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糖尿病患者有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现象,有时甚至超过11毫摩尔/升,是药物剂量不够还是其他原因导致?   临床研究表明,清晨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仅于清晨一段时...
  降糖药的降糖效果,除了与药物本身的作用有关外,还与服药的剂量和时间有一定关系。因此,服降糖药一定严格遵守时间表。   吡格列酮清晨空腹服。   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能增加组织细胞受体对胰岛...
  目前,口服降糖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一些糖尿病患者在刚开始服药的一段时间内,血糖会控制得比较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降糖药的效果会越来越差。这样造成糖友思想误区,认为自己的病已经非常严重,导致失去治疗的信心...
  饭后来杯酸奶可以促消化,可糖尿病患者,如果正在服用二甲双胍,还是暂时把酸奶从日常饮食中拿掉,因为服药期间它有可能使体内乳酸堆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关小宏指出,二甲双胍在发挥降糖作用...
  对于糖尿病,尤其是肥胖的2型患者,二甲双胍是最常用的降糖药物。不过,临床显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身体会受到一些影响。具体应该如何应对呢?   1、胃口会变差,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肚子不舒服的症状。对此,患者可...
  糖尿病患者必须长期通过口服降糖药及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巨大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也让很多不法医药企业看到了机会,于是市场上出现了相当多的不正规降糖药物或保健品,而很多糖尿病患者也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那么,如何...
  糖尿病人容易有心理障碍,而心理状态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水平。糖尿病是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饮食,这容易让患者产生心理压力。而大量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人会因精神紧张、焦急激动、发怒恐惧或忧虑绝望,使病情加重甚...
  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很多,有些是绝对不能用,有些只是相对不能用,或者说明时要相当小心的。这些情况包括:   胰岛素依靠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
  优降糖的学名是“格列本脲”,属于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在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使用推广,由于其降糖效果强大,很快就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广泛青睐。   优降糖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便宜,100片一瓶,才几块钱...
  经常会有网友遇到这样的问题,去体检发现血糖有点儿高,但是又没有高到糖尿病的水平,这到底是不是糖尿病呢?有是否需要治疗呢?专家表示,血糖微高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需要服药的时候如果坚持不服药隐患很大。   血糖微高...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直以来,对于二甲双胍的合理应用,医生和学术界都存在争议,尤其是当二甲双胍在临床上出现耐受而失效时,是否应该继续加量使用,目前没有相关研究。据悉,中国糖尿病...
  提问:我是一位有10年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服拜唐苹已7~8年,开始每天3次,一次1/2片,现已每次1片,餐后血糖一般在8.0~10.0mmol/L,偶尔也到11.0~12.0mmol/L,近一年来身体消瘦,化验肝、肾、血脂均正常,最近感到乏力,有时消化不...
  若1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持续治疗后血糖控制效果较差,是否应加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如果需要,应在何时加用此药?   在胰岛素疗法中加入非标签药物二甲双胍是否可提高1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其体重控制,并...
  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很多,有些是绝对不能用,有些只是相对不能用,或者说明时要相当小心的。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
  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抵抗,因此,有些人认为,服用一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好,就再加用一种,两种若仍不能达标,就三种甚至四种口服降糖药物一起服用,以达到一个“累加效应”。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联合其他科室,评估了艾塞那肽与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表明,艾塞那肽在控制体质量、改善血脂代谢、降低低血糖风...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两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可能会引起胰腺炎和胰腺癌,其中一种可能还会增加患甲状腺癌的风险。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拉里L•赫尔布罗姆胰岛研究中的研究人员对2004~2009...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控制血糖和低血糖的矛盾,往往在使用糖尿病药物或者胰岛素的时候,药量难以把握,用少了血糖难以理想控制,用多了又会发生低血糖意外。目前已经在我国上市的糖尿病新药“诺和力”的临...
  降糖达标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要目标,现有的治疗方法虽然多能有效控制血糖,但都不能直接干预人体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退,而基于肠促胰素降糖作用机理的治疗方案,可长期保护人体β细胞,从而可延长现有血糖控制方案...
  在不久前闭幕的第71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科学年会上,关于肠促胰素类药物利拉鲁肽的最新研究进展的相关报道,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分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