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就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炎,有急性、慢性两种型式,临床表现出突发性、散在性的一颗颗红色疹子,也可能是一大片的红色肿块,数目、形状、大小不一,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而且来得快去得也容易,变化多端,所以又称为风疹。
发作时非常痒,严重一点会侵入深部皮肤使眼睛、嘴唇肿胀,形成血管水肿。
荨麻疹的致病原因就是体质敏感,当吃到、吸进或接触到某些特定物质,会引发体内产生过度化学反应,刺激到血管造成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而引起水肿;此外会增加一些化学物质的分泌,这些物质会刺激到神经而引发痒感,这就是荨麻疹。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皮肤科
(实习)
荨麻疹治疗起来很顽固,但是预防却很简单,旅游时戴上一个口罩,就能解决很大问题。
专家说,荨麻疹是一种伴有剧痒的暂时性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旅游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等,就很容易引起荨麻疹。
对于出游者来说,预防荨麻疹最好是在旅游时戴上一个口罩,秋天天气凉爽,戴口罩不会感觉过于不适,但是却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不良致病粉尘,让荨麻疹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到野外或者农村,花粉和动物羽毛比较多的地方,更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秋天是吃海鲜的季节,吃鱼虾、蟹、贝壳类也易引起荨麻疹,如果病人对鱼、辣、冷风过敏,应该避免和这些东西的接触,只要能够做到这点,就可以控制荨麻疹的发作。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食品香料也是危险因素之一,不熟悉的食品香料,最好还是不放为好。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皮肤科
(实习)
1. 慢性荨麻疹 是一种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
2. 很多人以為慢性荨麻疹是不会断根的疾病,事实上,这种皮肤病是需要长时间吃药,来改变体质,才有办法断根;通常发病时间越久,吃药的时间就越长。如果能与医生配合,有耐心的持续吃药并规则的递减药量,通常在几个月內(頑固的可能要1至2年)即可痊愈。
3. 是否与饮食有关?
确实有些荨麻疹是因吃了某些食物或喝酒所造成,但是慢性荨麻疹卻和食物沒有绝对关系,只是有些人在吃了某些食物(如:海鮮、香菇、竹笋、酒、芒果、草莓...)之后,确实会使皮疹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在药物控制荨麻疹期间,若发现那些食物会加重荨麻疹发作,应尽量避免这些食物。
4. 是否「做过敏原试验」能找得到原因?或对疾病控制有帮助?
目前过敏原试验主要是用于异位性体质(异位性皮肤炎)的病患,在医学上多年来的研究,确实在异位性皮肤炎患者身上可检验出比正常人更高比例的过敏原;但是在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却只有相当少数的患者在抽血检验时可找到少数过敏的食物;更可笑的是,即使病患避免了这些食物,荨麻疹还是照发不误,因此荨麻疹病患做过敏原测验,不但是医疗资源的浪费,更因多次抽血使病患白挨了好几针。耐心地配合医生,接受正规口服抗组织胺減敏疗法,才是安全有效又不浪费时间及金钱的方法。
5. 长时间吃药,是否造成身体负担,甚至影响肝、肾功能?
目前皮肤科医生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第一线用药是 "抗组织胺",其安全性相当高,不造成身体负担,也不影响肝、肾功能;只有一些患者,在服药初期会出現 "嗜睡、口干舌燥" 等副作用,但多在3~7天即能适应,您可以安心使用。极少数难以控制的患病,須配合第二线用药,此时医生会与您讨论用药之利弊。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皮肤科
(实习)
一、勿服食可疑食品或药品,并留心排便正常与否
荨麻疹的症状是皮肤发红、肿、搔痒。原因各式各样如下所示,也有许多个案原因不明。红肿呈大块而且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症状很强烈而急发称为急性荨麻疹。全身出疹子,大约一段时间可能几小时,也可能需几天才会消除。而慢性的荨麻疹,症状;较轻也只出现在局部。可能持续一个月到一年之久的长时间。治疗的方法是注射或内服抗组织胺或抗过敏剂,症状可以减轻些。
二、若是鱼虾类食物所致可用紫苏
若是因为吃鱼、虾、蟹而出现荨麻疹,可以食用大量新鲜的紫苏叶,可者饮用紫苏叶的煎煮汁。作法是以干燥后的紫苏叶5克加上200克的水煎煮而成。
三、慢性荨麻疹可以用芝麻治疗
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的人,可以常食用芝麻,以改善体质,增强体力,强化肌肤,不现容易出疹子。常吃黑芝麻酱效果良好。
四、桃叶可以作入浴剂
桃叶的汤汁可以抑制荨麻疹的搔痒,有防治发生荨麻疹的功效。取生的桃叶阴干,捣碎放入纱布袋中,置于浴缸内。将水煮沸注入浴缸,待冷却至适当温度后,身体慢慢浸泡在浴缸,效果很好。
五、枇杷叶的煎煮法也有功效。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皮肤科
(实习)
一些慢性荨麻疹的女性患者,于经期前或经期周期性出现风团,这是由于患者血清中有对月经周期后期内源性黄体酮产生自身抗体的缘故。用抑制排卵药他莫昔芬或以黄体酮吸收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可以阻断发病。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还包括湿疹样皮炎、多形性红斑、皮肤瘙痒症等,而慢性荨麻疹只是其中之一。由于经后黄体酮水平急剧下降,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在月经过后1~2天可自愈。
就临床症状而言,如果不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有或无自身抗体的慢性荨麻疹并没有显著的区别,有时前者可能会表现得更严重些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是目前判断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诱发组胺释放的自身抗体的常用方法。去医院做ASST皮肤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伴有自身组织抗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抗组胺药往往难以奏效,改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如丙种球蛋白、环孢菌素、硫唑嘌呤或血浆置换疗法等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皮肤科
(实习)
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发物的范围很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属于发物类的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鸡蛋虽不属发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獐肉、腐乳、酒酿及葱、蒜、韭菜等。现代临床研究还证实,忌食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物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易方面由于发物具有的催发或诱发作用,食疗上还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畅,使用蘑菇、竹笋等发物,可起到助其透发、缩短病程的作用。又如多食海腥发物以催发牛痘等,都是利用了发物具有的透发作用。
根据中医传统和民间习俗资料记载,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诱发旧病,加重新病。“发物”的范围较广,有的甚至扩大化了。所谓“发物”,根据民间习俗和《随息居饮食谱》等一些文献资料归纳起来,常见的发物有猪头肉、鸡肉、鸡蛋、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肉、鹅蛋、鸭蛋、野鸡肉等肉类;有鲤鱼、鲢鱼、蹲鱼、鲚鱼、白鱼、黄鱼、乌贼鱼、鲳鱼、鲥鱼、鲈鱼、鲟鱼、鲩鱼、章鱼、比目鱼、鲦鱼、带鱼、鳙鱼、黄鳝、蚌肉、蚬肉、虾子、蟹等水产类;有香椿头、芸薹、芫荽、芥菜、菠菜、豆芽、莴苣、茄子、茭白、韭菜、竹笋、南瓜、慈姑、香蕈、蘑菇等蔬菜;有杏子、李子、桃子、银杏、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瓜果;有葱、椒、姜、蒜之类辛辣刺激性调味食品;还有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等,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特别是在患有疮疡肿毒,或慢性湿疹皮炎之类皮肤病人以及过敏性疾患者,发物忌口更显得重要。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有学者归纳起来认为有三种可能性:
一是上述这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引起旧病复发。
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豆腐乳有时也会引起哮喘病复发。
三是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这就是中医所说热证实证忌吃辛辣刺激性发物的道理。
中医治病很讲究饮食忌宜,常告诫患者“发物不能吃”。在治病过程中,许多患者也常问:“我这个病吃哪些东西好?要不要忌口?”许多药物既可供给人体日常需要的各种营养,又能保健养生,康复调理,祛病疗疾。同时,对于某些人来说,有的食物也能降低药物疗效,影响机体康复,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对于不利于治疗的那些食物,常俗称为“发物”。
日常生活有哪些禁忌:
不要去抓: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不要热敷:有些人痒到会想用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的痒觉暂时不那麼敏感,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扩张,释出更多的过敏原,例如浸泡在过热的温泉或是澡盆中,或是包在厚重的棉被里保暖过渡都很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荨麻疹因为是体质性的问题,根治不易,过去也有许多人因为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好,持续的复发,只好放任它,不管如何,有荨麻疹体质的人都应该学习如何与它共处,才是根本之道,除了避免接触过敏原之外,日常的调养也要注意几个原则:
多吃含有丰富维他命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他命C与B群,或是B群中的 B 6。
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绿豆、意仁等。
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
以上这些都有助於体内自然产生对抗过敏原的机制。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皮肤科
(实习)
荨麻疹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皮肤病,其表现为突发并且分散的一颗颗红色疹子,也可表现为一大片的红色肿块,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而且来得快去得也容易,变化多端,所 以也俗称“风疹块”。荨麻疹在发作时患者会感觉到奇痒,它还可能侵入到皮肤深处,使眼睛、嘴唇肿胀而形成血管水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荨麻疹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过敏变态反应所致,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就是食物。许多患者发病常常是在食用了鱼、虾、蟹、蛋、牛肉、草莓、可可、番茄、大蒜等食物后发生荨麻疹;此外,食品的添加剂如调味品、色素、防腐剂等也可以导致过敏。
旅游导致“急性荨麻疹”的发病率在每个旅行高峰期都呈上升趋势。
去庐山游玩的郑女士,第一晚右脚背和小腿上就起了看起来像是被蚊子咬过的红疙瘩,第二天就消失了。三天后,她明显感到背有些痒,挠了几下又起了好多红肿的大疙瘩,去医院看医生,被确诊为荨麻疹。
专家点评荨麻疹并非疑难杂症,也不致命,但瘙痒剧烈。症状皮肤起风团、水肿性斑片,剧痒,有些伴发烧、腹痛、腹泻等。发病原因多。
出现过对花粉或动物羽毛等环境因素过敏的人,或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病史者,外出旅游要戴上口罩,阻挡空气中可能的致敏因素。需要提醒的是,外出旅行最好备些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扑尔敏)、氯雷他定片(开瑞坦)等。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皮肤科
(实习)
有一些慢性荨麻疹的女性患者,于经期前或经期周期性出现风团,这是由于患者血清中有对月经周期后期内源性黄体酮产生自身抗体的缘故。用抑制排卵药他莫昔芬或以黄体酮吸收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可以阻断发病。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还包括湿疹样皮炎、多形性红斑、皮肤瘙痒症等,而慢性荨麻疹只是其中之一。由于经后黄体酮水平急剧下降,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在月经过后1~2天可自愈。
就临床症状而言,如果不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有或无自身抗体的慢性荨麻疹并没有显著的区别,有时前者可能会表现得更严重些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是目前判断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诱发组胺释放的自身抗体的常用方法。去医院做ASST皮肤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伴有自身组织抗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抗组胺药往往难以奏效,改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如丙种球蛋白、环孢菌素、硫唑嘌呤或血浆置换疗法等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
|||||||
|
|||||||
(实习)
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
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发物的范围很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属于发物类的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鸡蛋虽不属发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獐肉、腐乳、酒酿及葱、蒜、韭菜等。现代临床研究还证实,忌食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 |
|||||||
|
|||||||
(实习)
最近几天,只要一沾冷水或吹冷风,重庆市民黄先生面部、颈部、手臂、大腿等部位就会出现大风团、小肿块。经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皮肤科专家诊断,黄先生患的是寒性荨麻疹,根源在空调。
“医院最近接诊了十几位寒性荨麻疹患者,都是空调造成的。”医院皮肤科主任说,有些人的皮肤御寒功能差,当皮肤突然受到冷水、冷风刺激,局部皮肤的肥大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类物质,使皮肤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强,皮肤出现风团和局部水肿,引起寒性荨麻疹。
“夏天最好不要直接面对空调吹冷风。”教授说,寒性荨麻疹患者不要抓挠患处,应适当服用养血去风止痒药物;在饮食上,不要食用动物蛋白性食物、海鲜和刺激性食物;在生活上,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当控制洗澡次数,不要用过热的水烫洗皮肤,洗澡后涂上润肤露。
![]() |
|||||||
|
|||||||
(实习)
“痒,真是痒啊!难受极了!”刚刚度过早孕反应期不久,正为不再被呕酸水、食欲不振烦恼困扰而开心不已的王莹,最近又产生了新的烦恼。昨天,身上突然起了许多密密麻麻的红疙瘩,而且,只要一吹到风,红疙瘩蔓延得更快,甚至爬到了脖子上!一家人都急得要命,以为是得了什么怪病,更担心肚子里的宝宝能不能保得住。
在家人的前呼后拥下来到医院,经过医生诊断后,确疹为“荨麻疹”。医生说荨麻疹俗称“风疙瘩”,是一种由于过敏体质引起的皮肤病,对孕妇没有太大影响,只是发作严重时,瘙痒会影响孕妇的休息和情绪。王莹和家人听完医生解释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近,但非同一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孕妇也比较多见。其原因很复杂,有可能是接触性的化学物质、空气中的尘蹒、蚊虫叮咬、食物、药物、气温、情绪、压力、疲劳,甚至是荷尔蒙都有关联,每个人的情况会有些不同,不一定都属于过敏体质,不一定每个人都对海鲜或蛋、奶过敏,也不一定都会有抗生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这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化验可以帮您找出过敏原,但过程相当繁复,并且大多数的人即使做减敏试验后仍然找不到答案,所以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从生活的经验中一点一滴的去慢慢观察,找出发病的时机与频率,与生活中的某个细节相近,并且避免去接触它,从经验法则中去除过敏原。此外,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障碍、神经精神创伤等也可能引起荨麻疹。
![]() |
|||||||
|
|||||||
(实习)
深秋季节,患上荨麻疹的人特别多,其表现为皮肤瘙痒,然后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除了季节因素外,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过敏和感染。一些“发物”,诸如鱼、虾、贝类等海产品都可诱发荨麻疹。
值得注意的是,秋季荨麻疹作为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不仅可以在体表发生,也可以发生在内脏。典型的例子就是消化道反应,如腹痛、腹泻等。
严重的急性秋季荨麻疹还可以发生在喉头,造成喉头水肿,影响呼吸道的通畅,容易造成呼吸障碍、缺氧综合征等一系列缺氧常见的症状,会严重影响脏器的功能,而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防治秋季荨麻疹,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1、辛辣和海鲜类食物最好少吃或不吃。营养均衡,不可食用太多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避免接触花粉类物质,少去户外活动。
3、天气寒冷时多穿衣服,避免皮肤裸露在外,引起寒冷性荨麻疹。
4、注意卫生,家庭防螨和防止灰尘很重要。
5、注意休息,防止免疫系统紊乱,引发皮肤病。
(责任)
随着冷空气经常到来及冬天临近,患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者大大增加。从上周以来,某医院皮肤科门诊总量的40%患者都是荨麻疹病人。
据了解,这些患者有的是因吃了海鲜等易造成过敏的食物造成荨麻疹的,有的是由螨虫等过敏原造成的,而大多数患者则是因受到了寒冷刺激而造成的寒冷性荨麻疹。
专家介绍,寒冷性荨麻疹是秋天常见的皮肤过敏疾病,患者一般是暴露的皮肤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浮肿性风团,主要分布在头部、面部,严重者四肢和身上也有,患处皮肤剧烈瘙痒。
患寒冷性荨麻疹主要是体质原因,很多人体质不好,皮肤的御寒功能差,对外界冷空气的耐受能力相当薄弱,当皮肤突然受到寒冷的刺激,皮肤表面的小血管会扩张充血,从而出现局部风团或水肿,奇痒难忍。
专家提醒
有此类病史者一定要留意保暖,出门尽量戴帽子和手套等,平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一旦患上此症,除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以外,尽有可能少强烈抓挠患处,也尽有可能少用热水烫洗,并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责任)
现在,反季节果蔬在人们生活中已是司空见惯。而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出现了一些反季节疾病,例如某些儿童皮肤病就出现了反季节性发作。
丘疹性荨麻疹
又名荨麻疹样苔藓、婴儿苔藓。为躯干、四肢伸侧群集或散在绿豆至花生米大小枣核状红色丘疹、丘疱疹。这种病与昆虫叮咬有关,所以一般会发生在昆虫、蚊子活跃的春秋季节,冬季非常少见。
时下虽是冬季,外面天寒地冻,但室内却温暖如春。在人们营造现代化生活环境的同时,不知不觉也给蚊子提供了适宜的越冬场所。而且,凡能熬过初冬潜入室内的蚊子都比较强壮,毒性大,人被叮咬后皮肤反应更强烈。
再有,就是现在很多家庭养宠物。天气冷后,人与宠物的接触更为密切。宠物一般都与人同室,有的人甚至让猫、小狗等宠物钻入被窝与人共眠。殊不知,猫、狗等动物体表多易寄生跳蚤。跳蚤喜嗜人血,且人比动物的皮肤薄嫩,跳蚤很乐意从寄生的动物体上转移到人体饱餐一顿。笔者曾见到一家三口群发性丘疹性荨麻疹的病例,经追查就是因为孩子趁家长不在时抱来邻居家的小猫在床上玩耍所致。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通风、整洁,消除卫生死角,不给越冬蚊虫留下栖息地。有婴幼儿童的家庭尽量不养宠物或避免幼儿接触宠物。
摩擦性苔藓样疹
此病又名青少年丘疹性皮炎,是学龄前儿童夏秋季节多发性皮肤病。患儿往往在双手背部出现散在或群集性谷粒大小圆形丘疹,可呈轻度苔藓样变,并伴痒感。若不及时治疗则逐渐向腕部、前臂蔓延。因其发病与孩子玩弄砂、土、泥及不卫生或粗糙的玩具有关,故俗称砂土皮炎。
冬季天气寒冷,孩子户外活动减少,接触刺激物的机会随之减少,摩擦性苔藓样疹自然很少发病。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有人闲暇之余在室内养起了花草、金鱼、乌龟。天性好玩的儿童会不失时机地玩起打捞鱼、龟,或给花草翻土、施肥的游戏。他们的棉衣袖口浸湿后易使手腕、手背部皮肤受到浸渍。这样,就会刺激小手娇嫩的皮肤而引发摩擦性苔藓样疹。
预防措施
家长要看管好孩子,不要放纵他们肆意玩水、土,袖口、手套浸湿后要及时更换。不给儿童购买或避免他们玩耍表面粗糙或质地较硬的玩具。
(责任)
多数荨麻疹是急性发作,经适当治疗很快就能治愈,少数人可以反复发作持续很长时间,一般超过2-3个月就可诊断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症状和急性荨麻疹相似,躯干四肢有大小不等风团,也有痒感。一般来说全身症状较轻,皮疹数目较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甚至十几年之久。有的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
此病的原因较急性更为复杂,不易查出,食物引起并不是主要的,常和体内某些病灶感染有关,如慢性胆囊炎、牙痛、风湿病、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慢性中耳炎、鼻炎等,都可以作为促发因素。有些患者与精神因素、物理刺激有直接关系。
例如有位女士,患慢性荨麻疹两年,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发病原因一直未找到。突然有一天因牙痛病,拔除了病牙,以后荨麻疹也未再发。说明她的病与病灶感染有关。有位男士,患荨麻疹已有半年,住院治疗即愈,出院又发,如此反复多次,医生进行家访,看到他家养了只活泼可爱的猴子,得知养猴子也有半年多时间,因此医生建议他不要再养猴子,果然,患者的荨麻疹从此不药而愈。
在没有寻找到原因之前,一般以抗组胺药物内服为主。如扑尔敏、苯海拉明、非那根、开瑞坦、赛特赞、克敏能等,给药时间一般应根据风团发生的时间予以调整。例如晨起较多,则临睡前应给予稍大剂量,若临睡时多,则晚饭后给以稍大剂量。风团控制以后,可持续再服药月余,并逐渐减量。一种抗组胺药物无效时,可2-3种同时给药,但应注意副作用。还可甲氰咪呱与扑尔敏合用。也可去医院进行非特异性脱敏治疗:如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500-1000毫克+50%葡萄糖液20-4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3-5次,部分患者有较好疗效。
(责任)
过年了,忙碌一年的打工者纷纷回家。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靠着火车、汽车……这些交通工具,坐了N个小时,回到了远隔千里、万里的家。回家很劳累。
劳累引发荨麻疹
人的身体就像一台神奇的机器,当这台机器的某一部分出现问题的时候,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来提醒我们的注意。然而,每天忙碌的生活是否让你对这些健康警报视而不见了呢?
急性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发作期间全身出现红色斑块,奇痒难当,十分痛苦。
长期以来,医学界一般认为引起本病的原因是由于食用或接触鱼、虾、动物羽毛、花粉、化学物质(药物、油漆、疫苗)、肠道寄生虫等。
多年临床发现,荨麻疹除个别特异性过敏性体质外,上述病因不一定发病,而取决于人体整体防御能力的强弱,其中劳累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人体内有一个完备的自我防御机制,如皮肤、黏膜、各种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血脑屏障、正常体液、特异抗体等等。人体靠这些组织抵抗着体内、体外有害因子的入侵,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及各脏器的功能,保持身体平衡,并预防各种疾病发生。
所以,一般情况下,接触上述过敏原后不一定发病,只有当机体防御机制遭到破坏,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才能诱发荨麻疹。临床上我们追问病人的病史时,病人常常诉说病前有劳累情况,如长期超负荷劳动、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大量出汗、受寒受凉、淋雨、长途旅行、熬夜……这些情况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机体免疫力的暂时性下降。
当机体自身防御机能减弱时,体内的过敏毒素、有毒的代谢产物及体外的过敏原很容易激活体内相应的过敏性抗体,抗原与抗体物特异结合,即发生变态反应,使体内某些生物活动性物质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如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血管舒张素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平滑肌痉挛,从而引起荨麻疹的一系列症状,如全身发热、腹痛、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各种形状红色块疹,并越搔越多,越搔越痒。
荨麻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或性别,尤其是青壮年和儿童为多,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实践证明,避免劳累过度,加强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是重要措施,要求我们平时注意自我保养,平衡膳食,注意保暖,进行耐寒耐热锻炼,每日保证睡眠时间,凡事要有度,劳动期间适当安排休息,多饮开水,保证机体最佳的免疫状态。
(责任)
急性荨麻疹,来如闪电,数小时之内,满身皮肤即可起满风团,而且伴随阵阵瘙痒。由于可能引起荨麻疹的原因众多,而其中过敏性体质又是绝对的“重中之重”,每年春节之时,总有大批过敏体质人群,由于难以抵挡美食诱惑,大快朵颐之后被急性荨麻疹光顾,惊出一身冷汗。
虽然急性荨麻疹来得快,去的也快,但是治疗毕竟不方便。新春佳节,不免扰了亲朋们的兴致,如何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既能大饱口福,又避免荨麻疹的“突袭”?
急性荨麻疹钟爱过敏性体质
急性寻麻疹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是密不可分的,饮食不当可以引起多种病症,急性寻麻疹就是其中之一。急性寻麻疹,俗称“急性风疹块”,是由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最常见的是由特异性过敏性体质和食物过敏引起。
所谓特异性过敏性体质,是指这类患者的血清里面存在着一种高含量的特殊蛋白质--IgE免疫球蛋白,其含量高出正常人几倍到几十倍,这些都是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此类免疫球蛋白的存在,是患者发生急性寻麻疹的内在致病因子。但是,急性寻麻疹的发生,必须有外在致病因子的作用,最常见的外在致病因子是对部分食物发生过敏引起。
正常情况下,食物蛋白质进入胃肠道后,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例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蛋白质消化酶,经过一连串的水解反应,将大而复杂的食物蛋白质分子水解成小而简单的氨基酸和小分子肽。食物蛋白质被水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肽,机体吸收后才会发生营养作用;食物蛋白质被水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肽,也才失去了抗原性,也就是失去了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桌上的美味是这样引发荨麻疹的
不少普通食物都可以使某些人发生过敏反应,引发急性寻麻疹。具有特异性过敏性体质的人,对食物引发的急性寻麻疹一般由以下两种情况引起。
一种是直接对食物所含蛋白质发生过敏反应而引起。具体过程是这样的:某些食物蛋白质进入体内后,会诱导特异性体质患者产生大量IgE免疫球蛋白,结果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组织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能使皮肤、胃肠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清渗出血管外,出现皮肤水肿,形成风团而引发急性寻麻疹,同时导致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紊乱而伴有阵发性腹痛。
另一种情况是患者对食物蛋白质在体内消化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蛋白胨发生过敏而引起,具体过程是这样的:患者短时间内食入大量动物性蛋白质食物,或者同时大量饮酒,以上这些情况都能使机体消化食物的能力大大减弱,结果只能将食物蛋白质消化分解成中间产物--蛋白胨,不能继续分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肽,蛋白胨通过肠粘膜吸收后,也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同样能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组织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也会引发急性寻麻疹和腹痛。
根据进食与发生急性寻麻疹时间间隔长短,可将食物过敏性急性寻麻疹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速发型大多在进食后两小时发生,迟发型为进食一天或数天后发生。
不同食物种类,其抗原性强弱也不同,也就是过敏性强弱不同。一般来讲,以下一 些食物蛋白质过敏性较强:一种是蟹、虾、蛤蜊肉、毛蚶、螺蛳(包括田螺、海螺)等贝壳类水产品,另一种是猪肉、牛肉、羊肉、狗肉等肉制品和鱼类水产品,还有牛奶、羊奶等奶制品,
鸡蛋、鸭蛋、鹅蛋中的蛋清,核桃、胡桃、白果等坚果类食品,花生、大豆、扁豆等豆科植物,以及蘑菇、香菇等真菌类食品。
有备无患 如何发现自己的食物过敏源
当然,患者不可能对以上所有食物都发生过敏,一般只是对其中一种或者几种食物发生过敏而引发急性寻麻疹,患者可以在饮食实践中摸索出自己所过敏的食物。那么,怎样才能找出自己所过敏的食物呢?
第一:要注意进食与发生急性寻麻疹的时间间隔关系;
第二:是要采用食物排除法。食物排除法的具体方法是这样的:患者首先可连续吃以下部分食物3周:大米、青菜、胡萝卜、土豆、南瓜、菜籽油、糖、食盐、各种绿叶茶。然后每天加食一种上述易过敏食品,食后观察数天,是否发生急性寻麻疹,如果引发了急性寻麻疹,说明患者可能是对所加食品发生了过敏,就要及时停食此类食品。
第三:要避免发生急性寻麻疹,还要注意不要短时间内进食大量动物性蛋白质食物,进食时也不要大量饮酒。
一旦发生了食物过敏所致的急性寻麻疹,在临床上的治疗手段是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物,例如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扑尔敏注射液,这样只是暂时能够治疗和缓解急性寻麻疹的症状,而不能阻止急性寻麻疹的反复发作。
(责任)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春季是过敏的高发季节,如处理不当,可能造成长期反复发作,小“麻”烦变大毛病。如何才能有效治疗春季荨麻疹?专家提醒,荨麻疹是过敏引起的,只有解决过敏问题才能根治,关键是改善过敏体质,减少过敏原的接触。
荨麻疹是过敏性皮肤病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疾病。根据发病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发病时间<6周)和慢性荨麻疹(发病时间>6周)两种。大部分荨麻疹的发病原因不明,病程长且治疗困难,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皮肤病症。而引起过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药物、食物、衣物、花粉、化妆品等。其症状特点是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疹块,发作时突然,也无一定位置,瘙痒明显,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一般会在24小时内消退,但也可能反复发作。
荨麻疹的治疗可从两个方面着手:阻断过敏原和抗过敏治疗。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去除,如防止吸入花粉、羽毛等,禁用或禁食引起过敏的食物。同时,还应注意气温变化,加强体育锻炼等。
“低碳生活”阻挡过敏原
“从过敏性疾病的角度讲,我们应提倡生活要简单化,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低碳生活’,这样对减少过敏性皮肤病是最好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性病科教授刘全忠认为,现在的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都市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空气中装修、建筑、汽车尾气等污染严重,饮食上转基因食品、各种化学添加物食品越来越多,身体上直接接触的化妆品、化纤衣物、化学涂料饰品也很多,这些其实都和过敏性疾病增加有一定联系。提倡低碳生活,不仅对缓解环境污染有利,而且对缓解过敏体质也有利。
(实习)
过敏性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多数是由于过敏性机理引起的。可出现全身大片红红的扁平疙瘩,痒的难受,发作突然,越挠越痒,不过好的也很快,来无踪去无影的。
这个病多是食物或环境中过敏原引起的,如进食鱼、虾、蟹、水果或坚果、牛奶、鸡蛋或药物引起的,有的是接触尘螨、花粉或霉菌引起的,装修、紫外线或接触化妆品也可引起的,当然也有与内分泌或药物有关的。原因不同,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就不同。
过敏性荨麻疹分类
(一)急性荨麻疹
起病常较急,皮肤突然发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孤立散在,亦可融合成片。但如微血管内血清渗出急剧,压迫管壁,风团可呈苍白色,表面毛孔显著如桔皮样。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渐消失,但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伏彼起,一日之内可多次发生。
病情严重者可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部分患者可累及胃肠道引起粘膜水肿。在发生风团的同时,出现腹痛,有时十分剧烈,颇似急腹症;亦可发生腹泻,伴有里急后重及粘液稀便。若累及喉头粘膜则有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伴有高热、寒战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应特别警惕有无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的可能。
(二)慢性荨麻疹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若干年之久。有的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病因,其病顽强难治。
荨麻疹的药物治疗
目前西医对荨麻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如口服西药,口服激素,外用溶液洗剂、乳剂、泥膏、油剂、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 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当重新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
如果为了避免停药后的痛苦,完全依赖于激素。会皮肤明显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紫癜等,特别是在面部可出现更深的持续性红斑。用激素时间越长、产生反跳性过敏也就越重。可使皮肤变薄、脆弱、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真菌感染、痤疮样皮炎等。变得易受损伤;还可出现轻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伤口愈合困难等。 尤其是一些皮肤病更不适宜使用激素类制剂。
如果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地塞米松、康宁克通、强的松等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还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对肾脏也可造成一定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等。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
日常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避免诱因。
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机率。
2、注意卫生,避免不良刺激。
有荨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近而远之。生活规律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喝酒、受热、情绪激动、用力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不良刺激,应予避免。患寒冷性荨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场,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
3、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
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
4、积极治疗原有疾病。
荨麻疹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能导致荨麻疹的疾病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像肠蛔虫、蛲虫等;细菌性感染像龋齿、齿槽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病毒性感染像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像手足癣等。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经紊乱,甚至体内潜在的肿瘤等,都可能引起荨麻疹。
5、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
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和加重,与人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有一定的关系。
6、采用中药预防。
某些中药,如首乌、枸杞、人参、黄芪、灵芝、大枣、女贞子、菟丝子、五味子、黄精、淮山药、党参等,具有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多种功能,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
(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