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多个器官,尤其要警惕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其胸痛症状减轻可能与糖尿病导致的心脏痛觉神经受损、痛觉敏感程度下降有关。常表现的全身症状为:乏力、冷汗、呼吸费力。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上腹不适感。此时应观察面色、四肢温度、尿量变化,以尽早发现心源性休克,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尤为重要。
加强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患者思想负担重,情绪易波动,告诉患者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的重要性,以合理用药减少经济负担。使其了解糖尿病以糖耐量降低、高血糖为特征,纠正患者以药代食的错误观念。
高脂血症,食盐量过多,长期便秘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据文献报道:当比马印尼安人的食谱由大量吃玉米转为吃白面、糖以后,3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一半以上患有糖尿病。挪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德国占领期间,肉和奶制品的消费下降,同时鱼类消费上升,结果冠心病的死亡率骤然下降。因此需要了解调脂饮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的非药物治疗有:加强血糖控制,注意饮食结构及减肥,控制其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包括吸烟、饮酒等。饮食治疗的重点是控制每日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教会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并了解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正确地进行尿糖的监测,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认识,了解:(1)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2)成年或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急,可表现为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3)胰岛素过敏:表现为局部瘙痒、皮疹等。过敏性休克较少见,遇此情况及时就医。(4)对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者增生要有科学的认识。(5)胰岛素性水肿。这可能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有关,多见于面部及四肢。实验室检测若正常则可严密观察,必要时更换制剂。此外要注意眼部的变化,如屈光不正、糖尿病眼病,同时注意皮肤是否存在异常改变。
走出饮食误区:既要达到控制总热量及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机体的需要。
对轻度、中度、重度糖尿病和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指导控制病情的策略,应包括长期性、针对性、广泛性,合理、有效、安全的使用药物。
(实习
相关阅读:
2型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运动
糖尿病足有哪些治疗方法
得糖尿病后,他把自己瘦成了只有 30 公斤的「纸片人」
不胖的人可否做糖尿病手术
糖尿病手术治疗五问五答让你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