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衰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而且充分透析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HD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低血压的发生较其它并发症常见,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透析效果,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在透析中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我血透中心自2004年1月至2004年10月231例3393人次透析患者,其中发生过低血压的共215例,男117例,女98例,年龄38~74岁,平均56岁,占透析人数21%。
2评定标准
以透析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4 kPa以上,或收缩压降至12 kPa以下[1],并同时出现症状者(如出汗、打哈欠、眩晕等),两者皆有者视为透析过程低血压。
3 原因分析
3.1 超滤量大 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够规律透析,致使透析间期增重过多,体重增加大于3 kg,最高达8 kg。超滤量过大,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
3.2低钠血症患者在透析前长期低盐低钠饮食致使血清钠过低(
3.3心、血管疾患透析开始时血液被引出体外,血容量发生变化时,代偿机制正常者可启动压力感受器,使心排出量和末梢血管阻力增加,从而保证血压稳定。但心功能不全者或血管硬化者则不能完成这一代偿机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可导致血压下降。
3.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尿毒症患者常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颈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弧存在缺陷。典型表现为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在透析中由于液体排出过多而出现症状性低血压[2]。
3.5其它如透析中进食,可能使血容量重新分布,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引起低血压;透析前口服降压药也容易产生低血压;高龄患者及糖尿病患者也易发生低血压。
4 护理对策
4.1健康教育
4.1.1 加强护患之间沟通 有些患者由于对环境陌生,不敢或不愿意麻烦人,有不适时也不说,这会耽误救治时机。护士在交谈中应告诉患者有任何异常感觉要及早诉说,以便即时处理。
4.1.2合理膳食、保证营养透析患者几乎都存在程度不等的营养不良[3],因此指导患者“四高两低”饮食:即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低脂、低磷。如多吃鱼、瘦肉、藕粉、粉皮、粉丝、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豆制品和动物内脏。
4.1.3控制体重透析间期饮水量(包括食物中含水量)以不超过干体重的4%~5%,无尿患者应1 500 ml/d)可不必严格限制。进食过咸的食物会导致患者口渴,大量饮水,增加在体内的储存。不能规律透析的患者尤其要控制水分的摄入。
4.1.4遵守进食时间、合理口服降压药透析过程中进食时间应在0~3 h之间,高血压患者若体重增加>3 kg,暂不服降压药。
4.2预见性措施
1)上机前血压偏低者,血液管路中预充盐水可部分或全部输入,补充血容量。
2)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透析中输入白蛋白、血浆等,提高胶体渗透压。
3)严重贫血者,透析中可输入悬浮红细胞或全血等血液制品。
4)有心血管疾患者,可依据医嘱输入改善心血管功能的药物。
5)依据个体差异,遵医嘱选择不同透析方法:单超+透析、序贯透析、高钠透析、低温透析、低温+高钠透析等。
4.3 及时巡视尽早发现病情变化 护士要四勤,即勤看、勤问、勤测、勤查。看:看患者透析中有无异常表现,如患者血压正常或稍高但心动过速、面色苍白、打哈欠、出汗、肢体痉挛等;问:问患者有无不适,如头晕、视物模糊、腹痛、腰背酸痛、耳鸣、有便意等;测:透析前后测血压,透析过程中每隔1 h测一次血压,异常者进行监测;查:查管路各连接处是否紧密,穿刺针固定是否牢固,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等。
4.4紧急处理一旦发现患者血压偏低或有症状出现的,测血压的同时立即停止超滤,输入生理盐水或代血浆,一般输入200 ml左右症状会有所缓解,可停止输入或缓慢输入至血压正常。若输入500 ml仍无好转则考虑用升压药或下机。若在进食中发生低血压则应停止进食,进行相应处理。
5体会
HD中的低血压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只有护士加强学习基础理论,提高责任心,密切观察病情,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密切与医生配合,才能预防和降低低血压的发生,减少对透析效果的影响,提高患者透析质量。
(责任)
相关阅读:
早睡早起身体好?《欧洲心脏杂志》:晚10点前入睡心血管病风险大增
胸痛超过5分钟就该警惕
年过40的要留意了!若你的血压超出这个范围,赶紧上医院
夏季是高血压高危季?坚持几项用药原则,关键时刻救命
得了心肌炎如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