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基因是糖尿病源头

  在北京举办的中英糖尿病学术交流国际会议上,英国科学家布鲁姆教授介绍了首次发现和证明人类体内有一种叫PYY-3-36的内分泌调节肽(麦殊岭),通常叫饥饿基因,可望用于人类控制肥胖并防治糖尿病。

  布鲁姆教授介绍,他和其团队研究发现,肥胖的成因与人类的遗传基因密切相关,人体内有一种叫PYY-3-36的内分泌调节肽(麦殊岭),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调节多肽,对人体的食欲有着很强的调控作用。

  布鲁姆教授对合成的“麦殊岭”类似物进行研究,证明它能作用于摄食中枢,稳定维持人体摄食中枢的正常机能,减少饥饿感,增强饱腹感,有效抑制病理性过多获取食物。

  如果把人工合成的“麦殊岭”变成药物,就能使很多食欲呈病理性亢进的肥胖患者减少摄食的欲望,从而实现减肥的效果。

  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人若能进行安全有效减肥,可显著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甚至可使受损伤但尚未凋亡的胰岛β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从而实现高水平的治疗效果。

(实习)

相关阅读:

2型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运动
糖尿病足有哪些治疗方法
得糖尿病后,他把自己瘦成了只有 30 公斤的「纸片人」
不胖的人可否做糖尿病手术
糖尿病手术治疗五问五答让你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