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控制和治疗,通过糖尿病疾病管理教育可降低糖尿病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然而我国糖尿病管理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致使我国每年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近日,由赛诺菲—安万特公司主办的糖尿病患者教育活动在上海举行,该活动公布了其在亚太5个国家中国、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和韩国开展的“患者的心声”的调研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疾病认知和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患者对胰岛素仍存在很大程度的恐惧和疑问,患者自我监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患者教育五驾马车缺一不可。
北大一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护理及教育学组组长郭晓蕙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加强患者教育,提高疾病认知,从而控制疾病进展,让患者自信生活。
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卫庆教授指出,一些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根据自觉症状用药,或不控制饮食,结果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引起并发症;自我管理一天一次24小时平稳控制血糖将使生活质量和健康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我国大约有90%的患者希望得到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
该研究表明,当患者被初次诊断为糖尿病时,多数表现出震惊、恐惧及难以接近的复杂情绪,需要更为基础的关键信息,如胰岛素的应用,或药物的副作用。当患者进入病情较为“成熟”的阶段时,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涉及饮食、锻炼或并发症;另外,约1/3的患者要求改用胰岛素品牌,原因如“医生建议换用更有效的胰岛素品牌”或“基于糖尿病协会的专家反馈”,关于胰岛素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及“胰岛素治疗方案”。在这之中,护士们应充当患者及医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主要负责为患者及家庭护理员提供疾病整体控制方面的解释和培训,对糖尿病病因的解释、病情控制、胰岛素治疗及生活方式的管理即饮食、锻炼及日常行为。调查建议护士们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如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提供实用而又人性化的支持,并为患者制订适当的治疗方案。
贴士
全面保健实现达标
国际糖尿病协会提醒糖尿病患者:
●控制血糖水平:将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减缓各型糖尿病的进展;
●重视所有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外,还可以采取一种简单的、具成本效益的、国家与个人的方式,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的重要危险因素。
●筛查并发症和风险标志(如蛋白尿):早期检测便于早期有效干预。
●保证充足的医疗设备治疗心血管疾病。
(实习)
相关阅读:
2型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运动
糖尿病足有哪些治疗方法
得糖尿病后,他把自己瘦成了只有 30 公斤的「纸片人」
不胖的人可否做糖尿病手术
糖尿病手术治疗五问五答让你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