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4日,是很多热爱中医的人们难忘的日子。美通社、路透社等全球关注的媒体报导了中医聂文涛的糖尿病技术和效果。聂文涛是糖尿病研究长期受到关注。仔细研究聂文涛糖尿病康复网,还有聂文涛的《驯服血糖》、《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等著作,就会发现其研究具有理论体系完整、知识丰富、经验确实的特征。可以从九个方面看聂文涛的糖尿病理论创新。
第一,并发症是病因的放大
聂文涛在成功治愈糖尿病肾病、眼病、糖尿病足的过程中,发现了患者血糖走向平稳的现象,并把这样的系统技术用于并发症不显著的患者身上仍然取效。这种意外的结果,让他确信了自己的推断:多数糖尿病并发症是病因的放大,并不是高血糖的结果。他应用代谢干预技术(桑黄子片)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除病因。
聂文涛解释说,代谢功能改变影响了血气质量,导致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微血管和神经病变的早期未达到诊断标准的时候,已经影响到了人体物质代谢水平,有一些人因此出现了血糖升高。但是,无论血糖是否升高,微血管和神经病变的结果都将进一步发展到符合诊断标准的程度,使患者出现末梢神经炎、坏疽、肾病、眼病甚至心脑血管疾病。应用代谢干预技术后,病因解除,人体恢复疾病的能力就会显现出来。
2008年ACCORD、2009年NICEsugar等都支持了聂文涛的理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把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在健康人的水平导致死亡率明显增加。从这些实验可以看出,高血糖并非导致并发症死亡的真正原因。
第二,血糖性质区分
聂文涛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现,有的患者空腹血糖一降到8.5mmol/L左右,就会出现虚汗、心慌等典型低血糖症状。而另一些患者的空腹血糖高居17、18mmol/L,却没有不适的感觉。更让聂文涛医生陷入深思的是,这种现象也经常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很多次空腹血糖在8.5mmol/L以上的时候一切正常,而竟然会出现空腹血糖5.7mmol/L也伴随酮症和体力问题。
聂文涛意识到,根本就没有一个确定的血糖指标能够全部适应每次血糖升高。一刀切的做法会使患者在这次受到保护、下次受到伤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过于频繁的发生,就必须设计一个更合理的指标体系。于是,他通过对高血糖性质的区分,来评价每次血糖升高的性质,决定血糖控制方案。这就是血糖性质区分量表。
血糖性质区分量表是所有医生、患者都能理解的正确工具。它的应用障碍仅在于,血糖性质区分量表将会影响到很多医生的经济利益,因此尚未被广泛推广。
第三,谷物保护曲线
1996年,聂文涛注意到很多糖尿病患者渴望米饭的现象。他从《名医别录》以下一千七百多年的中医本草文献中看到了大量谷物止消渴的记载。尤其是清代名医陈士铎在《辩证冰鉴》中说道:“得食则渴止,饥则渴尤甚”。聂文涛意识到,当时中医界采用西医控制库务的做法是错误的。聂文涛在第一次拜师对答中就向王耀廷教授提出了这一疑问,并得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肯定答复。
2007年,聂文涛在《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一书中明确主观指标在进食量控制上的意义。他提出糖尿病患者应采用“饭吃八分饱”的健康人进食标准。2008年初,聂文涛医生更通过57例患者的观察,发现了血糖的谷物保护曲线。这一切,结束了Rollo以来200多年恐惧谷物的历史。
2009年11月,德国拜尔公司在中国发起健康主食教育,提出糖尿病患者应保证每天不少于400克的主食供应。众多糖尿病专家纷纷支持。很多支持聂文涛的中医马上指出这一知识的真正来源。聂文涛则对这些公司、专家表现出无限感激:“初闻泣泪满衣裳”;“今天的糖尿病患者、今后无数代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免受谷物不足的伤害。”
第四,双高综合症
聂文涛很早就注意到胰岛素不敏感是因为该激素在生理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他甚至用“局长说话不好用,可能是因为与市长指示抵牾有关”来说明。这是来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思维方式。聂文涛因此寻求合作,希望通过医学检验来证实他的分析。他得到的友好答复都是:您的分析肯定有道理,但是想法过于前卫而不能获得国家科研立项。不能获得国家科研立项的研究,对大医院的医生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2004年,聂文涛提出过这一问题。2007年,在《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一书中,聂文涛再次明确了这一理论:“如果非要用激素说明,那就是胰高糖素带动了胰岛素分泌”。双糕综合症的理论意义在于,从激素角度说明了避免消耗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而不是增加合成。
相关阅读:
2型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运动
糖尿病足有哪些治疗方法
得糖尿病后,他把自己瘦成了只有 30 公斤的「纸片人」
不胖的人可否做糖尿病手术
糖尿病手术治疗五问五答让你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