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现在的人都能完全按照古人的防病理念生活,糖尿病患者就不会这么多。
饮食方面 中医早就提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高梁之变,足生...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进入21世纪,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如何进行临床研究?用什么方法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如何使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说到“痰”,老百姓往往会想到从口中吐出的“痰”。实际上,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可分布在肺、气管等呼吸道,还可存在于身体的皮、肉、筋、骨及血管等处,引起很多的疾病,如胸闷、心慌、恶心、...
整体理念:让医学更完善
中医理论把人放在自然界里,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员,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会影响自然界,自然界也会影响人。
第一,人的生、长、壮、老、已都跟自然界息息相关,中医讲究...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和病证。消渴之名源于《内经》。根据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又有消瘅、膈消、肺消等不同病名。宋代医学家又把口渴多...
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重在整体调节,临床症状改善比较明显,生活质量提高显著。只要用药准确,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比较安全。中药降血糖作用缓慢,但可以同时降低血脂。...
1.首先要控制饮食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如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
1.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 一部分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会长期保持糖耐量异常状态,另一部分患者会逐渐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我国每年有大约10%左右的糖耐量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进展为...
1型糖尿病 由于患者自身没有或仅有极少量的胰岛素产生,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就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中药能代替胰岛素的治疗,因此中...
1.不要擅自停、减西药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部分中药确实存在一定的降糖作用,但降糖的强度和西药是无法相比的。所以不能在使用中药后擅自停用或减用西药。正确的方法是,在服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2~4周后,根据血...
找民间中医看病要注意以下事项,保护自己,防止上当受骗:
1.在大型医院专科诊断 民间中医大多是“单打独斗”,仍然采用传统的诊疗手段“望、闻、问、切”,因此没有能力对糖尿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所以,患者应该...
据牙买加最近一期的《植物疗法研究》杂志报道,辣椒可以治疗糖尿病。
牙买加科学家查明,赋予辣椒以辣味的辣椒素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尽管在牙买加传统医学中辣椒一直被用来治疗糖尿病,但从未对它主要成分的...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该病的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者则阴虚越甚,阴虚甚者则燥热越甚。消渴的病变部位在肺、胃和肾,而以肾脏...
中国及日本民间常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据报道,在日本用30年或1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老叶制成淡茶或酽茶,经糖尿病患者饮用一段时间后,可使尿糖减少、症状减轻。我国泉州市人民医院蔡鸿恩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其...
我们知道,黄连素一般被用做止泻的良药。澳大利亚一家研究所的科学家给白老鼠连续注射黄连素三个星期,结果发现它们体内的血糖下降50%。黄连素同时又降低动物的体重,显示它还可能被用来治疗肥胖症。
负责糖尿病...
据介绍,我国糖尿病发病形势严峻,20岁以上的城市人口中,发病率已高达6.13%;初诊糖尿病患者中,许多人已出现了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并发蛋白尿占4%,早期视网膜病变占37%,高血压占39%,心血管病占8%。《中医药干预2型糖尿病早期...
对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的病人,兼见肥胖、食量大、便干尿黄等表现者,可选用胰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中极、水泉等穴施以按摩,手法选用点法、按法、揉法。针灸可选用胰俞、脾俞、三阴交、肾俞、足三里等穴,采用平...
消渴丸是由黄芪、地黄、天花粉以及格列苯脲(优降糖)等成分组成,其中的优降糖是把血糖降下来的有效成分,一般10粒消渴丸相当于1片优降糖,而优降糖有许多副作用,它会引起低血糖反应。对于患轻度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消渴...
按摩鱼际穴
鱼际穴,位于小手指内侧上延至手前掌的横线处取穴。按摩时,手掌朝上伸手,右手食指托住鱼际穴背面,大拇指曲屈垂直按在鱼际穴上,指甲保持垂直于鱼际穴,以拇指端有节奏地一紧一松平稳用力按压,最好配合按摩...
1、摩揉腹部双掌平伸并重叠,稍用力按压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揉,每分钟30圈,有热感为佳,每次操作5至10分钟。
2、抱颤腹部双手交叉相叠,自然放在肚脐上,以每分钟不低于150次的频率上下颤抖腹部,共5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