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半数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和巩膜(白眼珠)黄染,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其中80~90%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即属生理性黄疽。这种黄疽在生后的4~6天内最重,第7天始逐渐消退,于第15天左右退尽。早产儿黄疽的程度较重,消退较慢,有时可持续达3个星期。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不完善,不能将红细胞破坏后所产生的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而排出体外,故血中的未结合胆红素较高,从而产生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适当提前喂奶,使新生儿的胎粪及早排尽,可助于减轻黄疽的程度;另外,在黄疽期间要注意给予足够的糖水及热力,并保护好肝脏。
如果黄疽出现过早或消失过迟,或黄疸程度过重,或逐渐减轻后又再加重,婴儿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临床症状时,则属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相关阅读: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了解这些让宝宝远离黄疸
小儿急性喉炎有什么并发症呢
夏季 手足口病流行高峰
附件炎!!1
川崎病是重要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