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友们都十分关注结婚、生育的问题,非常渴望成为母亲父亲,希望拥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但是糖尿病成为很多病友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很多病友在婚恋孕育问题上常常遭受很大的压力和重大的挫折。糖尿病患者的孩...
糖尿病真可怕,怕的就是马大哈;糖尿病不可怕,自我调理有办法。
曾任高中校长、青少年宫党支部书记的我,现年75岁,在11年前的偶然疾病检查中,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记得当时我已患高血压26年,伴随有血脂紊乱、肥胖等...
哪些人是糖尿病危险人群
糖尿病从病因上可分为四大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旷主任着重讲解了占糖尿病绝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预防。目前医学界认为,2型糖尿病的确切病因...
保持血糖平稳是每位糖尿病患者梦寐以求的事,我当然不也不例外。从2008年9月9日检查出糖尿病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与糖魔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抗争,半年多来,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使自己的的血糖逐渐趋于平稳,我是怎样使自己...
天气越来越冷,浴足机的销量一路上涨,睡前泡个热水脚似乎变成大多数人的选择。但糖友泡脚有“讲究”,你又是否知道呢?
长期糖尿病患者泡脚易烫伤
糖尿病患者往往已经出现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
一些准备怀孕的年轻女性经常抱怨糖尿病怎么治疗?专家说,糖尿病对生育确实有影响。它最初表现为女性性功能障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医治,因为长期下去,可能连怀孕的机会都没有。准备怀孕的女性一定先到医院做检...
控制糖尿病好处多多,无论现在或未来,将血糖值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都会让糖尿病患者生活大为改观。
就短期目标来看,糖尿病患者展开病情控制会有以下的益处:
1.病情好转。
2.保持健康。
3.更有活力。...
病人家属和病人一样,需要多方面的学习和吸取经验。要当好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也需要相当的“学问”。
(l)病人家属和病人一样,首先应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及治疗常识,从而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使病情保持稳定。
...
患了糖尿病,首先需要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正确的面对、治疗。那么,患了糖尿病,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随时保持乐观。
一、要去了解糖尿病。
去向医生咨询,向朋友打听,阅读相关的资料、书籍等等。用通俗的语言讲,...
患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怎样保证母子平安?
首先可尝试饮食和运动控制,约80%的妊娠期糖尿病准妈妈能比较好地控制住血糖。胡晓华说,通常,每人每天主食摄入量控制在250~350克;蛋白质供给量比孕前增加,每日100克左...
预防糖尿病,要从控糖开始。近日美国《男性健康》杂志总结出肥胖、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控糖的7种方法:
运动。这是最好的预防手段。马萨诸塞大学巴里·布劳恩博士建议人们,每天至少运动20—30分钟。饮食过量、缺...
糖尿病患者的孩子得糖尿病的几率有多大?什么时侯适合妊娠?如何才能要个健康的宝宝,从相关方面作一番解答和探讨。
对于遗传,父母的影响各不同
糖尿病的遗传非常复杂,迄今并未十分清楚。子女从父母那里可能得...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是时刻都“铭记”于心的事,自然血糖控制标准是被发问最多的一个问题。血糖到底要控制在什么水平呢?相信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
血糖控制标准是被发问最多的一个问题。现在怀孕6个月的张...
1998年,不知不觉间发现我患了糖尿病,经查尿糖++,血糖8.9mmol/L。
从那时起,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学习自己控制管理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没有根治办法,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糖。根据“控制摄入、增加热量消耗”的原理,我采...
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翻了近两倍,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目前疾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当前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特点复杂,走好糖尿病防治的未来之路,当下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全面降低心血管疾...
家住万州区王家坡64岁的王老伯,晚上突然昏迷,家里人急忙把王老伯送到三峡中心医院,经医院医生抢救后慢慢苏醒过来,原来,王老伯突然昏迷是由于最近的低冷气温导致老人血压增高,引发脑出血。1月4日,记者从万州几家医院了解...
糖尿病患者所采取的避孕措施与非糖尿病者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但是,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避孕药时,有一点需要注意,某些以性激素为材料的避孕药有可能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这些避孕药有的是口服药,有的是避孕器械,比如某些子宫...
这些后天因素可致糖尿病
所谓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是指预防糖尿病发生。有人问,人类的遗传基因并未发生多大的变化,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么多的糖尿病病人呢?甚至出现了子女先患糖尿病,父母反而在其后才发现糖尿病的...
糖尿病的治疗中存在一些误区,有的患者认为,只要自己服用了降糖药,就可以随意进餐,甚至从不到医院监测血糖,只是按照医生首诊提供的处方“照方抓药”,一吃了事。
要知道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其中饮食治疗和运动是基...
有关资料表明,应酬比较多、年龄在三四十岁的人,位于糖尿病临界线或已经是糖尿病的人数增加了很多,他们已经逐渐成为糖尿病的“主力军”。糖尿病的发病过程非常缓慢,很多人患病初期并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是万一引起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