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第二届联合国糖尿病日。由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疾控中心、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内分泌学分会主办、世界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主导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让我们一起...
  一直以来,血糖都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标准,但是血糖的日间波动大,很多人都困惑自己究竟算不算糖尿病,需不需要吃药治疗。近期举行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确定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更改为糖化血红蛋白,而不再是血糖浓...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检测内容。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简称血糖仪)是自我血糖监测的必备工具。目前,市场上血糖仪的型号至少有20多种。   尽管各种血糖仪的生产厂家不同、型号不同,但大都有以下...
  血糖   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FPG)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于早餐前采血测得的血糖值,主要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餐后2小时血糖是进餐后两小时采血测得的血糖值,...
  自查糖尿病症状,那么首先需要知道糖尿病都有什么症状,之后才能发现它。   有的人自我感觉是健康的。实际糖尿病的症状大概是两大部他。一部分叫做三多一少:尿多、吃多、喝多,都比正常人或比原来的情况要多。同时...
  糖尿病可以导致心、脑、肾、眼、神经等多器官损害。因此,在确诊糖尿病以后,还应进一步全面检查,明确是否合并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以及其他代谢紊乱。只有彻底了解这些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治疗。   诊...
  糖尿病尿糖的检查(u-glu):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回吸收,尿糖增高呈阳性,临床用“+”号表示。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与血糖并不完...
  前不久,我院糖尿病中心收治了来自吉林某县的刘姓父子,父亲36岁,儿子12岁。父亲是在当地县医院化验尿常规时偶然发现尿糖(++++),但其本人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随后又化验了血糖,结果正常。之后多次化验血糖及尿糖,空腹血糖在...
  随着糖尿病人的增多,糖尿病肾病已逐渐成为人群丧失劳动力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据2007年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及改进中心统计,当年新入透析的病人中,糖尿病肾病患者占23.19%,居第二位。   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肾...
  糖尿病人要定期体格检查   糖尿病病人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这有利于严格控制病情并预防急、慢性并发症。   体格检查的内容:   项 目 检查周期   体重 每月1次   血压 每月1次   腰围/臀围 每月1次  ...
  糖尿病患者每次去医院,医生总会对他们说吃饭要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能很好地控制血糖。于是,他们就刻意回避高升糖指数的食物。解放军第309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妍指出,患者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对病情是十分不利的。 ...
  很多糖友和家属认为,只有发生急性并发症、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或处于应激状态时,才需要住院治疗,因为这些急症有可能危及生命。   但是,有一些糖友即使没有急症,病情看似不严重,也需住院观察。   一般说来,糖友具备...
  胃轻瘫是一组在无机械性梗阻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出现的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为糖尿病最重要的胃肠道并发症。据文献报道,50%—76%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胃排空障碍,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率相近似。 ...
  系统而全面的孕期检查准是妈妈和胎儿健康的重要保障,包括很多项目,但有三种检查又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胎儿今后的健康。   一.血糖监控,避免高血糖的危险   由于怀孕时激素的变化,产妇可能发生或发现糖尿病的...
  什么是理想体重、体重指数及腰围   1、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超过理想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   2、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23为超重; ≥25为肥胖。   3、腰围:男性≥85,...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极为凶险、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荣誉教授、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倪泉兴教授在接受...
  目前主要有3种筛查方法:   尿糖:这是早年最重要的筛查手段。但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尿糖的漏诊和误诊率都很高,因此这种这种方法已不再是一线筛查手段。   静脉血糖:这是目前最公认推荐的筛查方法。早晨空腹...
  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家常便饭”,因此不少患者今天测个空腹血糖、明天测个餐后血糖,很随意。其实,这两个血糖最好在同一天测。   如果分开测,对病情观察和用药指导就不如测同一天血糖管用。如测血糖发现餐后...
  “对于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要能够控制好血糖,首先第一位仍是要能够监测到位,只有确实知道自己的血糖情况,按照医嘱及时调整服药情况,才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血糖状况。同时配合各类检查,才能把并发症控制在萌芽期。”杨...
  4月6日,在京华报与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联合举办的“京华健康大讲堂”之“糖尿病自我监测与管理”讲座上,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冯建萍和李红兵主任医师提醒,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与管理要当心陷入误区。   误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