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 谁唱“主角”?


  “高血压患者的获益来自单纯的降压作用,还是降压外的保护作用?”一直以来亦是医学界争辩之题,难以决之:

  * 1961年,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 1997年Syst-Eur研究、2003年BPLTTC荟萃分析和JNC7、2003年公布的ALLHAT研究等众多资料一致支持:降压才是硬道理;

  * 2002年,《Lancet》杂志上LIFE研究的公布,2004年VALUE研究中基于连续中值配对的亚组分析,“降压以外作用”风光无限;

  * 2004年,ASCOT-BPLA研究的结果尚未阐明,2005年的ASCOT-CAFE研究,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

  降压VS降压以外作用—僵局难破?

  降压与高血压人群获益,一衣带水

  从1961年Framingham心脏研究最早认识到高血压与心脏病的关系,1970年进一步认识到高血压与卒中的关系。降压与降低心血管危险一衣带水的关系在多项严格临床试验的验证之下日渐牢固。继Framingham心脏研究最先证实了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后,2003年JNC7高血压防治指南已明确指出“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是连续、一致的,并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血压越高,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和肾病的风险越高。降压治疗能减少卒中事件35%~45%;减少心肌梗死20%~25%;减少心力衰竭50%以上”。2005年ASH会议新定义高血压,把高血压从单纯的血压读数扩大到包括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回顾降压与高血压人群获益从发现到列入治疗指南这四十余年,大型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Framingham研究、Syst-Eur研究、BPLTTC荟萃分析等)无疑是这一历程强有力的推动者。对于已广为大家熟知的Syst-Eur研究(1997年)、STOP-Hypertension-2研究(1999年)以及VALUE研究(2004年)在此不再赘述,本文重点简述2005年的高血压研究新进展,从中亦不难看出:“降压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根本”的论断决非空穴来风,而具有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为依托。

  ALLHAT亚组研究

  2005年6月,第15届ESH年会报告了ALLHAT试验亚组结果,亚组集中分析了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患者及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的终点结果,研究中两组血压的下降相似(氨氯地平组略优于赖诺普利组1~2mmHg,但无显著差异),其研究终点事件总的冠心病、死亡、总心血管事件和终末期肾病等二者也没有差异,由此可见,患者并没有因为用不同的药物而得到降压外的获益,也即是这一研究并未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和CCB存在降压外的作用。对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进行6年降压治疗后发现,不论基线是否存在冠心病,采用ACE抑制剂赖诺普利与钙通道阻滞剂 (CCB)氨氯地平治疗,在致死及非致死性冠心病的发生终点上,2种药物长期治疗无显著差异。在脑卒中终点的发生上,氨氯地平优于ACE抑制剂,基线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使卒中危险降低29% (P=0.04);基线无冠心病者,氨氯地平使卒中危险降低20% (P=0.03)。

  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分别接受利尿剂、ACE抑制剂及CCB治疗6年,3组累积冠心病事件发生率无差异。表明,有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接受CCB、ACE抑制剂及利尿剂长期治疗,对终点的影响是一致的,患者同样没有因为用药的不同而额外获益。

相关阅读:

早睡早起身体好?《欧洲心脏杂志》:晚10点前入睡心血管病风险大增
胸痛超过5分钟就该警惕
年过40的要留意了!若你的血压超出这个范围,赶紧上医院
夏季是高血压高危季?坚持几项用药原则,关键时刻救命
得了心肌炎如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