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的指导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有三大类,即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由于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特点也不同,故服药时间也因其作用机制而定。为使药物发挥最佳降糖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根据各类药物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在不同的时段服用,从而降低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血糖控制在一个理想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7年2月我院对S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观察,男48例,女10例,年龄22-85岁,病程2~35年,空腹血糖7.9~16.3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1-32.3 mmol/L。其中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55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5例,合并脑血管病18例。

  1.2 方法 由1名专职糖尿病健康教育护士根据患者用药种类、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对患者用药进行一对一个体化指导。

  2 指导内容

  2.1 需餐前30 min服用的降糖药物 如磺脲类,包括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迪沙)、格列喹酮(糖适平)等,这些降糖药作用机制是通过直接刺激胰岛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起到降糖作用,这类药物只对胰岛功能尚未丧失的2型糖尿病人有效,起效时间为服药后30 min左右,故应在餐前30 min服用。此类药物可引起低血糖反应,重者可引起昏迷,故一定从小剂量开始应用,老年人尤应慎重。优降糖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得到处理后,要对病人继续留观2-3 d,因本药半衰期长,否则有可能再次引起低血糖反应。少数患者可引起胃肠反应。

  2.2 需餐前1-15 min服用的降糖药物 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倍欣)等,应在餐前1 min或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否则会影响疗效。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在肠内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可降低肠内淀粉多糖、蔗糖分解生成葡萄糖从而延缓和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控制餐后血糖升高,对糖耐量异常及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尤其有效。最常见的不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如腹部不适、胀气、排气、腹泻等。单用α-葡糖苷酶抑制剂不会出现低血糖,但在和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时也会出现低血糖,由于肠道内α-葡糖苷酶已被抑制,蔗糖等双糖及淀粉等不能迅速吸收,因此,出现低血糖时应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不应用蔗糖。

  在餐前几分钟服用的降糖药物还有最新短效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物:瑞格列萘(诺和龙)、那格列萘(唐力)及格列美脲(万苏平)等。

  2.3 需晨服的降糖药物 为一类胰岛素增敏剂,属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艾汀)和罗格列酮(文迪雅),因其作用可维持24 h,每天仅服一次,应在每日早餐前几分钟服用最佳。其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脂肪肌肉等外周组织,增强细胞受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对自身胰岛素的利用率,保护胰岛功能,使血中葡萄糖充分被上述器官和组织细胞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故应尽早应用。用药期间要监测肝功能,如ALT超过正常高限的2.5倍时不应使用本药,服用本品期间可出现水肿,故有心功能不全时不宜应用。对有任何心力衰竭证据的病人都应禁用。

  2.4 需餐后服用的降糖药物 这类降糖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降糖片、格华止)。其作用机制为增强肌肉及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抑制肝糖原异生和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其餐后服用主要原因是它能渗入胃黏膜,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餐后服用避免对胃肠道刺激,减少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禁用。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时禁用。有重度感染、创伤、高热、妊娠、心肌梗死时禁用。溃疡病患者慎用。

  另外,应注意同类降糖药一般不得联用(如糖适平不应与达美康同用)。每一类药物最好不要用到最大剂量,以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必要时可用三种药物。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磺脲类药物。

(实习)

相关阅读:

2型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运动
糖尿病足有哪些治疗方法
得糖尿病后,他把自己瘦成了只有 30 公斤的「纸片人」
不胖的人可否做糖尿病手术
糖尿病手术治疗五问五答让你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