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在探寻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基因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参与研究工作的德国科学家22日介绍说,他们目前已经锁定了可能性最大的三个基因,这将为开发特效药物和疗法带来新的希望。
德国萨尔州医院的彼得·法尔凯教授说,基因致病因素是精神分裂症以及吸食毒品、精神过度紧张等疾病的重要原因。"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在筛选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就,但现在我们找到了三个候选基因。"
科学家介绍说,他们此前曾猜测可能有50到100个基因参与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经过多国科研小组各自独立的工作,现在确定可能性最大的致病基因为:第6号染色体上的"Dysbindin"基因、第8号染色体上的"Neuregulin"基因以及第13号染色体上的"G72"基因。
令人惊讶的是,目前科学家确定的三个基因与神经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物质多巴胺并无联系,而此前人们曾经认为多巴胺也应该与此有关。现在科学家确信,新发现表明谷氨酸与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机理可能相关。
波恩大学的沃尔夫冈·迈耶尔教授形容上述发现是"决定性的突破"。他认为,此前一些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虽然部分有效,但并不是针对这三个可能致病基因而开发的。现在可以根据新研究成果有的放矢地开发新的综合疗法。
精神分裂症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但最近发现亚洲的一种人参可能有助于治疗这种疾病。
在一个小调查中得到一个结论:相对服用安慰剂来说,患者服用人参会较少的产生不良症状,例如没有生活激情和“情感贫乏”——即情感表达方面的严重匮乏。
精神分裂症折磨着320万的美国人。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这种病的药物,但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有效缓解幻觉、妄想和无序思维等症状——这些被医生们称为精神分裂症的“兴奋”症状。
美国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主任、医学博士汤马斯·因瑟尔说,“但精神分裂症的征兆大部分是由‘压抑’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造成的。”这些征兆包括“情感贫乏”、日常生活中缺少愉悦感和激情以及言语没有意义——甚至当患者被逼着去和人交流的时候。
加拿大研究者在动物和实验室研究中发现,现代研发出来的药物是通过刺激人脑中的特定部位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兴奋”和“压抑”症状的,而人参也能达到这一目的。
他们通过42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来研究人参的作用,这些人虽然服用了抗精神病药物,但仍然被“压抑”症状所困扰。患者被分为两组,服药八周,一组服用人参,一组则服用安慰剂。八周后,服用人参的患者改服安慰剂,而服用安慰剂的则改服人参,继续一个八周的疗程。在这段时期,患者仍继续服用平时的抗精神病药物。结果表明,服用人参的患者比服用200毫克高剂量安慰剂的患者受“情感贫乏”影响的可能性降低了50%。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精神病学副教授、医学博士西门·S·邱说高剂量能够有效降低其他负面症状的影响。
他告诉WebMD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患者改服安慰剂后,人参减缓相关症状的效用却仍然能够持续下去。
并且服用人参并不会比服用安慰剂产生更多的包括口干和便秘的副作用。
这项结果发布于美国精神病协会的年会上。
邱说,现在告诉人们人参能够治疗精神分裂症还为时尚早,但研究证明它能够辅助其他的抗精神病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
邱还补充道,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人参和安慰剂哪个能够更有效的治疗由精神分裂症引起的“压抑”症状,要弄清这一点我们需要进行规模更大、时间更长的研究。
美国精神病协会中有一个小组专门决定在年会中将强调哪个研究的重要性,大卫·贝伦是这个小组的执行主席。他告诉WebMD说,一些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的医学疗法现在还不具备足够的科学依据,但它们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任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和主席的贝伦还表示,人参能够和抗精神病药物一样作用于相同的脑受体的事实使这项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责任)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北卡罗来纳大学(UNC)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有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并不会比常人高。但滥用药物或对药物成瘾则会增大未来暴力倾向的可能性。
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法医精神病项目领导者、副教授埃里克.B.艾尔伯根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显示精神疾病和暴力行为之间确实存在着联系,但是它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强烈”。
“我们发现很多其他因素——如曾经有过暴力倾向、滥用药物、刚刚离婚和失业等——都比精神疾病一个因素要更容易让人产生暴力倾向。”艾尔伯根说,“只有在当一个人既患有精神疾病又滥用药物的情况下,他产生暴力倾向的可能性才会高于其他人。”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合作研究者萨利.C约翰逊医生补充道,“受到媒体报道及自身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会认为精神疾病这一单一元素会使病人具有危险性,但我们的发现对此提出了质疑,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艾尔伯根和约翰逊的研究发表在了2009年2月的“普通精神病学文献”上。为了达到目的,他们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了研究,这些数据来源于国家滥用酒精和酒精中毒研究所的“全国关于酒精及相关条件引起的流行病研究”(NESARC)项目。
共有34653人在NESARC项目的两个时间段中受访。第一个时间段发生在2001年到2002年,第二个时间段则是2004年到2005年。前者对于严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和抑郁症——的研究被用于预测后者中的暴力行为趋势。
艾尔伯根和约翰逊写道,“假如一个人仅有严重精神疾病而没有滥用药物和暴力史,那么他/她在接下来的3年中有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和常人是一样的。”
当精神疾病和滥用药物的行为同时存在时,那么未来有暴力倾向的风险就具有了统计学的意义。然而,这个因素在“产生暴力倾向的因素”名单前十名中也只是列在第九位。排名较靠前的因素(按可能性大小的顺序)有年龄(年轻人更容易有暴力倾向)、暴力史、性别(男性更具有暴力性)、少年时期拘留史、新近离婚或分手、身体虐待史、父母有犯罪的前例及新近的失业。排在第十位的是新近的被骗。
研究表明,“数据显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具有暴力倾向的原因是精神病本身这种看法是过于单纯和不正确的…最近的研究发现精神疾病和暴力行为之间无疑有着联系,但其中的因果联系是十分复杂和间接的,并且我们还必须将其他一些(可以说更多)重要的情景辅助因子考虑在内。”
(责任)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专家认为,足球运动能使人们找到归属感,集中注意力,重塑自信心。
许多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有效缓解精神紧张、健忘以及胆怯。意大利的医学家通过组建足球队以及举行比赛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等。
足球疗法真的这么有效吗?意大利精神病医生桑图罗博士14年前就开始这项研究,至今已经收治600多名患者。这些患者都因为精神疾病而无法工作,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在经过桑图罗的足球治疗后,不仅他们的服药量减少,而且已经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桑图罗和他的足球治疗还被拍摄成了一部名为《我为足球狂》的纪录片,讲述了“队员们”用足球运动对抗精神疾病的经历。
桑图罗博士说:“足球是一项群体运动,在意大利,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病人们无需重新学习,便可轻易释放情绪,找回快乐。足球疗法也可以扩展到其他运动,比如在美国,篮球和棒球也许会同样有效。”足球疗法可以治疗多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多重人格障碍以及双相性精神障碍。而且,病情越严重,足球疗法会更有效。专家指出,足球疗法与心理咨询、药物治疗一起使用可有效减少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和用药量。
(实习)
一项新的调查表明,焦虑症药物对于异常忧虑的老年人有“相当的帮助”,但这个过程也许需要四个星期左右。
依地普仑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s),研?a href="http://zzk.39.net/zz/toubu/kou/504fc.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咳嗽倍运进行了研究,想看看它是否能够缓解老年人群中的广泛性焦虑?GAD)的症状。患有此病的老年人处于长期焦虑中,并且似乎无法停止,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因此收到很大的影响。
SSRIs是指那些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药物,它们被认为是通过调整大脑五羟色胺的平衡来发挥效用的。
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副教授、医学博士埃里克·J·楞次说,尽管很多药物已经在年轻人身上测试过,但针对老年人的药物试验则很少很少,然而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将近每十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广泛性焦虑症。
楞次和他的同事指定了85名平均年龄为71岁的受试者,并让他们服用依地普仑。另外92名平均年龄为72岁的受试者则被指定服用安慰剂。受试者都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哪种药物。研究共持续了12周。
楞次的团队测量了受试者的焦虑感及其他一些因素,如社会功能和在焦虑状态下的活动受限情况。
12周以后,69%服用依地普仑的患者有了显著的变化,而在服用安慰剂的小组中这个数字只是51%。而研究人员发现,服用依地普仑的人在焦虑情况和自评功能方面有了更大的改善。
但当研究人员采取一种传统的方式,即调查那些中途退出的受试者时,他们发现其中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服用依地普仑的人为57,而服用安慰剂的人只有45%。
楞次说,我们能够从中得出一个结论,依地普仑有“相当的帮助”,但即便只是这“相当的帮助”也需要患者在服药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得出来,这段时间大概是四个星期左右。这种药在老年人身上发挥效用则需要更加长的时间,患者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不能希望药效能够立即发挥。
这项研究接受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等组织的资助。制造出依地普仑的森林实验室公司提供了依地普仑和安慰剂,但没有参与到研究之中。研究成果发布在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上。
纽约的精神病专家、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学院的临川精神病学教授、医学博士菲利普·穆思金说,这个数据并不让人惊讶。
那些持续用药的人病情好转,并且服用依地普仑的人好转的幅度更大。他也同意这个差异是正常的。
他还说,这项研究中还有其他的一些重要的发现:没人因为服用依地普仑之后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疲劳和嗜睡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副作用。
穆思金说,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病,这些病就需要得到治疗。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人其实和正常人焦虑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如家庭、健康和经济等,只不过他们担心的程度深得多,时间长得多。他们好像无时不刻都在焦虑着。
他还说,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人和正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无法将焦虑置之脑后。患者的皮质醇含量都很高,而含量持续保持在高位对于患者的健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除了药物,我们还能采取认知行为治疗,也就是谈话疗法来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放松疗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疗法。
穆思金还补充道,患上广泛性焦虑症会令人感到烦恼和难以承担,但患者可以得到医生的帮助,要相信这是可以治愈的。
(责任)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以精神分裂症之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分类,大致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癫狂”、“狂症”、“痴呆”等病症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癫狂发生的原因与五志过极、七情所伤有密切关系,或因恼怒惊恐,或因思虎不遂,或因悲喜交加,皆能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和阴阳平衡失调,产生气郁、痰凝、火邪、血瘀等病理变化,进而蒙蔽心窍、扰乱神明而引起精神失常。此外与失天禀赋和素体强弱也有密切关系。若正气内存、阴平阳秘,虽受七情刺激也只有情感失畅之恙,而不为病。反之,如禀赋素虚,阴阳有所偏倚,稍遇惊恐或情志不遂,则神明易扰而发为癫狂。狂症属阳,癫证属阴。《难经·二十难》早有“重阳则狂,重阴则癫”之精辟论断。后世医家有所发挥,如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狂由大惊大恐,病在肝、胆、胃经,三阳并而升,故火炽则痰痛,心窍为之闭塞;癫由积忧积郁,病在心、脾、包络,三阴蔽而不宣,故气郁则痰迷,神志为之混淆。”均阐述了癫狂疾病的病因病机。而国外学者迟至70年代末,才鲜明地将精神分裂症分为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
【临床治疗】
1、辨证要点
(1)精神分裂症症状表现多端,病情变化复杂,而且病人往往言不达意,答非所问,有些病人掩饰自己的内心体验,给临床辨证带来困难。为此首先要辨清属阳性病证或阴性病证:临床上将表现为兴奋躁动、幻听妄想、行为特异、思维障碍等症状归属阳性病症;将情感平淡、反应迟钝、意志缺乏、思维贫乏等表现者归属阴性病证。尽管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抓住阳性病证与阴性病证两个重点,有利于临床辨证治疗。
(2)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以及对西药常见副作用的治疗是中医发挥较好作用的阶段,为此在精神分裂症病人急性症状得以控制后,在使用适量西药之同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医之所长,互相取长补短,用中医辨证论治调整机体并对抗西药副作用以提高与巩固治疗效果,从而减少西药维持量及毒副作用,降低复发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辨证论治
(1)急性发作状态的临床治疗
①阳性病证
主证: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行为怪异、形盛体实、面红目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有力。辨证分析:素体阳盛、五志过极、重阳则狂、狂则六神无主、心神不宁故见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行为怪异等阳性症状;面红目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均为阳气内盛之象。
治法:泻火、涤痰、活血祛瘀、重镇安神。
②阳性病证
主证:情感平淡、反应迟钝、意志缺乏、思维贫乏、形虚体弱、气怯神疲、面色苍白、舌淡、脉沉细。
辨证分析:禀赋不足、七情郁结、重阴则癫、或癫狂日久、气血两虚、阳气不振、精神无以鼓励,故见情志平淡、反应迟钝、意志缺乏、思维贫乏等一派阴性症状之表现。形虚体弱、气怯神疲、面色苍白、舌淡、脉沉细均为阳气不足,阴气内盛之象。
治法:养血补心、温阳兴奋。
精神分裂症除应及时、正规、系统地住院治疗外,出院后的维持治疗,预防疾病的复发也是很重要的。下面就简单谈谈家庭维持调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家庭治疗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出院时一定要按出院时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地帮助病人服药,再定期门诊复查。另外,精神科药物治疗技术性很强,每加减一片药物都是依据病人情变化而决定的。家属决不能认为患者目前病情已好或担心服药后有副作用而自行停药。
2、要了解常用抗精神药物的一般常识,抗精神病药物大致分为典型搞精神病药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利培酮、奎的平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相对来说副作用小,服药物的耐受性和依性好,对阴性症状有效,并且能改认知功能,但价格比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贵。
3、家属要为病人保管好药物,防止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而一次吞服大量药物而发生意外。每次服药时,家属都要督促,检查病人的服药情况,保证病人服药到肚。
4、注意观察药物的治疗效作用,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的精神症状有着相对的选择性,不同的药物用在不同的病人身上,疗效也有很大的差异。
5、随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氧丙嗪、奋乃静等药物常可引起手脚震颤、动作为灵活反应(锥体外系反应)。这种情况为必停药,只需向医生报告,医生检查后合并使用药物就可以解除这种情况。
6、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在医院复查:①病情波动:家属要密切注意病情复发的征兆,最先出现的失眠,注意力为集中、发呆,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阻止病情复发。②病人出现较重的药物副人作用时,如急性肌张力障碍导致患者眼睛上翻,口颈歪斜,严重的导致吞咽困难而出现意外。③发现病人身上出了皮疹。及时送到医院复查。④病人出现家属弄不明白的问题,也应尽快到医院复诊。
(实习)
1.大黄汤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生大黄30~60克,先用冷水浸泡川、时,煎煮2次,2次汤液混合,分早晚服用,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对火热亢盛的精神分裂症伴大便秘结者疗效良好。幻觉妄想及打人骂人等症随着大便的通下逐渐消失。
2.地龙(蚯蚓)饮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新鲜地龙适量,放清水中游动2小时,排出腹中泥土,洗净后每500克地龙加白糖90~120克,放24小时,使其自动溶化,再加冷开水,连同地龙一同过滤,共得滤液1000毫升,放阴凉处备用。夏天可加防腐剂,并放置在冰箱内。每次饮服l00毫升,每日2次,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好转或痊愈。本方特别适用于面红目赤不安、兴奋叫喊、幻觉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3.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生石膏150克,生大黄60克,青礞石60克,黄芩20克,黄柏20克,黄连15克,芒硝30克(兑服),夜交藤60克,青皮30克,山栀仁15克,龙胆草15克以上为1日量,水煎二次,分早、晚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对火热亢盛之体疗效明显,如见目红、面赤、苔黄、脉洪大、便秘、溺赤等症,均得以改善。如果仅见狂乱之症,而中医四诊未见火热之象,则本方治疗无效。
4.苦参酸枣煎治疗精神分裂症
取苦参30~60克,酸枣仁30克,加水100毫升,煎至20毫升,睡前20分钟冲服,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对精神分裂症失眠明显,伴火热亢盛的患者疗效满意。
(实习)
医生诊断时,主要是根据病人自己告诉医生,看有没有几样主要的病症。精神科医生不能看穿人心中的思想,又不能用验血或X光来帮助诊断。所以,医生唯有靠听他人讲述病情才能判症。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症包括:
1.思想紊乱
患者会觉得有些思想不是自己的;而是出自他人透过收音机电波、激光光线或传心术等方法,放进他的脑中。
他亦可能感到思想离开,像是被人取走一般。脑变成空白一片,完全不能思想这种情形并不等同忘记一个思念或当我们紧张时,失去思想之连贯能力。
患者又会觉得思想被人传讲出去,以致旁边的人都听到。有时又感到思想从脑中被人广播出去。这样,患者觉得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想甚么,而久缺私隐性。
患者觉得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思想
2.妄信
妄信是(一个)错误的信念,但对患者来说是非常真实的,其它人却绝对不能相信。在精神分裂症中常见的例子有以下几种:
患者相信某一种力量控制了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相信自己是一个废人,没有自己的意志,被人完全控制了头脑和身体。
相信其它人想伤害自己或无故被追杀,觉得无辜地被迫害。
感觉在日常生活见到或听到的事,对自己有特别含意。例如看见一辆红色的车,就表示世界未日快要到了。
相信自己是一个特殊人物,有特别技能或法术的本事。例如自己是皇帝或皇后,或能够令世界产生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
妄信是(一个)他人不会接受而又是错误的信念
通常,这些信念都是突然而来的,由于太过不寻常,所以家人和朋友都了解这些信念不是真的。而当患者痊愈后,他可能会很惊讶他在病中相信的事,有点像从睡梦中醒过来一样。
3.幻觉
幻觉是一个错误的观感。患者看见一些事,听到一些声音或嗅到一些味道而旁人是不能感受到的。正像在清醒时发梦一般。很常见的例症就是在一间没有人的房中,听到说话声。说话声相当逼真,好象在房外或隔邻发出,有时又似甚至在身体某部份发出。(有时也不能解释当没有人在附近时,患者却会相信有人或对象触摸他。)
幻觉是患者所看见的事,听到的声音或嗅到的气味而不为旁人所感受到的。
4.其它病症
说话方面的困难:患者有时所说的话,人家不能跟上,有时他们会创作一些「字眼」或用奇怪的表达方式。有时他们又不多说话,令人很难和他们交谈。
古怪习惯:这包括站或坐下的奇怪姿态,古怪「动静」或习惯。
转变的感情和感觉:有时,精神分裂症患者似乎缺少甚至缺乏感受力;当他们并非开心或忧愁时却又哭笑无常,又或者对家人或朋友失去了正常的感情。
精神分裂症的不正常行为包括说话困难、怪习惯及改变了的感觉。
(实习)
真正的精神分裂症,并非精神因素所导致,遗传因素及家族史具有重要意义。体质预报对本病具有独特的意义,即所谓分裂型气质,可以视为超早期先兆……
一、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病,主要从思维、情志、行为、知觉的分裂(障碍)为特征。常起病于青壮年,病因至今未明,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临床共分为青春型、紧张型、妄想型及单纯型四型,是精神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型,我国有学者作抽样调查,患病率竟达1.9~4.66。
中医称为癫、狂、呆病,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叙述曰:“女人与邪物交通,独言独笑,悲思恍惚”即是。
二、病因病机
精神分裂症属内因性精神病,真正的精神分裂症,并非精神因素所导致,是有其生物学基础的,但并不排斥精神创伤和幼年不良遭遇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遗传因素最大,血缘越亲,潜在罹发率越高。此外,和体质神经类型亦极有关,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多发生于内向型、弱而不均衡型或弱型+艺术型,或瘦长型,所谓分裂性气质。
另外,精神分裂症与性激素因素关系极大,大多数“精分症”均发生於春青性成熟期,并于月经期有波动,怀孕及分娩后急剧加重,新婚蜜月发病和更年期复发等。因上述时期皆存在性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和衰退。老年期性激素水平降低,精神病可有好转趋向,说明性激素水平增高与精神分裂症有密切关系。尤其是青春型,在精神分裂症中俗称“花癫”,即多发生于青春性成熟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阶段,以及更年期性激素忽高忽低的时期,女性更年期的性疑心病即与雌激素水平偏高有关。
目前国外有学者提出自体中毒因素、代谢因素、病毒感染因素等,皆尚无定论。因此,精神分裂症的原因,至今仍是未知数。
精神分裂在中医属于癫狂之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即《难经》所说的“重阴者癫,重阳者狂”诱因以情志不节耗伤津血,致心神不守舍,肝魂不藏宅。病理过程中痰迷心窍,瘀血阻脑及痰瘀互结等,皆不断促使病情加重。气郁→痰火→血瘀为本病的主要发展环节,病位主要在肝胆心脾。治疗癫病以解郁化痰、顺气开窍为主,狂证则以泻肝清火、涤痰镇心为
要。又久癫必耗伤心阴,又当养心安神,益气疏郁为治,狂久火盛伤阴,又当滋阴降火,柔肝定心,大凡久癫、久狂病程长者皆应兼以逐瘀。
三、精神分裂症先兆的临床意义
主要性格改变和表现与神经官能症相类似。
(一)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先兆
多起病于青少年期,起病极缓,早期先兆潜证可达数年之久,主要特点为人格衰退。
1.先兆潜证:
(1)人格变异:特点为逐渐变得孤僻、懒散、冷漠和发呆,这两大特征维持较长的时间,常被人们认为“怪”,而未意识到是精神病的早期潜兆。
(2)类神经官能症:初起可出现人格衰退伴类神经衰弱症,但亦可重点呈现神经衰弱的躯体症状,如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头昏、工作能力下降。
2.鉴别:
(1)与人格障碍相鉴别: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应与人格障碍的分裂型相鉴别,后者同样有冷、孤、呆、静的特征,但无呆及思路障碍。
(2)与内向性格区分:此为人的体质差异,表现为沉静、少言、不露,但并不冷漠、孤癖。
3.早期先兆:逐渐出现强迫性观念,和较轻的思维障碍,该型最大的特征为冷漠、发呆,必须抓住这一特征才能早期发现病人。因为该型患者无幻听、幻视等感觉障碍,思维障碍也不明显,发病后的基本征兆在懒、孤、冷、呆日愈明显的基础上出现思维障碍、联想障碍和情志分裂等典型征兆。
现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药不断出现,不少病人及其家属认为,自己服用的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病好了就不需要继续服药。其实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没有完全搞清楚,目前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都是针对精神症状的对症治疗,而不能彻底去除病因。所以,不管是老药还是新药,在病情得到控制之后,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用药剂量,而不能完全停药。
有一位精神分裂症病人,“治愈”后定期门诊复查,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疗效巩固达十年之久。后来病人自行停药,不多日旧病复发,再次住院,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治疗,才控制住病情,所用药物的剂量也比原来的剂量大好几倍。这是因为初次发病时,持续服药不仅使药物达到了有效治疗量,而且形成一定的药物“积累”,以致一旦停药,仍可以维持一定的有效时间。但随着“积累”的不断减少,当血药浓度明显低于有效范围时,精神分裂症就会旧病复发,再治疗时,要达到初次服药所达到的稳定治疗效果,势必就要加大剂量。
那么,要想做到以最小的药物剂量达到巩固疗效、避免复发的目的,唯一的方法是坚持服用维持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由于不同的病人所服用的药物剂量不同,所以病人应请有经验的精神科医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酌情调整药物剂量。合理用药,还会使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小、最少。
(实习)
精神分裂症病人,尤其是一些慢性精神病患者,在心理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出现许多容易被常人误解的心理问题。了解这些异常心理,不仅有助于对平常人的理解和体谅,而且还能更好地照料病人,有益于疾病的康复。那么,慢性患者容易出现哪些心理异常呢?
1、人患病后,多将注意力投向自身,感觉异常敏感,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心里总是想着自己的病,而对其他事物很少关心,这很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自私或冷漠。
2、生病属于劣性刺激,势必影响病人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往往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闷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相应越严重。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接近,而且极不利于病体康复。
3、由于病后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病人会变得越来越被动、懒惰,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
4、病人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疑虑重重。听人低声说话,就以为是谈自己的病,医护人员和 亲友的好言相劝,也常半信半疑。有时,怀疑医护人员给自己开错了药、打错了针。这种异常心理不仅会对医患关系起破坏作用,也不利于安心养病。
5、许多住院病人看到周围的病友病情加剧或死亡,会产生恐怖心理;怕疼痛、怕开刀、怕变残、怕死亡。同时,求愈心切,希望早一天确诊,早一天手术、早一天出院。这种心理对康复极为不利,会削弱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医护人员及其家庭,应多安慰、多鼓励、多做思想工作,教之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
(实习)
女人有生育高峰期,男人也这样吗?最近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男人与女人一样也有生育高峰期,高龄男子所生的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很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医学院、以色列卫生部的专家研究了近9万人的资料,这些人是1964年至1976年间在耶路撒冷出生的。专家发现,45岁至49岁的男子所生的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是25岁的年轻男子所生孩子的2倍;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男子所生孩子患病的几率则是后者的3倍。这项研究还显示,26.6%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由于父亲生育时年龄偏大造成的,而与其母亲似乎关系不大;父母联姻的时间越长,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机会越低,但是这并不能抵消父亲年纪大所带来的危险。
这一发现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以往人们认为,妇女高龄做妈妈,其孩子容易出现生理和心理缺陷,而男人年纪大一点做父亲对孩子影响不大。这项研究结果也对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作出了新的解释。
为何高龄男子所生的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高呢?科学家们对此作出了解释,原来罪魁祸首在于精子突变。当男子年龄变大时,精子逐渐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再生,精子每一次分裂,都有可能在复制染色体的过程中发生错误。而携带错误染色体的精子在和卵细胞结合后,就可能把这种错误传给下一代。专家因此警告说,高龄男子如想生孩子,一定要考虑到年龄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实习)
精神分裂症是现在社会疑难疾病中发病率很高的精神病疾病.我们国家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投入也很大,专门制定了一些对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一些治疗方案和措施,这样给患者家人和社会减少了不少负担.
我们现在就来讨论一下精神分裂症的由来:
现在人们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而且竞争很激烈,我们为了生活和家庭不得不拼命的工作,给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带来了很大的透支和压力,遇到很多事情又不能跟家人和朋友沟通,这让我们的心里健康受到了很打的威胁,时间长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情趣变化多变,给我们自己的交流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如果我们把握不好,很可能患上精神分裂症,我们要冷静面对事情和人,不要太过于给自己他打的负担。当我们遇到精神不正常时候,最后放下手上的工作,去精神病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一旦得了精神分裂症,就要想方设法地在预防复发,也就是在未复发的情况下采取措施。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很高。我们在病房里经常能够见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都是“二进宫”、“三进宫”的患者。病情复发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此,防复发就成了精神科医生的艰巨任务,也是广大家属和社会倍加关注的问题。有报道第1次得病的人2年内复发的占63.1%,5年内的复发率达81.9%。另有研究表明,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长期得到控制停药后有73%的人复发。
复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害性是很大的,患者复发次数越多,疾病所造成的损害也越严重,每一次复发都将导致下面的一些后果:延缓病情的康复,不完全康复;增加住院的次数;使患者对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变得不敏感,也就是平时说的耐药了;增加患者伤害自己的风险,甚至使患者成为无家可归者;使患者的功能难以恢复到没有患病时的水平;使患者失去自尊,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受损;会占用更多的卫生保健资源;加重了家属、照料者的负担,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因此,一旦得了精神分裂症,就要想方设法地在预防复发方面采取措施,也就是在未复发的情况下采取措施。
(实习)
1.忌居室不安静。喧闹、嘈杂的居住环境只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得病后,家属应给以同情,为其安排安静舒适的环境,或将患者送往幽静的农村进行治疗,以期缩短疗程。
2.忌悄悄把药积蓄起来。有的患者有自杀的萌念,悄悄把安眠药等药物积蓄起来,到时一次性吞服,造成自杀。因此,家属对其举动应加监视,应将药品妥为保存,每次按剂量发给,亲眼看见患者服下。
3.忌看惊险、凶杀、悲剧性的小说、画报、连环画、电视、电影等等,以免增加患者的刺激,加重患者的病情。
4.忌治疗痊愈后再度陷入当初诱发疾病的环境。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系由于受继父、继母的虐待、歧视日久而诱发疾病的。治疗痊愈后应改变其环境,以免复发。
5. 忌喝酒吸烟。烟酒均具有刺激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列为禁忌。
6.忌单独外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独外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予避免,家属严加陪伴守护。
7.忌玩弄刀剑棍棒等体育用品,以免患者失手,造成意外。
8.忌练气功。有多数患者练气功会出现“气功偏差”(练功不当“走火入魔”)而加重病情,故精神分裂症患者忌练气功。
(实习)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左撇子可能更易患精神分裂症。时下,牛津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锁定”了的一个基因,这个基因似乎能够提高成为左撇子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表示,同样是这个被称之为“LRRTM1”的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脑功能障碍的风险。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疾病,能够导致患者的理解和思考能力降低,更为可怕的是,这一病症的发病率非常高,平均每100个人有就有大约1个人患病。
虽然对“LRRTM1”知之甚少,但根据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的推测,这一基因可能对人脑的不对称性发育产生了影响。通常情况下,人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能力,右半球控制情绪。但左撇子的大脑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而与之相类似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也经常拥有与常人不同的大脑不对称性。
该项研究负责人、维尔康姆信托人类遗传学中心的克莱德·弗兰克斯博士说:“人们对这种事情根本不必在意。对于个体而言,很多因素更容易让人患精神分裂症,大部分左撇子可能永远也不会面临这一问题。我们尚不清楚这一基因扮演的确切角色。”
有证据显示,大脑的不对称性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相对于人类来说,猿的大脑更为对称,但它们并没有表现出偏爱右手或者左手。弗兰克斯博士指出:“我们希望这一次的研究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大脑不对称性的发展过程。不对称性是人脑的一个基本特征,很多精神疾病与‘背道而驰’的不对称性有关。”
(实习)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容易造成功能缺陷的疾病,所有的精神分裂症中,首发的病人半年以后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达到10%至20%,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达到80%至90%。
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何会出现社会功能缺陷?这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作为大脑的一种疾病,精神分裂症自然会影响到功能;其次是环境因素,如社会对患者的排斥,就会使患者产生自卑感,而由于社会交往减少,患者的社会功能也会逐渐衰退。
另外还有干预因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会造成患者的功能减退,如有些药物会使患者体重增加、嗜睡、反应迟钝,甚至还有一些药物会导致帕金森症等。一些患者服药后疾病症状减轻,但因副作用明显,许多患者经常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有效的药物维持治疗是防范精神分裂症复发最有效的手段。”张明园说,但是在用药时应尽量选择起效快、副作用小的药物,如帕利哌酮缓释片等,这样不仅能有效控制疾病症状,而且有利于改善个人和社会功能,帮助患者尽快回归社会。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亲人朋友的帮助、社会的支持以及其他康复措施也很重要。以前我们比较重视的是社会角色功能,特别是学习功能和择业功能。事实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社会功能,如自我照料和独立生活的功能,同人打交道的功能,以及业余生活的功能等,都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实习)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日前启动了一项关爱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活动,公布了国内最新的CATIE调研结果。获悉,有超过40%的患者由于不满意药物疗效以及药物副作用过多而停药,有关专家表示,精神分裂症治疗周期长,且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等其他治疗只能作为辅助,尚不能代替精神药物,如果希望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在新的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的药物面世前,可以选择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的药物,而不应该随便中断药物治疗,导致病人由于中断治疗而引起病情高复发,进而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调研结果显示精神疾病造成的社会负担已经排在中国疾病总负担排名的首位,超过了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而高复发率是精神疾病负担日益加重的主要原因,也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
根据国内最新的CATIE调研结果,显示有超过四成患者曾经在1年内停药,主要原因是由于对药物疗效不满,药物副作用过多。而根据国内最新的REACT“精神分裂症新型药物治疗现状调查”后,也发现,心肝肾的副作用、过度震惊、EPS、过度肥胖和高血糖是医生、患者和家属都担心的药物副反应。
专家提醒说,精神分裂症是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需要医生、家属和病人的密切配合,其中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等其他治疗只能作为辅助,尚不能代替精神药物,由于担心副作用等原因,导致不依从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非常常见,这也是导致疾病频繁复发的原因。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王向群主任医师表示,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而新的药物不断出现就是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对患者的副作用,但是在更好更新的药物面世前,控制病情应该是最重要的。专家提醒说,有六成精神疾病患者通过1年的治疗可以达到临床痊愈,其生活质量能接近正常人水平。
(实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可有些人却懒得出奇,令人费解。
小徐是位女中学生,只有17岁,3年前因成绩优异而直升高中。可是,近2年来她变懒了,开始时仅仅是精神不振,懒洋洋,做事慢悠悠。早晨睡懒觉,不想去学校。后来变得越来越懒,非但不想读书,数门功课不及格她也无所谓。粗心的父亲总是训斥她,细心的母亲总感到女儿这种情况不对劲。经过心理咨询,又经过精神科大夫上门出诊检查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小徐患了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是“懒”。这是一种病态的“懒”。与其以往的所做所为不符合。此病大多始发于青少年时期,起病十分缓慢,最初不大容易被人觉察,一旦被怀疑有病时,往往病已发展到严重阶段了。病人在病程早期仅有失眠、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全身不舒服和精神萎靡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以后,逐渐出现人格改变,如孤僻、懒散、不与人交往、不注意个人卫生、不修边幅、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沉醉于白日梦之中。学习成绩下降却不着急,也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对别人的批评和规劝毫不介意;对亲友冷淡,逐渐失去亲朋好友而成为孤家寡人,整日在家无所事事。病情严重时,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精神日益衰退。所以,当发现某个小青年懒得出奇、与众不同时,千万别大意。
(实习)
精神分裂症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近期疗效还是不错的。初次发病者,经正规治疗后,大约有80%以上的病员可以重返工作岗位。但是,该病复发率很高,如果任其发展,约40%的病人在一年内复发,四分之三的病人在三年内复发。因此,预防复发十分重要。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所以预防复发的措施是综合性的,其中药物维持治疗是最重要的一条。有人曾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成两组:一组继续服药,一组不再服药,其它条件全部相同。以后比较了他们的复发情况,发现继续服药组的复发率还不到停止服药组复发率的一半,而且即使有复发,症状也较轻,容易控制。因此,继续服药十分必要。
一般认为,继续服药的每日剂量是急性期治疗剂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如果剂量不太大,可以每天晚上临睡前服药一次。但各人的情况不同,需要维持的剂量及给药次数也不一样。所以,最好叮嘱患者定时去医院随访,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维持用药的时间因人而异,由于病情缓解后的2~3年内复发机会最大,所以,一般主张至少维持用药2~3年。如果2~3年内情况良好,没有任何反复,可试行逐渐停药观察。如在维持治疗阶段内病情不够稳定,有波动,则应在医师指导下将药物剂量增大,待症状消失后再减至维持剂量。而维持用药的时间则需相应延长,从复发控制起再继续用药2~3年。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