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血压“四重奏”!

  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因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我今年72岁,原来一直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直到1997年5月突发脑溢血,医生检测我当时的血压为172/120毫米汞柱。抢救治疗出院后,我的嘴略歪且流涎,语言有些不畅,特别是左上下肢麻木无力,行走离不开拐杖。有幸老伴鼓励我学习有关知识,我开始去图书馆、书店查资料,读报刊,做笔记,还陆续买回《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近20本有关读物,从中明白了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五年来,我同老伴密切配合,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摸索出控制血压的新方法。

冬季更难控制你的血压

  一、寻峰

  人一天中的血压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人还有自己的规律,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生物钟”吧!其中,血压波动性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在24小时内的周期性节律大多呈“双峰状”,即每昼夜有两次峰值和一个谷值,且有相对的稳定性。

  我使用自购的血压计监测自己的血压,找到了每昼夜超出正常高值的两次血压高峰时间段分别在0~2点和16~18点。找到这一特点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提醒我要在此“病理高峰”时段内百倍提高警惕,倘若忽视自我保护,再因过度激动、紧张、用力、用脑、疲劳、压力等引起“行为高峰”,两种高峰叠加形成“共震”,会大大增加脑溢血的危险,甚至致残致死;其次是可以更合理地服药;三是便于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和调整用药。

  二、选药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医生会选择不同的降压药物,以达到降压的目的。我在医生的指导下,本着“个体化”用药原则,经过实践选定了硝苯地平(心痛定)等三四种降压药备用。我只服用最适合自己且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从不人云亦云去寻找什么“好药”,或依照别人经验用药。药物基本选定之后,再查阅药物著作或请教医生、药师,甚至写信请教生产厂家,弄清所用的药物口服后到达血药浓度峰值(药效高峰)所需时间,以算好服药的提前量时间。

  

相关阅读:

早睡早起身体好?《欧洲心脏杂志》:晚10点前入睡心血管病风险大增
胸痛超过5分钟就该警惕
年过40的要留意了!若你的血压超出这个范围,赶紧上医院
夏季是高血压高危季?坚持几项用药原则,关键时刻救命
得了心肌炎如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