谱,但这些学生为考进大学而埋头苦读,没时间进补,饮食又不好,因此通过打点滴,好像能暂时解决这燃眉之急。”方医生不赞成这种作法,认为人们已滥用这套医疗系统,同时也承认这已是中国人的“家常便饭”。不过,他不排斥打点滴的好,尤其是到中国或其他国家旅游,如果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打点滴能加速治疗效果,快速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患者也免受太多的病痛折磨。
加速治疗效果但不应滥用
他说:“即使在新加坡,出现这种病况,也常见这种医疗法,尤其多见于儿科,当婴孩发烧,有进食困难时,打点滴是最有效的方法,注入抗生素,快速降低体温,恢复精力。”
当一个人半昏迷送入加护病房时,可能产生低血压休克(septic shock,即身体的心血管系统开始衰竭),医生会马上给病人打点滴,恢复与稳定心腔的正常功能。
作为妇科医生,方医生经常看到孕妇因害喜等因素无法进食,吃什么吐什么,因此打点滴,加入维生素,补充孕妇身体缺乏的营养。
他说,有些孕妇生产时,医生可能会适当地采用打点滴来降低孕期的突发性高血压。另外,产后为防脱水,打点滴也属常见。
有些进行化疗者,由于一些药物无法口服,因此需要使用打点滴的方式,让病患能接受更快速的治疗效果。
伊丽沙白医院麻醉疼痛专科顾问医生杨绍南受访时说,新加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况斟酌是否要打点滴,不过仍以口服药为主。口服药和打点滴的药效大同小异,如无需要,没必要打点滴。“在静脉注射时,要担心的是受到针管的感染或打点滴的药水没有进入静脉,而是进入肌肉或软组织里,无法达到疗效。”
伊丽沙白医院麻醉疼痛专科顾问医生杨绍南说:“在静脉注射时,要担心的是受到针管的感染,或者打点滴的药水没有进入静脉,而是进入肌肉或软组织里,无法达到疗效。”
特殊情况才打点滴
一般上,医院为病人打点滴,可能注入抗生素、镇静药、麻醉药等,帮助病人缓解病情或病痛。伊丽沙白医院麻醉疼痛专科顾问医生杨绍南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进行,例如动完大手术的病人,我们会考虑让他们打点滴,减轻疼痛。” 何乃强医生受访时说,当初,父亲生病在本地医院打点滴,结果因为输入过量液体而导致肺积水,最终在医院病逝。因此,他对打点滴持有保留态度。
何医生说:“在新加坡,除非有必要用静脉注射治疗重病,或是要随时抢救病人,否则是不用打点滴的。但是,愈来愈多人认为这是常规的医疗,这想法必须纠正。”
早年在瑞士当科研人员的细胞学家王文钦博士受访时说,他曾在外国一家医院里,看到一个护士将五六种不同药物,一起注射入点滴瓶里,这可能危害到病人的生命。
他说:“不同药物的相容性并没有经过科研实验,不能混在一起打,有些药物的稳定性满强的,但是注入点滴瓶里生理食盐水后,是否能保持相同稳定性,不得而知,因为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足够的科研和数据加以证明,没有人知道到底这些药物会产生什么化学与物理的变化。”
他指出,血管里有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跟不同药物混合后,可能起着破坏细胞的作用。
打点滴药品微粒过大会堵血管
打点滴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nanometre),因此一旦打点滴的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药品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即肺脏,它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只能停留在肺里。这些颗粒无法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肺部堵塞,使得氧气交换不够,人体呼吸困难。由于颗粒堵在血管里无法被清除出去,这时身体自动地采取第二个处理办法,就是将这些颗粒包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团块,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的供氧情况。
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打点滴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打点滴为无必要的。
国内外医学专家呼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能口服药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如医生违背这一原则,滥用打点滴,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因为强行将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输,要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临床发现“点滴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
(责任)
相关阅读:
早睡早起身体好?《欧洲心脏杂志》:晚10点前入睡心血管病风险大增
胸痛超过5分钟就该警惕
年过40的要留意了!若你的血压超出这个范围,赶紧上医院
夏季是高血压高危季?坚持几项用药原则,关键时刻救命
得了心肌炎如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