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
性别:男性冠心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35~44岁男性冠心病的死亡率是女性的5.2倍。但女性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升高。此时,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职业与劳动性质:脑力劳动者患冠心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者更易患此病。
饮食: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高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盐者易患本病。同时,食量大也易患本病。所以,要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除了控制高脂饮食外,必须重视控制食量。
血脂:血清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因素。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在动脉中形成斑块而硬化,易患次病。
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则冠心病危险比增高1.3倍。舒张压超过94毫米汞柱,冠心病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3.6倍。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超过65毫米汞柱,出现冠心病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影响血含氧量,导致心肌缺血。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而且与每日吸烟的数量成正比。
肥胖:超标准体重的肥胖易患本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不能仅参考体重指数,而应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如果一位40岁以上的中年人腰围为90厘米时,将会80%的患心脏病的危险。
糖尿病: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并在医学上已被证实。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倍。糖尿病病人合并本病者占38%。
遗传:家族中有患本病者,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其内在的因素,只有和其他危险因素相结合才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
心理社会因素:A型性格、遭受重大精神创伤、心理压力大、激烈竞争的环境,都可促使、提高冠心病的发病。
以上内容转载自新浪健康。
(实习)
相关阅读:
早睡早起身体好?《欧洲心脏杂志》:晚10点前入睡心血管病风险大增
胸痛超过5分钟就该警惕
年过40的要留意了!若你的血压超出这个范围,赶紧上医院
夏季是高血压高危季?坚持几项用药原则,关键时刻救命
得了心肌炎如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