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太饱”恐陷代谢危机

  “嗝!吃好饱!”许多人的饮食定义是餐餐吃到饱,但台湾千禧之爱基金会调查发现,近4成爸妈腰围超标,不在乎吃下什么、什么食物才健康,加上缺乏运动习惯,不健康的生活形态连带影响孩子的体位变化,造成近3成学童过胖,成为别称“每太饱”—-代谢症候群的高风险家庭,未来死亡风险不亚于癌症。

  代谢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的新代名词“每太饱”,是取字英文简称“Metabo”的谐音,提醒每天吃太饱会造成腰围超标和肥胖,恐导致代谢症候群上身。

  “每太饱”对人体健康的威胁甚巨,据台湾卫生福利部102年十大死因统计资料,可发现与代谢症候群相关的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占所有死因的31.1%,已超过榜首的癌症(29%),不容小觑。

  肥胖会遗传!4成胖爸妈养出3成胖小孩

  身型肥胖、腰围超标的家长,容易养出胖小孩!台湾千禧之爱基金会从介入教育的1万52个家庭中,回收小学3至5年级学童家庭共4896份有效问卷,也发现爸爸腰围超过90公分的比例是40.49%,妈妈腰围超过80公分者占37.34%,共养出29.98%胖小孩。

  国外研究也发现,父母一人肥胖,孩童肥胖机率是一般孩童的近2倍;爸妈都肥胖,孩童肥胖机率约5倍。

  台湾千禧之爱健康基金会董事、成大医院家庭医学部医师吴至行表示,80%代谢症候群与肥胖有关,但许多人认为小时候胖不是胖,事实上,已有研究显示胖儿童成年后的肥胖率为50%,青春期肥胖则成年也肥胖的机率为70%至80%。

  此外,长期暴露在三高的危险因子中,未来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美国研究证实,代谢症候群转换成糖尿病的相对风险为常人的6.9倍,心血管疾病的相对风险约2.5倍。

  拒绝每太饱!成人腰围八九十,健康常维持

  吴至行医师表示,引发代谢症候群的高风险因子,除了人力无法改变的年龄、性别和家族史之外,近9成与不好的生活习惯有关,包括抽烟、嚼槟榔、蔬果摄取太少、饮食过油过咸、身体活动量不足,以及肥胖等,而这些习惯多从家庭开始和累积。

  建立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的良好生活形态,能降低肥胖和代谢症候群的罹病风险,不过,千禧之爱基金会从以往经验发现,针对成人和家长所进行的卫教宣导,成效有限,再加上代谢症候群多从儿童时期就开始累积和形成,因此踏进校园,教育向下扎根,训练孩子担任家庭纠察队,帮爸妈量测腰围,女生不超过80公分、男生不超过90公分,且带动家长落实“控制腰围和三高、选择健康饮食、维持动态生活”的健康原则,拒绝“每太饱”上身。

相关阅读:

甲状腺炎分为几种类型
内分泌失调的主要危害
美密州胖子被法律禁止下饭馆
为你冬日减肥成功添油加醋
"向心性肥胖"为糖尿病高危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