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63岁,八年前体检时查出患有糖尿病,服药控制后血糖一直在7.0左右。今年年初,李大爷觉得自己的右脚总是有点凉,而且有点轻微的麻木。随着春天的到来,李大爷发现走一段路后右小腿后侧隐隐作痛,就像有什么东西堵在里面...
  胰岛素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以及2型糖尿病经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口服降糖药未能获得良好效果的患者。胰岛素的使用注意事项较多,除了要掌握好适应症、严格控制用药剂量、观察给药后反应和监测血糖之外,还要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与美国贝勒医学院、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组成国际合作组进行研究,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取得理想效果。他们采取干细胞定向植入技术,绕过了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供体不足和免疫排斥两大障碍,使...
  辽宁阜新读者王某来信说:男,45岁,7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2006年3月又患肺结核(有空洞),现每天顿服利福平、异烟肼,注射胰岛素,2年前发现右侧睾丸肿大,不痛不痒,并排除肿瘤,因而未治疗。最近发现睾丸肿大越来越明显,到医院检查...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浓度的血糖使体内缺水,大肠水分减少,引起大便干结;高血糖对植物神经的损害,致胃肠蠕动无力,大肠排空减慢,所以大多伴有便秘。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活动量小,食用蔬菜尤其含纤维素的蔬菜较少,加之代谢紊乱...
  据牙买加最近一期的《植物疗法研究》杂志报道,辣椒可以治疗糖尿病。   牙买加科学家查明,赋予辣椒以辣味的辣椒素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尽管在牙买加传统医学中辣椒一直被用来治疗糖尿病,但从未对它主要成分的...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有些病人总希望将血糖、血脂、血压、体重都控制在完全正常的水平,为此而不惜经济负担和肉体痛苦。这些病友的偏见,主要是对糖尿病无法根治不能正确理解,期望值过高。常见的过度治疗表现有:   ...
  维持血糖稳定,有效地恢复或模拟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是我们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目的。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是有规律的,包含两部分:①基础胰岛素分泌:空腹或饥饿时,由于没有食物的摄入,人体的血糖水平较低,体内胰岛素的释...
  关于骗子卖假药的种种手段,本刊曾多次曝光,这对帮助广大病友避免上当受骗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然而,骗子们也是屡败屡战,手段不断翻新。   近来,接到很多病友来信来电,说他们收到了署名为“中国糖尿病协会无利润普治...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展性疾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久之,相继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说到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降糖药物,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愿望已经不难实...
  王女士,74岁,因意识模糊、言语不清2d、时后就诊。患者3月前诊断为糖尿病,服用优降糖每日3次,每次2片。晚间急诊入院,检查时患者神志不清,查血糖2.0mmol/L,诊断为低血糖昏迷。经静脉点滴10%葡萄糖后意识恢复,住院治疗3天后病...
  你一定有点心急了吧。其实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和"根治"这个词的含义有关系的。我们知道,实际上糖尿病并不仅仅指的是一种疾病。它的原因很多,因此它的相对应的治疗方法也很多。将来根治糖尿病的最终方法很可能是替换分...
  牛蒡,菊科植物,生命力极其顽强,即使受了致命的摧折仍能顽强地生长,它的果实就是牛蒡子。它在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别名——“牛菜”,据说是因为牛特别喜欢吃它的根叶,且吃饱后力气大,因此它的种子又被称为“大力子”。果实...
  格列吡嗪与其他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   格列吡嗪可以和多种降糖药联合应用,但联合应用最多的是二甲双胍(如格华止)和阿卡波糖(如拜唐苹)。   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   二甲双胍为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其主要作用是抑制...
  老李和老赵是同一单位的退休工人,两人都患有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老李病程已达15年,起初由于对糖尿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能坚持正规治疗,导致5年前合并了冠心病、脑梗死,遗留下肢体活动不便的后遗症。糖尿病引起...
  赵先生今年51岁,患糖尿病8年。虽然服用美吡达、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近1年来,右上腹经常发作性疼痛,有时还伴发烧,被诊断为胆石症、胆囊炎;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入院后查空腹血糖9.1mmol/L,糖化血红...
  治疗中单纯控制血糖并不能显著降低脑血管、冠心病等大血管疾病的发生。使用能提高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该病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格列酮类药物是以噻唑烷二...
  胰岛素泵是目前最准确、最简捷、最自由的胰岛素输注系统,也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相比,胰岛素泵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其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可以更灵活地选择进餐时间,尤其...
  老唐:给大家介绍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病友——娄阿姨,今天请她来谈谈体会。   娄阿姨:我要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我的一位邻居、同事——英子大姐,也是我的病友,10年前病逝了,当时她58岁。   1991年夏天,英...
  许多糖尿病病友辗转多处求医,花去很多冤枉钱最终导致贫困。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错位现象:   不控制饮食   许多病友受某些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如“服用某某降糖药,不需控制饮食,想吃啥就吃啥”的不良影响,错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