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逐年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天即有3000~5000糖尿病新发病例,而糖尿病的控制状况更是不容乐观。1997~1998年全国27个大、中医院两次调研显示:近6500例糖尿病...
  如果你患有妊娠糖尿病,即使你在开始怀孕时没有患糖尿病,在你怀孕的中途也会有出现抗胰岛素的可能。一般来说,在怀孕的第24周和第28周之间的某一时间,医生将对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让你饮一杯高浓度葡萄糖溶液,然...
  (1)怀孕前 怀孕前几个月必须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这个要求也适用于糖尿病男性。只有在血糖控制满意,无明显并发症情况下生长成熟的精子或卵子,才会正常受孕发育成胎儿和减少先天畸形的发生。   (2)怀孕后饮食 仍需坚...
  这种手术进行了多少研究?发表的相关论文在哪里?最重要的是有没有普遍应用意义?适用症和风险又是什么?只用了几十只小白鼠就取得了医学界创世纪的成就,中国的科学家真有那么神奇?手术真的能治愈糖尿病吗?记者采访了中国“...
  2006年8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公布了最新的“血糖控制其识”,将糖化血红蛋白≥70%作为2型糖尿病启动治疗或调整方案的判断标准。共识建议2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就应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
  1型糖尿病依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而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逐渐延长,绝大多数最终也需要胰岛素治疗才能实现血糖达标。自从基因重组技术发明开始,人们就憧憬有朝一日实现胰岛素基因治疗,摆脱注射胰岛素的痛苦。但目前尚无...
  这种手术进行了多少研究?发表的相关论文在哪里?最重要的是有没有普遍应用意义?适用症和风险又是什么?只用了几十只小白鼠就取得了医学界创世纪的成就,中国的科学家真有那么神奇?手术真的能治愈糖尿病吗?记者采访了中国“...
  当一个人的血糖水平介于正常和异常之间时,我们可称其处在糖尿病前期。处在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表现为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     糖耐量受损主要是指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有了异常改变。正常人的...
  由于糖尿病本身及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因此糖尿病神经病变至今缺乏特异性病因疗法。目前治疗措施有:   (1)严格控制糖尿病是治疗本症的基本原则。近年国外运用胰岛素泵严格控制血糖对神经病变的防治已...
  阿司匹林使用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解热镇痛的良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新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也应常规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保护血管   控制好血糖,不得并发症,是糖...
  糖尿病患者,理应对自身疾病高度重视、积极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及长期预后。但是,凡事皆要把握好“度”,治疗糖尿病也同样不能矫枉过正。否则,将会过犹不及,引发新的问题。   ...
  以往认为,生活干预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治疗手段,治疗早期糖尿病和糖耐量损害。但是,长期实践证明,如果只用生活干预方法,大多数患者的血糖达不到理想目标,而且还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因此,权威专家提出,生活干预只能作为...
  控制血糖,“量”是指控糖达标,“质”则包括多方面因素,如减少低血糖发生、平稳降糖、个体化治疗等。   减少低血糖 对于低血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少其发生:患者教育,密切监测血糖,尽量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如需要使用胰...
  有哪些注射器可供选购,各有什么利弊?   目前胰岛素注射器主要有玻璃、塑料、“笔式”注射器及载针注射仪。   (1)玻璃注射器:容量lmL,也用来做青霉素皮试。缺点是死腔较大,易导致剂量不准确和胰岛素浪费。   (...
  人所共知,饮食疗法、药物疗法和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三驾马车”。在饮食治疗方面,糖尿病患者往往只注重每天三餐总热量的控制以及如何合理地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糖,对人体所需的其他营养素则很少顾及。实际上,以...
  有许多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就是凭着自己多年来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他人经验”给自己开处方,这样做隐患很多,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个体差异,人家吃得好的药未必适合自己      有位合...
  糖尿病病人死于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通常会比正常人增加2~4倍,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栓塞是重要的促进因素,血小板是促进剂。研究发现,在有心血管病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体内血栓烷产生增加。血栓烷是一种强有力的血管收缩...
  控制糖尿病好处多多,无论现在或未来,将血糖值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都会让糖尿病患者生活大为改观。   改善病情与维持健康小决窍   就短期目标来看,糖尿病患者展开病情控制会有以下的益处:   ※ 病情好转。  ...
  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如何选择降糖药?   (1)老年糖尿患者口服降糖药的选择   对于老年人糖尿病应用口服降糖药时应当警惕低血糖反应,因为老年人机体耐受性差,出现低血糖反应容易引起休克、昏迷甚至死...
  有病就要治,这是谁都懂得的道理。但不是每个病人都能找到如何正确治疗的方向,尤其是像糖尿病这种病情错综复杂的慢性病,病人很容易陷入了治疗用药的重重迷雾中而不自知。   现象一:不少患者刚刚被查出患病时,心情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