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一直被认为是主要见于男性的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为15~30岁的男性。据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男女发病比例是7∶1~10∶1。如果15~30岁男性、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出现腰骶部疼痛,久坐后起立时困难,晨起腰背僵硬感,晚上入睡后翻身困难或夜间痛醒,有急性虹膜炎或有不明原因的髋关节、膝关节肿痛等症状的任何一种,都要及时到医院风湿免疫科进行检查诊断,看是否患上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1.X线检查强直性脊柱炎
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98%~100%强直性脊柱炎病例早期即有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重要依据。早期强直性脊柱炎,X线表现为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中下部开始,为两侧性。强直性脊柱炎开始多侵犯髂骨侧,进而侵犯骶骨侧。强直性脊柱炎可见斑点状或块状,髂骨侧明显。继而强直性脊柱炎可侵犯整个关节,边缘呈锯齿状,软骨下有骨硬化,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强直性脊柱炎会导致关节间隙消失,发生骨性强直。
骶髂关节炎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标准分为5期:0级强直性脊柱炎为正常骶髂关节,Ⅰ期强直性脊柱炎为可疑骶髂关节炎,Ⅱ期强直性脊柱炎为骶髂关节边缘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袭病变,关节间隙无改变,Ⅲ期强直性脊柱炎为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伴有一项(或以上)变化:近关节区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增宽、骨质破坏或部分强直,Ⅳ期强直性脊柱炎为关节完全融合或强直伴或不伴硬化。
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的X线表现,早期为普遍性骨质疏松,椎小关节及椎体骨小梁模糊(脱钙),椎体呈“方形椎”,腰椎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变直,可引起一个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病变发展至胸椎和颈椎椎间小关节,间盘间隙发生钙化,纤维环和前纵韧带钙化、骨化、韧带骨赘形成,使相邻椎体连合,形成椎体间骨桥,呈最有特征的“竹节样脊柱”。原发性AS和继发于炎性肠病、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等伴发的强直性脊柱炎,X线表现类似,但后者为非对称性强直。在韧带、肌腱、滑囊附着处可出现骨质糜烂和骨膜炎,最多见于跟骨、坐骨结节、髂骨嵴等。其他周围关节亦可发生类似的X线变化。
2.CT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适合临床怀疑强直性脊柱炎而X线不能确诊者,它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对于测定关节间隙有无增宽、狭窄、强直或部分强直有独到之处,能有效判断是否患强直性脊柱炎。
3.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强直性脊柱炎
有研究认为,MRI和SPECT闪烁造影骶髂关节拍片,非常有助于极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和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从这个角度看明显优于普通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但费用昂贵,不提倡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规检查。
4.血常规检查强直性脊柱炎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稍增加,少数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有轻度贫血(正细胞低色素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沉可增快,但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不大,而C反应蛋白则较有意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白蛋白减少,α1和γ球蛋白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可增加,血清补体C3和C4常增加。约50%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也常升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虽然90%~95%以上强直性脊柱炎病人HLA-B27阳性,但一般不依靠HLA-B27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HLA-B27不作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规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并发症?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给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带去了很大的伤害,而且强直性脊柱炎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那么,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症是什么呢?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症之一:眼部病变。眼损坏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球疼痛、充血、畏光、流泪、或伴有视力下降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体检可发现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如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虹膜粘连,则可出现瞳孔收缩、边缘不规整、眼压降低、眼球压痛。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症之二:肺部病变。肺部病变为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一般发生在病程20年以上。临床可无明显症状,也可有咳嗽、咯痰、气短,有时见咯血。随着强直性脊柱炎肺部病变的发展,胸廓活动受限,部分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可出现双肺,尤其是肺尖纤维化、囊性变以至空洞形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肺功能进一步受损。强直性脊柱炎肺部病变晚期患者常合并机遇性感染而使病情更为复杂。也有胸膜增厚粘连,肺门及膈顶模糊,以及条状肺膨胀不良等,但不多见。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症之三:神经系统病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由于脊柱强直及骨质疏松,易使颈椎脱位和发生脊柱骨折,而引起脊髓压迫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如发生椎间盘炎则引起剧烈疼痛;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可侵犯马尾,发生马尾综合征,而导致下肢或臀部神经根性疼痛;骶神经分布区感染丧失,跟腱反射减弱及膀胱和直肠等运动功能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症之四:心脏病变。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症以主动脉瓣病变较为常见,据统计,约25%强直性脊柱炎病例有主动脉根部病变,心脏受累在临床上可无症状,亦可有明显表现。临床有不同程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约1%;约8%发生心脏传导阻滞,可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同时存在单独发生,强直性脊柱炎心脏病变严重者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发生阿一斯综合征。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有哪些?目前,人们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研究已经发现,强直性脊柱炎与遗传和环境(细菌或微生物感染)有关系,因此常常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那么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症状之一:晨僵
晨僵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起觉腰部僵硬,活动后可以缓解。晨僵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标之一,病情严重者可持续全日。除活动外,热敷、热水浴也可使晨僵缓解。
强直性脊柱炎症状之二:腰痛
腰痛或不适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症状,发生率90%左右。其发生隐匿,常为隐痛,难以定位。开始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觉得疼痛或不适,部位在臀深部,疼痛严重者常位于骶髂关节,有时可放射至髂嵴或大腿后侧。疼痛可因咳嗽、喷嚏或其他牵扯腰背的动作而加重。
强直性脊柱炎症状之三:外周关节症状
半数以上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症状。外周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状者,其中合并外周关节症状者50%左右,儿童强直性脊椎炎以外周关节炎为症状者更多见,儿童强直性脊椎炎病例中,7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患有外周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症状之四:全身性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侵犯眼睛、心脏、肺及肾脏等,侵犯眼睛可造成葡萄膜炎与虹膜炎,严重时可能失明。强直性脊柱炎侵犯心脏多为无症状或轻微的主动脉瓣膜闭锁不全及传导阻滞,少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上肺部纤维化或肾功能异常。
台湾歌手周杰伦与昆凌刚刚大婚,就被粉丝关心生儿育女的问题。但问题是,周董患有较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而强直性脊柱炎与遗传密切相关。那么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周董能顺利生儿育女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育能力受影响吗?
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吗?
下一代也患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对生育能力有影响吗?有数据显示,37%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觉得性生活受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响。但实际上,多是心理因素导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性生活受影响,现在也没有证据证明强直性脊柱炎本身对生育能力有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本身的影响都是可以克服的。
那么强直性脊柱炎会遗传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要避免一个错,虽然强直性脊柱炎跟遗传关联,但强直性脊柱炎不是遗传病,强直性脊柱炎只是有高风险。古洁若称,虽然有数据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子女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100倍,但是,并非全部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都会将强直性脊柱炎遗传给下一代,因为强直性脊柱炎不是单基因的遗传模式,后天外部因素如外伤、感染、精神因素等都可能致病。
强直性脊柱炎起病隐匿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表现为以脊柱僵硬疼痛为主的风湿免疫疾病,由于对强直性脊柱炎缺乏了解,很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对腰痛、背痛的症状都会轻视,结果延误了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时机而导致脊柱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容易侵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大多是青壮年,但因很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意识不到疾病的严重性,往往误认为腰腿痛是劳累所致,休息一下就好了。等到强直性脊柱炎很严重的时候,才发现早期的治疗时机已经错过。随着强直性脊柱炎的进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发展到脊柱畸形和功能受限制,有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还会影响到脊柱关节之外的其他系统的健康(如引发眼葡萄膜炎、溃疡性结肠炎、银屑病等)。
强直性脊柱炎虽是西医诊断名词,但祖国医学(即中医)对其早有认识。
(1)病名的认识: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历史久远,对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公元前475~221年战国时期,根据强 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征、病机特点及病情演变过程,将其归属 于痹症之“骨痹”、“肾痹”、“妊痹”范畴,它又有“复感于邪,内 舍于肾”的特点,如《黄帝内经}说:“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 于肾”,又说:“肾痹者,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意思是用臀部代 替双足,不能行走,因脊柱弯曲或驼背后远看似头,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髋关节的畸形改变,说明脊柱强直不能屈伸而致坐起困难。近年来著名医学家焦树德又提出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之为“大偻”,偻指脊柱弯曲,大偻指病情 沉重、脊柱弯曲、背俯的疾病。如《黄帝内经》中说“阴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就生大偻”,王冰著说“身体俯曲,不能直立,偻,脊柱弯曲”。
(2)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痹证总的外因。其内因与禀赋不足,肾、督阳虚有关;外因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为主,或与外伤后淤血内阻督脉有关。由于素体虚弱,风寒湿热之外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蕴,着于筋骨,影响筋骨的营养淖泽,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
(3)辨证论治:从辨证上多数医家认为,主要为肾虚寒证及风寒湿邪淤阻之证,总为本虚标实之证。根据证而论治,则以滋补肝肾、补肾强督、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在论治中因邪之不同,而分别佐以祛风、散寒、祛湿、清热化痰、祛瘀通络等法,根据这些总的论治原则,各医家根据经验拟出一些经验方剂,在治疗中也很有效果。
当您到中医院就诊,给您诊断为“痹证”时,您一定不要奇怪,这就是中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不同称呼。
推荐阅读>>>众专家谈强直性脊柱炎
(实习)
骶髂关节炎是强直性脊柱炎特征性标志,这已被医学界所共识,但为什么容易侵犯骶髂关节,至今还是一个悬而不解的问题。我们分析其原因如下:
(1)可能与解剖位置有关。骶髂关节是人体的微动关节,活动度很小,骶髂关节是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相互连接而成的关节。骶髂关节是重力传导的必经要道,而组成骶髂关节的关节面在成年后高低不平,呈犬牙交错状,关节囊紧贴关节面,尽管有坚强韧带使关节牢固连接,但由于骶髂关节构造方面的特点,决定它容易遭受重力及外力的损伤。我们在军队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司机及坦克兵、炮兵、舰艇驾驶员等,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步兵,其机制可能是坐姿加上长久的剧烈颠簸,可以导致上下方向受力加大,频率增多,而缓冲力减小,使骶髂关节受力较站立时明显增大,而变为承重的主要部分。
(2)可能与组织结构特点有关。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较密集,它毗邻直肠、膀胱及子宫(女性)、前列腺(男性)等毛细血管丰富的器官,前三者都是与外界相通的有腔器官,增加了外界细菌感染的途径。
(3)可能与感染有关。骶髂关节的解剖位置及组织结构决定了其感染机会的增多,同时骶髂关节附近丰富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即可供应机体的营养,同时也为细菌的滋生、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就是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肠道内能够检出克雷白菌及妇女产后易患本病的原因。
(4)可能与免疫有关。从人体对HLA-B27抗原的高度亲和性角度考虑,骶髂关节上是否有与HLA-B27抗原相关的物质,还是骶髂关节上存在着与强直性脊柱炎免疫反应相关的受体,这只是一个推论,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总之,无论何种原因所致,强直性脊柱炎迟早会侵犯骶髂关节。
(实习)
强直性脊柱炎是不是遗传病还没有定论,但是9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有遗传因素的。所以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 的关系及为密切,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HLA-B27有直接关系,即强直性脊柱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性最强,HLA-B27阳性者中80%并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10%为HLA-B27阴性。故HLA-B27阳性不一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阴性也不一定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更不能认为HLA-B27阳性就是强直性脊柱炎。
可以肯定地说强直性脊柱炎家族人群只有个别人会成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大部分人终身不发病。强直性脊柱炎地家族遗传性早已受到医学界的重视,1964年Kell-gren在对强直性脊柱炎家族的普查时发现,该病患者家属中的平均患病率为4%,而全国人口平均患病率仅为0.1%,两者之间发病率竟相差40倍,说明家族遗传性确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关。Brewerton 等1973年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组织分型中获得明显基因因素的证据,他们在75例典型病人中,发现72例HLA-B27阳性,占96%,在其60名一级亲属中31名(占51%)中HLA-B27为阳性,而在75名对照组中,HLA-B27仅3例阳性,占4%,说明HLA-B27阳性者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关系密切。由于HLA系统与血型抗原一样,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遗传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HLA-B27阳性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大约占20%,其余80%不患此病,说明除遗传因素外尚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临床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人体自身的免疫失调有密切关系,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在免疫学检查中发现,免疫球蛋白、Cf反应蛋白、C 、C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说明强直性脊柱炎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同时强直性脊柱炎还与全身炎症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与全身各个脏腑关系密切,强直性脊柱炎与内科有关系。强直性脊柱炎最后累及全身骨骼关节,强直性脊柱炎与骨科有关系。所以强直性脊柱炎,为多学科疾病,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免疫性的骨内科疾病,在治疗上要从自身免疫调节入手,结合消炎止痛,吸收死骨,早期控制病情,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致残率。
(实习)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复杂的骨科疾病,中医对其有很深的研究,中医治疗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重要方法,上海虹桥医院的专家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1:风湿寒邪外袭。
中医认为,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都可能导致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2:湿热浸淫。
中医认为,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都可致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3:瘀血阻络。
瘀血阻络主要是指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的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认为,淤血阻络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4:肾精亏虚。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可诱发强直性脊柱炎,因此认为肾精亏虚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
总之,在中医看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因,而寒湿痹阻,湿热浸淫,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是造成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的基本病理因素。因此,上海虹桥医院的专家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时避免这些因素,积极预防强直性脊柱炎。
(实习)
有句话叫“病人腰痛,医生头痛”。许多腰腿痛患者经常误以为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或腰肌劳损,常常错看科室或被误诊。而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青壮年患者其实是得了强直性脊柱炎。
浙一医院风湿科林主任介绍,几年来,强制性脊柱炎患者逐年增多。林主任说,目前对于该病没有完全根治的方法,早期发现可更好地控制症状。
年轻人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高发人群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与大多数常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骨科疾病不同,强直性脊柱炎更多发于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男性身上,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和周围关节,病情严重的可造成骨关节畸形及残疾。
男性更容易得强直性脊柱炎?
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这种病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相关性,男女比例高达10∶1,15岁-30岁是发病的高峰期。目前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8%,按这个比率推算,全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400万人患了强直性脊柱炎。
早期症状为腰背疼痛、晨僵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腰痛是缓慢起病,初次发作在40岁以前,开始表现为下腰背部的疼痛和发僵,后半夜因腰痛、翻身困难而醒。早上起来时腰背发僵感尤其剧烈,只能侧着身子翻下床,稍稍活动后疼痛感会明显减轻,因此很多人也不会重视,觉得活动一下就好了,这样就很容易延误病情。由于该病的症状主要为腰腿痛,很容易和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混淆。
女性妊娠和产后机体的生理变化比较大,且由于围产期保健不当,容易感染,易感风寒,故可引起许多疾病。有资料显示,产后妇女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概率较正常人群高,为1.4%。
(1)发病原因:有人观察了20例产后强直性脊柱炎,有产褥期劳作史12例,恶露感染史11例,闪跌伤腰骶部5例,上感2例,肠道、尿路感染各3例,其中2种以上诱因者15例。发病时间均在围产期内,1~15天9例,16~30天7例,31~42天4例,且在急性期均未得到很好控制,待就诊时已为慢性改变。
(2)病因病理:①强直性脊柱炎肠道克雷白杆菌感染较正常人高,产后恶露及肠道、泌尿系统感染是其重要诱因。由于盆腔感染可经淋巴回流或脊柱静脉丛扩散到骶髂关节及脊柱,也可经血循环蔓延于其它组织,故诱发脊柱、骶髂关节、外周关节等组织的炎症反应;②妊娠期间卵巢及胎盘能分泌多种肽类激素,引起骨盆有关韧带的松弛,使支持骶髂关节及腰骶关节的韧带处于松弛状态,由于产后过早下床劳作,腰骶部外伤可阻碍骨盆组织复原,较易产生骶髂关节错位,腰骶不稳,加之感染易诱发强直性脊柱炎。
(3)特点:有资料显示,产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病率高,且多有乳少或无乳,月经不调亦较多见。X线检查关节囊及韧带钙化较明显。
因此,如产后3个月腰骶部呈进展性、上升性脊柱痛,且伴有晨僵及骶髂关节、脊柱炎症性体征,X线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改变,活动期血沉快,HLA—B27阳性,则应考虑强直性脊柱炎。在此告诫产后3个月妇女,如仍有腰骶部疼痛,常规进行骶髂关节X线检查,不要认为单纯是产后休息不佳所致,而延误诊治。
(实习)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世界性骨科疑难病症。多年来,医学界对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到目前为止,还是人类医学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众多患者因此失去了家庭的欢乐,受尽病痛的折磨。为摆脱疾病的痛苦,很多患者四处求医问药,均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广大患者对强直性脊柱炎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一、强直脊柱炎就是风湿病
50年代,我国医学界曾称强直性脊柱炎为类风湿性脊柱炎或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本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论在好发年龄、性别、好发部位、病变特点以及各项化验检查均不相同。
1、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年龄高峰在30—50岁,患病比例女性多于男性,病痛部位在四肢小关节为显著,呈对称性多关节病变,大小关节皆可受累,病理为滑膜炎性改变,可见类风湿结节,类风湿因子阳性,HLA-B27阴性,无骶髂关节及腰椎病变。
2、强直性脊柱炎,好发年龄高峰为10—30岁,男性多于女性,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从而导致关节韧带骨化,致使病人脊柱以及大关节的骨性强直。血清中不存在类风湿因子,而组织相容抗原HLA—B27阳性率高达90%以上。且本病并非仅限于脊柱,髋、膝、踝、腕、肩等四肢大关节,而且还累及眼睛、心脏、肺脏、肾脏等很多脏器,因此强直脊柱炎应是一种全身性、破坏免疫系统、破坏骨骼的疾病。
由此可说明强直性脊柱炎完全不同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故于1963年国际抗风湿联盟将此病定名为强直性脊柱炎。
二、强直性脊柱炎就是骨科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免疫性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其早期症状为骶髂关节、腰背部、髋部或大关节疼痛,同时伴有腰背部僵硬,因此,很多人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骨科疾病。
但实际并非如此,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受累的组织器官是全身性的,如眼睛、心脏、肺脏、肾脏等多脏器,HLA-B27阳性高达90%,部分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免疫球蛋白升高,而且在临床治疗当中强直性脊柱炎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以上事实均支持本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只是其主要表现为骨骼病变而已。
三、HLA-B27阳性一定患强直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家族遗传性早已受到医学家的重视, Brewerton等1973年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组织分型中获得明显基因因素的证据,他们在75例典型病人中,发现72例HLA-B27阳性,占96%,在其60名一级亲属中31名(占51%)HLA-B27阳性,而在75名对照组中,HLA-B27仅3例阳性,占4%,说明HLA-B27阳性者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关系密切。由于HLA系统与血型抗原一样,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遗传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HLA-B27阳性人群中,本病的发病率大约只占20%,其余80%为何不患此病? 说明除遗传因素外尚存在其它致病因素。
单纯的HLA-B27阳性不会必然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一个人机体抵抗力增强,则不一定患病。反之则风寒湿邪便可入侵经络、筋脉,导致气血不通而发病。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基体低抗力低的一部分HLA-B27阳性的人就会发病。
四、强直脊柱炎能够完全治愈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免疫性骨科疑难病,号称“活着的僵尸”、“死不了的癌症”,这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代名词。这种病是种残忍而顽固的疾病,无情的夺去了无数青壮年的青春,更使无数家庭陷入痛苦和绝望的境地,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挽救那些与病魔搏斗却无能为力的病态之躯呢?
但当我们翻开一些报纸、杂志时,发现似乎有一些医疗机构攻克了这一国际性难题,声称能彻底治愈强直性脊柱炎,但实际上夸大治疗效果,甚至骗取患者钱财。在此,我们可以负责任的本着以对患者讲诚信为原则来对广大患者讲,到目前为至,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药物或一种方法能够完全彻底治愈强性脊柱炎。
五、强直脊柱炎是脊柱病变无需全身治疗
有人说骨骼病变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表现,在治疗上就应该以治疗骨病为主。例如,可以用牵引拉开脊椎的间隙,避免粘连融合,可以用手术的方法矫正脊柱的弯曲变形。但是,这些都只是一种治标之法,如同向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加入冷水一样,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强直性脊柱炎除侵犯四肢大关节外,还累及眼睛、心脏、肺脏、肾脏等很多脏器,及其相关免疫检查阳性。因此强直脊柱炎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免疫性疾病,它具有进行性、全身性等特点,而并非是一种单纯的骨科疾病,因此在治疗上只有进行全身治疗,才能 “釜底抽薪”,使各种免疫指标恢复正常,才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者服用大量止疼药,而病情反而进行性发展的道理。
那么,强直性脊柱炎就不能治了吗?难倒患者只能默默承受病痛的折磨吗?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工作,我们发现,早期的强直性脊柱炎,脊柱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受限,骶髂关节间隙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增宽,椎小关节正常或关节间隙改变,是可以通过治疗避免脊柱及关节融合,同时各种化验检查指标恢复正常。而晚期强直患者能使疼痛症状消失,骨破坏停止,免疫功能恢复,达到临床治愈。
这一恢复过程需要经过免疫功能恢复期、硬化骨和骨桥吸收期、骨稳定期、关节功能恢复期。
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中总结出十种不同的方法,我们称其为“四补益督通脉十联法”。 这十联疗法各有优势,有机结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实习)
1、家族遗传原因
强直性脊柱炎的家族遗传性早已受到医学家的重视,1964年Kellgren在对强直性脊柱炎家族的普查时发现,该病患者家属中的平均患病率为4%,而全国人口平均患病率仅为0.1%,两者之间发病率竟相差40倍,说明家族遗传性确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关。Brewerton等1973年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组织分型中获得明显基因因素的证据,他们在75例典型病人中,发现72例HLA-B27抗原阳性,占96%,在其60名一级亲属中31名(占51%)HLA-B27抗原为阳性,而在75名对照组中,HLA-B27仅3例阳性,占4%,说明HLA-B27阳性者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关系密切。由于HLA系统与血型抗原一样,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遗传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HLA-B27阳性人群中,本病的发病率大约只占20%,其余80%为何不患此病? 说明除遗传因素外尚存在其它致病因素。
2、风寒湿致病原因
本病属于风湿类疾病的范畴,所以使人很容易想到此病和风寒潮湿的关系,本病也确实在高寒和潮湿地区发病率较高,是本病的一种诱发因素。
3、自身免疫原因
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中,人体淋巴细胞组织相容抗原(HLA-B27)高达90%,部分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免疫球蛋白升高,本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以上事实均支持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4、内分泌原因
本病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男性在14—17岁为本病发病的高峰年龄,此年龄正是男性的青春发育期。因此,考虑此病发病是否与男性内分泌激素有关。总之,此病至今对其发病原因尚无明确结论。这四种病因的集合即可发病。
(实习)
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后,如何判定疾病是否为活动期呢? 应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①首先从症状方面看,活动期的强直性脊柱炎除腰背疼痛加重、晨僵时间延长等主症外,常常出现四肢关节不对称性肿胀,肌腱附着点的炎症改变,且有低热、体重下降、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部分病人会有单眼或双眼的虹膜或葡萄膜炎,亦可有心、肺、肾并发症出现,这些均是疾病活动表现。
②从化验检查方面看,处于活动期的病人血沉大多增快,如血沉增快,又能除外结核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提示疾病活动,一般急性活动期血沉增快者占85%左右;半数以上的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和免疫球蛋白升高;肌酸磷酸激酶可能升高,且该指标与疾病活动关系较为密切。
因此,且有上述改变者,说明病情活动,不断进展,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最好住院系统检查治疗。这样会使您有机会选择一个专科医生,出院后专科医生会为您制定一个详细的继续治疗方案,这样对疾病的恢复是大有好处的。
(实习)
强直性脊柱炎为何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在公元前古埃及的木乃伊骨骼中,虽然已发现有脊柱炎的证据,但直到1893年,才对本病有细致的描述。最近半个多世纪来,一直把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视为一种疾病的两个类型,把强直性脊柱炎当作类风湿关节炎的“中枢型”,类风湿关节炎则称为“周围型”。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识到强直性脊柱炎有其特殊的表现,才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概念有了改变,从 20世纪60年代起,把它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分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风湿病,被命名为强直性脊柱炎。
那末,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究竟有哪些区别呢?请看下面:
(1)强直性脊柱炎随种族而异,而类风湿关节炎呈世界性分布。
(2)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的家族史,而类风湿关节炎则不很显著。
(3)强直性脊柱炎大多于10—20岁发病,高峰在20—30岁,而类风湿关节炎可见于各年龄组,高峰在30—50岁。
(4)强直性脊柱炎男性多见,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女性远多于男性。
(5)强直性脊柱炎常为少关节炎,非对称性,下肢关节受侵多于上肢关节;大关节受累多于小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常为多关节炎,受侵关节呈对称性,大小关节皆可受累,侵及上肢关节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较侵及下肢关节多见。强直性脊柱炎最多影响镜关节,占30%,而成人类风湿关节炎很少如此。强直性脊柱炎很少侵及颞颌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有半数以上被侵及。
(6)强直性脊柱炎几乎全部有骶骼关节炎,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很少有。
(7)强直性脊柱炎可影响全脊柱,二般由腰椎上行发展,而类风湿关节炎,般只影响颈椎。
(8)强直性脊柱炎无类风湿结节,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可见到。
(9)强直性脊柱炎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类风湿关节炎—般不引起临床上可查出的心脏瓣膜疾病。
(10)强直性脊柱炎只有少数引起肺上叶纤维化,而类风湿关节炎肺部表现为结节、胸膜炎积液和肺纤维化。
(11)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因子阴性,而类风湿关节炎多阳性。
(12)强直性脊柱炎绝大多数为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类风湿关节炎大多为HLA-DR4(人类白细胞抗原 DR4),而HLA—B27与正常人群无异。
(13)强直性脊桂炎病理表现主要为肌腱韧带附着点处的病变,如脊柱纤维环的钙化和骨化,脊柱前纵韧带附着点的骨赘形成等,而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为炎性滑膜炎。
(14)两病的治疗对药物反应亦不同。
(实习)
专家表示,与大多数常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骨科疾病不同,强直性脊柱炎更多发于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男性身上。由于此病早期体征不多,病情比较隐蔽,常易被误诊为腰肌劳损、风湿病等其他疾病。
八成患者为15~40岁青壮男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结缔组织病,主要累及脊柱及髋关节,并逐渐引起脊柱甚至其他关节的骨性强直,使骨关节及其周围韧带肌肉滑囊受到侵犯甚至影响到小血管及内脏,病情严重的可造成骨关节畸形及残疾。
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这种病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相关性,近80%发于15~40岁之间的男性身上,20~35岁的年龄段更是高发期,而40岁以上及8岁以下的儿童却很少发病。另有资料显示,这种病在男性与女性身上的发病率竟高达10∶1,所以素有男性脊柱关节病“杀手”之称。而且,从病情来看,女性患者相对亦较轻,因此更易漏诊。
目前这种病在我国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是0.3%,按这个比率推算,全国13亿人口中患此病者大约在400万人左右,其中,大约有15万~1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有15万~20万人可能为重症残疾。
症状:腰背疼痛,晨起有僵硬感
下腰部有间歇性痛感,这是强直性脊柱炎最为常见的表现。早期表现更轻,可能只是腰背疼痛。下腰痛发生缓慢,钝痛状,讲不清痛在什么地方,有时牵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严重,集中在骶髂关节附近,一开始疼痛或为双侧,或为单侧,但几个月后都变为双侧性。
另外,晨起脊柱有僵硬感也是极常见的症状,这种晨僵有时可以持续数小时之久。长期不活动的人晨僵更明显,往往起床十分困难,只能侧翻身滚下床沿。有些病人还伴有髋、膝、踝关节肿痛,臀部、腹股沟疼痛,颈背部钝痛,足跟痛、低热、乏力等。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还不止关节,由于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同时还可伴有厌食、低热、乏力,体重下降和轻度贫血等全身性症状。
到了后期,病情发展往往加快,很短时间内病人便可出现“鸭步”、臀部后隆、平腰,甚至出现驼背、腰椎及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有少数病人甚至卧床瘫痪。
误诊率高,女性病情更隐蔽
有不少学者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原因与遗传、细菌感染、免疫学异常等有关。有调查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亲属中发病率比一般人高30倍左右。有研究发现,多对孪生兄弟先后出现强直性脊柱炎。另外,大量的观察还发现,不少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有前列腺炎,而且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和局限性肠炎的发病率较一般人高,从而推测致病因素可能是感染。其他致病因素还包括病毒感染、外伤、甲状腺疾病、肺结核、局部感染等。
此病误诊率较高,约90%的病人在患病3年后才确诊,因而贻误治疗者较多。早期患者一般会在一种姿势保持长久时才有明显症状,稍为活动身体后,症状较快好转,因此常被忽视,甚至被误诊为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其他疾病。尤其是女性病人的病变更为缓慢,发病后更不易察觉,一旦查出,可能已很严重。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尤为关键。
早期病人正常生育问题不大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青壮年身上,许多人都十分关心病会不会影响到生育。对此,专家认为无需过分担心,此病一般对患者的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不会有影响。在疾病早期未发生骨盆或脊柱畸形融合的女性仍可正常受孕、妊娠和分娩。
但有报道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物中的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对性腺有一定影响,而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如服用量过大、时间过久也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长期服用可影响生殖机能。对此,专家指出,上述药物对生殖机能的影响都是可逆的,而且一般不影响生育质量。但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出发,对于有“造人”计划的早期患者,建议在准备生育时应提前半年或更长时间停药,使体内激素分泌恢复正常。不过对于处于病变晚期、已发生严重关节或脊柱畸形并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妊娠和分娩的负担将十分困难,建议在决定生育前要慎重考虑。
特别要提醒的是,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国内一份报告曾对5例患者的5个家系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53名亲属中,患强直性脊柱炎者21例。因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警惕自己的下一代发生类似疾病的可能性。
预防:坚持正确坐卧锻炼
早、中期发现该病有一个最简单的自测方法:立正靠墙站好,脚后跟紧贴墙根时,后脑勺应贴近墙壁而无间隙;如果后脑勺和墙壁之间有几厘米的缝隙,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了。
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易患病的青壮年仍应加强锻炼,并要注意预防肠道、泌尿系感染,慎防风寒侵袭。而对于已确诊的病人,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比药物还重要。建议可多做扩胸和活动腰颈等动作,如条件允许可经常游泳,因为游泳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对脊柱及四肢关节均有益,但应避免冷水。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适量,若因运动增加疼痛,经短期休息即能缓解,应视为正常,不必中止。若运动后新增加的疼痛持续2小时以上,则可能是运动过度,应暂时休整,并适当调整运动量和运动类型。
另外,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缓慢得令人难以觉察,吴少鹏建议已确诊或有“疑似”倾向的人群日常无论坐、站、卧都应尽量保持身体的正确姿势和活动性——
坐:身体坐直,并尽量靠在椅背上,不要坐太软的沙发或其他过低过软的椅子,尤其要避免坐躺椅。
卧:坚持睡硬板床,避免枕头过高。躺时要保证躯体平直,尽量取背贴床板的仰卧姿势。
站:平时站立姿势要尽量端正。另外每天可做几组站立锻炼,足跟靠墙,双膝伸直,肩、背靠墙,双目平视,头部尽量向后靠墙,坚持5秒钟,放松后再做几次。
(实习)
HLA是存在于人白细胞中与遗传直接相关的染色质上的—种抗原,依不同的位点编码。1973年一美国学者和一英国学者的研究证明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位点相关。
他们发现,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中携带HLA—B27;而且还发现不同的种族人群中,HLA—B27阳性的比例不同,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也不同,比如印第安人群中,50%的人HLA—B27阳性,其中12%的人患强直性脊柱炎;白种人中4%~13%的人HLA—B27阳性,而该病的患病率约为1%;黑人中HLA—B27阳性者很少,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也很低;中国人HLA—B27阳性率约4.5%,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为0.3%左右。
因此说,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HLA—B27在其发病中起什么作用,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有研究发现,某些细菌壁上有类似HLA—B27抗原结构,分子模拟可引起强直性脊柱炎。
尽管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查出HLA—B27阳性并不能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因为HLA—B27阳性的人群中仅20%的人患强直性脊柱炎。如果认为HLA—B27阳性即会患强直性脊柱炎,显然不对。HLA—B27仅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一个易发病的因素。因此没有必要怨天忧人,更不必到处寻医问药试图使HLA—B27转阴。HLA—B27是从父母遗传的,终生携带,不会随治疗转阴,HLA—B27阳性不会必然患病。
(实习)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范畴,强直性脊柱炎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原因尚不很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的病变,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所以强直性脊柱炎又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古埃及的木乃伊为人类留下了脊柱炎的痕迹,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有了强直性脊柱炎的称谓。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性疾病慢性关节病中较常见的,顾名思义是人体的中轴关节即脊柱存在炎症,同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僵硬,不过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炎症表现。不同种族及国家,其人群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几率不尽相同。美国调查人群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几率为 0.13%~0.2%。我国人群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几率约为 0.3%左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达 390万左右。因此,强直性脊柱炎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强直性脊柱炎多于10~20岁发病,强直性脊柱炎的高峰在20~30岁,男性患强直性脊柱炎较女性多,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年龄较晚,发病较缓慢、隐蔽,脊柱强直常不明显,但强直性脊柱炎的时间更长。
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普遍认为,在遗传背景的基础上,加上感染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体内健康的组织,进而带来炎症反应和身体破坏。
强直性脊柱炎的分隔线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状的个体差异很大。通常,强直性脊柱炎症状在几个月内缓慢显现。但是也有突然发作的脊柱及四肢大关节肌肉疼痛、痉挛。强直性脊柱炎症状首次出现时会带来疲劳、肌肉痉挛和睡眠质量差,这使得平日里简单的活动变得困难和令人筋疲力尽。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据研究;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导致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在不同民族中发病率的差异很大,北美印第安人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几率为2.7%~6.3%,而在非洲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几率仅为 0.2%。美国白人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几率为0.18%~1.4%,黑人发病率约为白队舶1/4。据相关强直性脊柱炎的调查,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亲属中发病率比一般人高加倍左右。有人研究,发现多对挛生兄弟先后出现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率高达90%以上,子女HLA—B27阳性占50%,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占25%。强直性脊柱炎比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更强的家族遗传倾向。这说明遗传因素对强直性脊柱炎起着决定性作用。
笔者在统计100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中,HLA—B27阳性率为88%,发现15例有家族史,其中父亲、兄弟先后同患强直性脊柱炎的有11例。国内有组报道,210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中,男性约占93%,说明影响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因素不仅限于HLA—B27。已知 HLA—B27阳性者仅20%发生强直性脊柱炎,这也说明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因素中还有其他因素起作用。
在一个家族中常有2个以上的成员发生强直性脊柱炎。家系调查发现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第—代亲属中,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出20~40倍。孪生子女的调查中发现:单卵孪生中,另—个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超过50%。
强直性脊柱炎在不同种族中的发病率不同,北美印第安人最多,美国白人居中,黑人约为白人的1/4。HLA-B27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重要标志物,阳性率高达90%以上。这说明遗传因素对强直性脊柱炎起着重要作用。(HLA-B27的含义: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上受遗传控制的个体特异性抗原,广泛分布于皮肤、肾、脾、肺、肠和心等组织器官有核细胞的细胞膜上。第8次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确定HLA有92个,分属于A、B、C、D和DR5个位点,分别称为HLA-A,HLA-B,HLA-C,HLA-D和HLA-DR。HLA-B位点有42个,B27为其中之一)。
(2)感染因素导致强直性脊柱炎 有些学者经过大量观察,发现不少男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合并有前列腺炎。另外有一些专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中,溃疡性结肠炎和局限性肠炎的发病率较一般人高,从而推测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因素可能是感染。最近有学者研究认为,感染源可能是肠道肺炎克雷白菌。他们在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实验中发现,无论是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大便肺炎克雷白菌培养阳性率,还是血清抗肺炎克雷白菌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些学者认为,耶尔森菌也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因子。
某些肠道感染也可能是不容忽视的,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粪便中可检测到肠道肺炎克雷白杆菌。
近来的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可能与感染有天;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大便培养肺炎克雷白杆菌阳性率达79%,而在正常人群中为30%,说明患者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另外还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抗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水平明显升高,阳性率为43.3%,而正常人阳性率仅4.4%。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收到较好的疗效,也进一步支持肠道感染与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关系。
(3)自身免疫 有人发现60%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血清补体增高,大部分强直性脊柱炎病例有IgA型类湿因子,血清C4和IgA水平显著增高,血清中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但抗原性质未确定。以上现象提示免疫机制参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
(4)慢性肠炎是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因之一。北京风湿病医院的专家提醒大家,重视慢性病、反复发作的疾病的治疗。“像是慢性肠炎、反复尿路感染、银屑病等,在一些病人的眼里都是轻易不伤及人性命的疾病,但就是这些疾病却会引起人体骶髂关节发生炎性改变,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当身体关节有疼痛时,不要急于用药,消炎药或是镇痛药等虽然能暂时缓解痛感,但对某些疾病的治疗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有时还会因为掩盖了病情的本质而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
(5)其他致病因素导致强直性脊柱炎 此外,还发现免疫、环境等因素也可导致强直性脊柱炎。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外伤、甲状腺疾病、肺结核、局部感染等,但都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人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如避免肠道、泌尿系感染,一旦出现此类情况要及时治疗。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外伤、甲状腺疾病、肺结核、局部感染等,但都缺乏足够的证据。
由此可见,目前尚无一种学说能够阐明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部病因,可能是在遗传基础上,加上感染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发病。
很多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家属都十分关心强直性脊柱炎是如何发生及发展的,如何才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国外很多专家、学者正在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因为只有知道了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病因,才能控制强直性脊柱炎。
(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
推荐阅读: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关键在于日常护理
周董患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吗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早发现
强直性脊柱炎有四种并发症
强直性脊柱炎确诊常常晚了6年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产生,众说不一,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主要是由风、寒、湿引起,风、寒、湿是强直性脊柱炎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也要从风、寒、湿入手。
如果患者在自身免疫力低下、调补不适时,很容易诱发各种脊椎病。我院专家表示,某些强直性脊柱炎曾在潮湿的帐篷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甚至还在泼过水的地面上睡地铺,结果导致其背腰部僵痛而无法正常活动,不得不住院治疗,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这样错误的做法实在不可举。
而目前大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是特别严重,仅是疼痛,因而都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风湿或其他病症。据不完全统计,强直性脊柱炎的误诊率约达90%。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极为重要。但是,大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盲目使用止痛药治疗,稍待疼痛好转,则停止治疗,结果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不少患者直至病情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时才去检查,但那时已到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部分患位病变程度已相当严重,这样就加大了治疗难度。强直性脊柱炎虽然说非常难治,但不代表无法治愈。正是抓住了患者的又求医心切,某些医生盲目滥用药物,造成患者不但花钱四处奔波没治好病,这样其实害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病情加重,甚至丧命。
我院专家建议,15-30岁的青少年、背、腰疼痛伴早晨僵硬半年以上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尽早接受正规治疗。
.
(实习)
有报道称,近期刚“拉埋天窗”的香港艺人蔡少芬被查出患上强直性脊柱炎;无独有偶,人气更旺的周杰伦亦被曝出患上强直性脊柱炎,而且还因强直性脊柱炎免除兵役。强直性脊柱炎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强直性脊柱炎有什么特征?哪些人容易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对于像蔡少芬这样想“造人”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强直性脊柱炎会否对胎儿造成影响……
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的专家。专家表示,与大多数常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骨科疾病不同,强直性脊柱炎更多发于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男性身上。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体征不多,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比较隐蔽,强直性脊柱炎常易被误诊为腰肌劳损、风湿病等其他疾病。
八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15--40岁青壮男
石家庄燕赵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唐卫忠主任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结缔组织病,主要累及脊柱及髋关节,并逐渐引起脊柱甚至其他关节的骨性强直,使骨关节及其周围韧带肌肉滑囊受到侵犯甚至影响到小血管及内脏,强直性脊柱炎病情严重的可造成骨关节畸形及残疾。
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相关性,近80%强直性脊柱炎发于15~40岁之间的男性身上,20~35岁的年龄段更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高发期,而40岁以上及8岁以下的儿童却很少患强直性脊柱炎。另有资料显示,强直性脊柱炎在男性与女性身上的发病率竟高达10∶1,所以强直性脊柱炎素有男性脊柱关节病“杀手”之称。而且,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来看,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相对亦较轻,因此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更易漏诊。
据唐主任介绍,目前强直性脊柱炎在我国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是0.3%,按这个比率推算,全国13亿人口中患强直性脊柱炎者大约在400万人左右,其中,大约有15万~100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有15万~20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能为重症残疾。
强直性脊柱炎症状:腰背疼痛,晨起有僵硬感
“下腰部有间歇性痛感,这是强直性脊柱炎最为常见的表现。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表现更轻,可能只是腰背疼痛。”吴少鹏称,下腰痛发生缓慢,钝痛状,讲不清痛在什么地方,有时牵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严重,集中在骶髂关节附近,一开始疼痛或为双侧,或为单侧,但几个月后都变为双侧性。
另外,晨起脊柱有僵硬感也是强直性脊柱炎极常见的症状,这种晨僵有时可以持续数小时之久。长期不活动的人晨僵更明显,往往起床十分困难,只能侧翻身滚下床沿。有些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还伴有髋、膝、踝关节肿痛,臀部、腹股沟疼痛,颈背部钝痛,足跟痛、低热、乏力等。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还不止关节,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同时强直性脊柱炎症状还可伴有厌食、低热、乏力,体重下降和轻度贫血等全身性症状。
到了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强直性脊柱炎病情发展往往加快,很短时间内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便可出现“鸭步”、臀部后隆、平腰,甚至出现驼背、腰椎及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有少数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甚至卧床瘫痪。
强直性脊柱炎误诊率高,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更隐蔽
有不少学者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原因与遗传、细菌感染、免疫学异常等有关。吴少鹏称,有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调查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亲属中发病率比一般人高30倍左右。有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发现,多对孪生兄弟先后出现强直性脊柱炎。另外,大量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观察还发现,不少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有前列腺炎,而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和局限性肠炎的发病率较一般人高,从而推测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因素可能是感染。强直性脊柱炎的其他致病因素还包括病毒感染、外伤、甲状腺疾病、肺结核、局部感染等。
“强直性脊柱炎误诊率较高,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在患强直性脊柱炎3年后才确诊,因而贻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较多。”吴少鹏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般会在一种姿势保持长久时才有明显症状,稍为活动身体后,强直性脊柱炎症状较快好转,因此强直性脊柱炎常被忽视,甚至被误诊为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其他疾病。尤其是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强直性脊柱炎病变更为缓慢,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后更不易察觉,一旦查出,可能已很严重。因此,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早诊断、早治疗尤为关键。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每日应按时进行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锻炼的目的是维持脊柱生理曲度、防止畸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胸廓括动度,避免影响呼吸功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防止或减轻肢体因废用而致肌肉萎缩并维持骨密度和强度,防止骨质疏松。其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的运动应包括:保持脊柱灵活性的运动,如颈、腰各个方向的运动、转动等;维持胸廓活动度的运动,如深呼吸、扩胸运动;肢体运动;种类繁多,如散步,作一些体操等。
我国的太极拳和气功,其动作缓慢、轻柔,对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帮助。脊柱和髋关节有轻度屈曲畸形的病人,每日可进行)—2次的俯卧1~2每次15~30分钟。利用自身体重作对抗性牵引,以达到纠正畸形的目的。在适宜的水温下游泳,既包括扩胸运动;又有肢体活动,还有利于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锻炼方法。
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肢体的重量,以利于活动受累关节,但严禁跳水,以防造成颈椎损伤引起的严重后果;热水浴、矿泉浴等各种透热的方法,对本病也有一定帮助。跑步有可能加重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尤其是髋关节受累者更不宜提倡,竞技体育也应避免。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运动以后可能会增加关节疼痛,若经短期休息即能缓解,则属于正常;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后新增加的疼痛持续两小时以上,或者运动引起的疲劳、不适难以恢复,则说明运动已过度,应适当进行调整运动量、运动类型,甚至暂停进行休息。
适当的理疗对强直性脊柱炎也有一定帮助。当畸形顽固地进展时,可用支架或器械进行矫正。
(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
推荐阅读: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关键在于日常护理
周董患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吗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早发现
强直性脊柱炎有四种并发症
强直性脊柱炎确诊常常晚了6年
AS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遗传、感染、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
1、遗传
遗传因素在A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据流行病学调查,AS病人HLA-B27阳性率高达90%~96%,而强直性脊柱炎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仅4%~9%;HLA-B27阳性者AS发病率约为10%~20%,而普通人群发病为1‰~2‰,相差约100倍。有报道,AS一组亲属患AS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出20~40倍,国内调查AS一级亲属患病率为24.2%,比正常人群高出120倍。HLA-B27阴性健康者,亲属发生AS的机率远比HLA-B27阳性AS病人亲属低。所有这些说明HLA-B27在AS发病中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应当看到,一方面HLA-B27阳性者并不全部都发生脊柱关节病,另一方面约有5%~20%脊柱关节病病人检测HLA-B27呈阴性,提示除遗传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AS的发病,因此HLA-B27在AS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但并不是影响本病的唯一因素。
有几种假设可以解释HLA-B27与脊柱关节病的关节:
①、HLA-B27充当一种感染因子的受体部位;
②、HLA-B27是免疫应答基因的土改的,决定对环境激发因素的易感性;
③、HLA-B27可与外来抗原交叉反应,从而诱导产生对外来抗原的耐受性;
④、HLA-B27增强中性白细胞活动性[15]。
籍助单克隆抗体、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免疫电泳及限制片段长度多形态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目前已确定HLA-B27约有7种或8种亚型[1]。
HLA-B27阳性的健康者与脊柱病病人可能有遗传差别,例如所有HLA-B27个体都有一个恒定的HLA-B27M1抗原决定簇,针对此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可与HLA-B27交叉反应。多数HLA-B27分子还有M2抗原决定簇。HLA-B27M2阴性分子似乎比其他HLA-B27亚型与AS有更强的联系,尤其是亚洲人,而HLA-B27M2阳性亚型可能对Reiter综合征的易感性增强。现已证明,HLA-B27M1与M2两种抗原决定簇和致关节因素绍克雷白菌、志贺杆菌和那尔森菌能发生交叉反应。反应低下者似乎多表现为AS,反应增强者则发展为反应性关节炎或Reiter综合征。
2、感染
近年来研究提示AS发病率可能与感染相关。Ebrimger等发现AS病人大便中肺炎克雷白菌检出率为79%,而对照组<30%;在AS活动期中肠道肺炎克雷白菌的携带率及血清中针对该菌的IgA型抗体滴度均较对照组高,且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有人提高克雷白菌属与HLA-B27可能有抗原残期间交叉反应或有共同结构,如HLA-B27(宿主抗原残基72至77)与肺为克雷白菌(残基188至193)其有同源性氧基酸序列,其他革兰阴怀菌是否有抗体与这种合成的肽序列结合,HLA-B27阳性AS病人有29%,而对照组仅5%。Mason等统计,83%男性AS病人合并前列腺炎,有的作者发现约6%溃疡性结肠炎合并AS;其他报道也证实,AS的病人中溃疡性结疡炎和局限性肠炎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许多,故推测AS可能与感染有关。Romonus则认为可能盆腔感染经淋巴途径播散到骶髂关节,再经脊柱静脉丛播散到脊柱,但在病变部位未能找到感染原(细菌或病毒)。
3、自身免疫
有人发现60%AS病人血清补体增高,大部分病例有IgA型类湿因子,血清C4和IgA水平显著增高,血清中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但抗原性质未确定。以上现象提示免疫机制参与本病的发病。
4、慢性肠炎是发病原因之一。北京风湿病医院的专家提醒大家,重视慢性病、反复发作的疾病的治疗。“像是慢性肠炎、反复尿路感染、银屑病等,在一些病人的眼里都是轻易不伤及人性命的疾病,但就是这些疾病却会引起人体骶髂关节发生炎性改变,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当身体关节有疼痛时,不要急于用药,消炎药或是镇痛药等虽然能暂时缓解痛感,但对某些疾病的治疗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有时还会因为掩盖了病情的本质而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
5、其它
创伤、内分泌、代谢障碍和变态反应等亦被疑为发病因素。总之,目前本病病因未明,尚无一种学说能完满解释AS的全部表现,很可能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受环境因素(包括感染)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致病。
病因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是不是遗传病还没有定论,但是9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有遗传因素的。所以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 的关系及为密切,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HLA-B27有直接关系,即强直性脊柱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性最强,HLA-B27阳性者中80%并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10%为HLA-B27阴性。故HLA-B27阳性不一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阴性也不一定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更不能认为HLA-B27阳性就是强直性脊柱炎。
可以肯定地说强直性脊柱炎家族人群只有个别人会成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大部分人终身不发病。强直性脊柱炎地家族遗传性早已受到医学界的重视,1964年Kell-gren在对强直性脊柱炎家族的普查时发现,该病患者家属中的平均患病率为4%,而全国人口平均患病率仅为0.1%,两者之间发病率竟相差40倍,说明家族遗传性确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关。Brewerton 等1973年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组织分型中获得明显基因因素的证据,他们在75例典型病人中,发现72例HLA-B27阳性,占96%,在其60名一级亲属中31名(占51%)中HLA-B27为阳性,而在75名对照组中,HLA-B27仅3例阳性,占4%,说明HLA-B27阳性者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关系密切。由于HLA系统与血型抗原一样,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遗传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HLA-B27阳性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大约占20%,其余80%不患此病,说明除遗传因素外尚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临床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人体自身的免疫失调有密切关系,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在免疫学检查中发现,免疫球蛋白、Cf反应蛋白、C 、C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说明强直性脊柱炎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同时强直性脊柱炎还与全身炎症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与全身各个脏腑关系密切,强直性脊柱炎与内科有关系。强直性脊柱炎最后累及全身骨骼关节,强直性脊柱炎与骨科有关系。所以强直性脊柱炎,为多学科疾病,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免疫性的骨内科疾病,在治疗上要从自身免疫调节入手,结合消炎止痛,吸收死骨,早期控制病情,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致残率。
病理改变
AS病理的特征性改变是韧带附着端病(enthesopathy),病变原发部位是韧带和关节囊的附着部,即肌腱端的炎症,导致韧带骨赘(syndesmophyte)形成、椎体方形变、椎骨终板破坏、跟腱炎和其他改变。因为肌腱端至少在生长期是代谢活跃部位,是幼年发生AS的一个理要区域,至于为何好发于肌腱端,仍不明了。
病变最初从骶髂关节逐渐发展到骨突关节炎及肋椎关节炎,脊柱的其它关节由上而下相继受累。AS周围关节的滑膜改变为以肉芽肿为特征的滑膜火。滑膜小血管周围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滑膜增厚,经数月或数年后,受累滑膜有肉芽组织形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有明显的钙化和骨化,韧带附着处均可形成韧带骨赘,不断向纵向延伸,成为两个直接直邻椎体的骨桥,椎旁韧带同椎前韧带钙化,使脊椎呈“竹节状”。
随着病变的进展,关节和关节附近有较显著的骨化倾向。早期韧带、纤维环、椎间盘、骨膜和骨小梁为血管性和纤维性组织侵犯,被肉芽组织取代,导致整个关节破坏和附近骨质硬化;经过修复后,最终发生关节纤维性强直和骨性强直,椎骨骨质疏松,肌萎缩和胸椎后凸畸形。椎骨软骨终板和椎间盘边缘的炎症,最终引起局部骨化。
心脏病变特征是侵犯主动脉瓣,使主动脉前膜增厚,因纤维化而缩短,但不融合,主动瓣环扩大,有时纤维化可达主动脉基底部下方。偶见心包和心肌纤维化,组织学可见心外膜血管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和动脉内膜炎;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组织破坏,代之纤维组织,纤维化组织如侵犯房室束,则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肺部病变特征是肺组织事斑片状炎症伴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进而发展至肺泡间纤维化伴玻璃样变。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