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要达标得“量体裁衣”

  血糖达标除了目标本身之外,还要注意实施的对象、治疗方法和达标的速度等具体因素。

  老年患者(尤其是75岁以上者),新近发生过心脑血管意外(3~6个月内)者,由于血流动力学(如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狭窄等)改变较明显,对低血糖较敏感,可以适当放宽降糖标准,以达到安全降糖目的。

  口服磺脲类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药物多于餐前使用,一般药物最大作用会在餐后2小时左右(短效磺脲类和超短效胰岛素除外)。

  由于这两类药都有产生低血糖的可能,需要兼顾餐后血糖不高和餐前血糖不低两者,有时血糖降低主要发生在餐后2~3小时,如单纯要求餐后两小时达标,可能使餐前产生低血糖。

  在此情况下,可以加查餐后3小时血糖,如餐后3小时血糖较餐后2小时降低3mmol/L以上,即应以餐前血糖为标准,而适当放宽餐后2小时标准至10~12mmol/L。

  对于血糖较高的患者,降糖治疗应注意以一定的速度。如降糖过快,可能会产生如头晕、心慌、乏力等。尤其老年患者较明显,因此降糖达标可在2~3个月内完成。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病情、用药等个体性情况,了解属于自己的达标标准,真正做到科学降糖、持久降糖, 安全降糖。

(实习)

相关阅读:

2型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运动
糖尿病足有哪些治疗方法
得糖尿病后,他把自己瘦成了只有 30 公斤的「纸片人」
不胖的人可否做糖尿病手术
糖尿病手术治疗五问五答让你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