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 逃脱胃癌禁锢的牢狱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以往在我国,胃癌是年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癌老大”。近年来随着肺癌的年死亡率迅速上升,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地区,肺癌的年死亡率已跃居第一位,胃癌退居第二位。然而,即便从“癌老大”变成了“癌老二”,胃癌的“杀手本色”却有增无减,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胃癌。

  不论哪种癌症,早期预防、早期发现以及早期治疗,都是降低其死亡率的最重要的措施。具体到胃癌,患者该如何做呢?为此,笔者走访了在胃癌诊治领域有过深入研究的林三仁教授。

  八年等来的结果:HP感染与胃癌有关

  古代《孙子兵法》上有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对付胃癌这一恐怖杀手,自然要对胃癌尤其是其致病因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胃癌发生的地域性特点很明显。”当笔者问及胃癌的高危因素时,林三仁教授首先说道,“像毗邻的广东福建两省,胃癌的发病率就相差甚远,福建的发病率比广东要高得多。”林教授说,我国胃癌高发区的“走向”是从西北地区起,沿河西走廊、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然后向东到辽宁,之后沿着海岸线向下到山东半岛、安徽、浙江至福建。

  至于胃癌的具体病因,林教授则说目前仍然不十分明确,但已发现许多相关因素,分为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

  胃癌的发生与遗传关系十分明显,有胃癌家族史者的胃癌发病率,较无胃癌家族史者要高许多,因而如果家族成员中有胃癌患者,则应当特别警惕。

  环境因素中,最为人们关心的是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生相关的,主要包括摄入过多的油炸食品、熏制食品、腐败不新鲜的食品,这是由于这些食物中富含二甲苯芘、亚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质。

  另外一个重要的致癌因素,则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幽门螺杆菌在1982年被科学家发现,但由于一些研究结果相互矛盾,最初医学界对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是否有关存在争议。为了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林三仁教授开始在胃癌高发区之一——山东进行大规模人群的干预调查,即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HP根除治疗,另一组则不进行根除治疗。在经过八年的漫长等待后,终于得到肯定的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这也就意味着HP感染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

  早期筛查:新技术带来新突破

  一位读者在给)

相关阅读:

生气也会导致拉肚子,怎么回事?
打嗝停不下来,竟可能是这些病惹的祸
小信号预示大疾病,胃癌3个小迹象,一经出现必须筛查
慢性肠胃炎治疗办法有哪些
十二指肠溃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