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药物降糖“全攻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糖尿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每100人中约有3~4人得此病。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中就有三大“中流砥柱”,分别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以及中医药治疗。下面一一为你介绍。

  降糖”主力军“——3类口服药

  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主力军。这支主力军主要包括三大类: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的作用各有特点,服用最佳时间不一,如果掌握它们的特点,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磺脲类--餐前30分钟服

  磺脲类是糖尿病口服药中古老而庞大的一族,它具有近150年的历史,其祖宗来自于一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在治疗伤寒病时发现其具有降糖作用。目前共有三代十个成员,以第二代最常用。许多成员名字上都带有“脲”字。如格列本脲(优降糖)、吡磺环己脲(美吡哒)、甲磺吡脲(达美康)、甲磺冰脲(克糖利)、喹磺环己脲(糖适平)。它们共同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但如果用量不当时则可以引起低血糖。由于它们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刺激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而起降糖作用,因此其最佳服药时间为餐前30分钟。各个成员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作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成员之间不宜联合使用。

  双胍类——餐后服

  “双胍类”不像磺脲类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它只有两兄弟,名字上带有“胍”字。苯乙双胍摻堤橇椤∮捎谌菀滓起乳酸性酸中毒,在某些国家已被禁用,我国目前也较少使用,需要使用时应比较慎重,应用剂量以较小为佳。其兄弟二甲双胍(苯甲福明)目前较常用;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厂家生产而有多个商品名,如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等。它们共同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外周组织(如肌肉等)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糖的生成,使血糖降低。因不刺激胰岛分泌,对于血糖正常者并不起降糖的作用,因此有人称它们为抗高血糖药,特别适合于肥胖和超重的病人。由于它们带有酸性,可以刺激胃肠道,故最好在餐后才服药。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第一口饭同服

  近10年才发现的新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目前有三个成员:阿卡波糖(拜唐苹)、伏格利波糖(倍欣)和米格列醇。说到它们的作用还得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谈起,谷物的淀粉吸收需要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帮助,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使这些α-葡萄糖苷酶与淀粉相结合,从而延迟和减少淀粉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对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尤其有效。其服药方法也比较特别,应该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服。如果在餐后或餐前过早服药则其作用要大打折扣。部分病人可能有腹胀、腹泻、肠鸣亢进、大便次数过多这些类似于消化不良的副作用。

  降糖“王牌军”——注射胰岛素

  与口服降糖药相比,胰岛素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胰岛素的降糖效果肯定而持久,不存在口服降糖药经常出现的药物失效问题;其次,胰岛素对肝肾没有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早期应用胰岛素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

  随着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摒弃了以往对胰岛素的种种偏见,主动接受胰岛素治疗。

  但是,胰岛素在选、用方面都很有讲究,只有掌握好胰岛素的选用学问,才能更好地利用它,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对这方面的知识必须有所了解。

  一、如何储存胰岛素  没启封的胰岛素最好在摄氏2~8℃度条件下冷藏保存,胰岛素不能冷冻、曝晒及长时间震荡。胰岛素在常温(25℃左右)下可以保存1个月左右,胰岛素笔(内装有胰岛素笔芯)在每次注射完了以后不宜再放回冰箱冷藏室保存,因为注射笔反复从冰箱中放入取出,如果针头未取下,胰岛素药液热胀冷缩就会吸入空气形成气泡,导致注射量不准。

  二、如何判断胰岛素是否失效  患者在每次注射前应检查胰岛素液的外观,正常情况下,速效和短效胰岛素为无色、澄清溶液,一旦混浊或液体变黄就不能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一般呈均匀的雾状,一旦出现团块状沉淀物,不能摇匀则不能使用。另外,过了保质期的胰岛素不得使用。

  三、人胰岛素与动物胰岛素有何不同  根据种属来源不同,可分为基因合成的人胰岛素和动物胰岛素。由于动物胰岛素在化学结构上与人胰岛素不完全相同,因此,存在一定的免疫原性,部分患者注射后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另外,动物胰岛素的效价比人胰岛素低,当由动物胰岛素换用人胰岛素时,剂量需相应减少15%~20%。  四、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有何区别。

相关阅读:

2型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运动
糖尿病足有哪些治疗方法
得糖尿病后,他把自己瘦成了只有 30 公斤的「纸片人」
不胖的人可否做糖尿病手术
糖尿病手术治疗五问五答让你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