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懒觉也会造成血糖波动大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规律的作息时间十分重要。无论是熬夜还是第二天睡懒觉,都会给血糖波动带来很大的影响。一旦出现严重的高血糖,之前的控糖努力就等于是白费了。要想血糖控制稳定,生活规律也是很重要的。

  加班熬夜睡懒觉导致血糖波动大

  一些患了2型糖尿病的患者,虽然能遵守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以及按时服用降糖药的医嘱,但血糖却一直控制得不理想,血糖水平波动很大。专家总结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很不规律,天天忙于公司的业务,常常熬夜工作到很晚,早上习惯性睡懒觉而导致了血糖的不稳定。所以,这些患者必须合理安排工作,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改掉熬夜睡懒觉的毛病。

  糖尿病患者最好晚上10点前睡觉

  偶尔睡个懒觉,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没什么大问题,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可能使其病情加重,血糖波动加大。因为凌晨4到上午9时,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没有按时服药吃饭,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会被彻底打乱,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增加肾脏的负担,随后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加对血管的伤害,也加重了病情。

  除了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外,对某些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睡懒觉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特别是服用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早晨不起床及时吃饭,前一天晚上注射的药物还在起作用,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于年纪比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睡眠中的低血糖会导致昏迷,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糖尿病患者要平稳降糖,应从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入手。晚上睡觉的时间不要太迟,最好在10点前,而第二天早晨在6点8之间起床,将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8小时左右。即使工作需要,也尽量不要打乱睡眠规律,不要耽误按时吃药打针。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晚,最好在早晨8之前起来,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进食早餐后,再睡上一会儿 ,这样才能尽量保证血糖不受睡眠改变的影响。

  改变睡懒觉习惯 远离糖尿病危险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还能让身体远离糖尿病的危险。一项研究表明,长期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要高于睡眠时间正常的人。研究结果显示,每天睡觉不足 5 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是标准人群的 2.5 倍;每天睡眠时间超过 9 小时的人则是标准人群的 1.7 倍左右。

  因此,当夜猫子和工作超人并不可取,有肥胖或有家族史等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更要改变熬夜和睡懒觉的习惯,降低患糖尿病的危险。

(责任)

相关阅读:

2型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运动
糖尿病足有哪些治疗方法
得糖尿病后,他把自己瘦成了只有 30 公斤的「纸片人」
不胖的人可否做糖尿病手术
糖尿病手术治疗五问五答让你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