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段时间曾接诊了宁乡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干咳、胸痛、胸闷,先后多次到多家医院就诊,考虑为“胸腔积液、肺结核”,但反复查结核抗体及痰找结核杆菌、结核杆菌PCR等均为阴性,予以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后反复再发。入院后查血尿酸持续升高,考虑患者既往有痛风病史,经检查诊断为痛风并发症——痛风肺。

  什么是痛风肺?痛风合并肺损害与引起骨关节损害的机制相似,都是尿酸增高后在组织中沉积,致该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尿酸结晶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可形成结石,这种结石易被X线穿过,肺部X线检查多难以发现。痛风长期的误诊误治,尿酸持续升高是造成合并症多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报道,12例痛风患者出现肺部损害,其中5例胸水中找到尿酸盐结晶,4例痰中可见尿酸盐结晶,3例咯出痛风石。一痛风研究所报道1000余例痛风,11例合并肺疾患,其中肺纤维化5例、胸腔积液4例、肺结石症2例。发病时间2-12年,误诊时间2-11年。

  随着我国饮食结构的改变,摄入富含蛋白食物及高能量物质的增多,痛风患病率还将升高,所以应引起重视。当患者肺部疾病找不到原因时,别忘记查找有无痛风的存在。

  血液中尿酸的量不正常增多,就是高尿酸血症最典型的表现。通常来说在尿酸检测中,男性尿酸高于440mol/L,女性高于360mol/L,则被称之为高尿酸血症。尿酸长期过高,易在人体内形成结晶和结石,沉积于关节腔、软骨及周围软组织,引起强烈的红、肿、热、痛炎症反应,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的痛风。

  痛风常会引起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此外,尿酸盐也可在输尿管和肾脏等处析出形成泌尿系统的尿酸结石,造成肾小管损害和功能障碍。

  高尿酸血症(HUA)与年龄、性别、地区分布、种族、遗传和社会地位都有一定关系。进食高嘌呤食物如肉类、海鲜、动物内脏、浓的肉汤等,饮酒(啤酒、白酒)以及剧烈体育锻炼均会升高血UA水平。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是因为人体先天体质,造成尿酸排出量减少,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属遗传性疾病,少部分是因为继发因素尿酸产生过多的结果。

  因此,重视关注尿酸检测数据,对于及时预防疾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都十分重要。

  痛风历史非常悠久,是一种“富贵病”。古代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终日山珍海味,痛风的发生率很高,而普通百姓的发病率较低。随着国民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已经摘去了“帝王病”的称号,变为普罗大众的“平民病”。

  在大家的印象中,痛风发作跟饮食有最密切的关系。但事实是,引起急性痛风发作的诱因还有很多,包括创伤、饮酒、手术、饮食过量、出血、异体蛋白治疗、感染和使用放射造影剂等。利尿治疗还是老年人出现痛风性关节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因。

  如何早期揪出痛风?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和关节破坏是痛风性关节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另外,可以了解痛风四个时期的不同表现加以识别。

  1.痛风潜伏期:无症状期

  患者健康查体时偶然发现血中尿酸值偏高而没有过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多数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发作之前都经过这一期,但如果注意治疗和调养,有的患者可以停止在这一期而不再发展。

  2.痛风爆发期:关节局部红、肿、热、痛

  痛风症状初期很明显的一个外象表现就是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痛。关节多表现在大趾的跖趾关节,足弓,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痛风症状首发多在夜间,单关节或多关节疼痛通常是首发症状,且疼痛的比较剧烈和突然。

  3.痛风隐藏期:间歇期

  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后,往往有一般时期没有任何症状,称为痛风的间歇期。这个时期对于患者来讲,因为没有症状,认为疾病已经痊愈,所以多不重视,更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但患者的尿酸水平可能还很高,有再次复发的内在因素,如果遇有诱因,可以出现下一次的急性发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痛风病能否彻底治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一期的重视程度和治疗得当与否。

  4.痛风晚期:关节畸形,一系列的疾病随之而来

  痛风疾病随着发作的次数的增加而加重,最后可形成关节畸形、僵硬,对日常生活运动造成很大影响。在照片上骨头出现好像被老鼠咬过的痕迹,甚至整个骨头都被溶解掉。

  此外,这个时期不只是关节,心脏、肾脏、脑部、皮肤等组织内也都会有尿酸结晶的沉着。从刚开始发作到变成慢性期为止,平均约12年。


  专家介绍,痛风的高发人群还是以老年人居多,是中老年的高发疾病,老年人患有痛风的临床特征与中青年的患者有所不同,那么,老年痛风有些什么样的症状特征呢?

  特征一、老年痛风患者继发性痛风较多。老年患者中女性痛风占较大比例,这是由于女性患者痛风大多发生于绝经期后的缘故。

  特征二、老年慢性痛风产生的首要原因是多基因遗传性肾脏排尿酸障碍,其次是多基因遗传性尿酸产生过多。这类患者往住有较长的病史。

  特征三、老年患者在疾病早期极易发生痛风石,而且还会发生在非典型部位

  特征四、老年痛风患者常有痛风前驱症状,表现为游走性关节刺痛、低热乏力、皮肤潮红、瘙痒等。老年患者影响多关节者较多,其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同时具有慢性疾病,如肾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小剂盆阿司匹林等。老年患者可能具有多关节发病的倾向,而且可以没有急性间歇性单关节炎的病史。

  特征五、手部小关节较易受影响,而中老年女性更为多见,有时很难与骨性关节炎相鉴别,关节边缘的侵蚀性改变和骨溶解是痛风的特征性改变。

  特征六、老年患者的发病常与长期使用利尿剂或与肾功能减退有关。长期使用利尿剂的原因主要是合并高血压和心脏病。

  特征七、老年患者痛阙值升高,致使关节疼痛的感觉减轻,很少会有强烈的关节剧痛,以钝痛的慢性关节炎较多见,容易和骨关节炎等其他类型关节炎混淆,有时需经关节腔抽液检查出尿酸盐结晶才能确诊。

  特征八、老年患者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应考虑痛风和这些伴发病在治疗上的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能忽视对原发病的诊治。老年人易发生泌尿系感染,更易形成肾结石。

  特征九、老年患者可因动脉硬化而导致肢端血运不畅,痛风性关节炎会表现为关节持续红肿,如继发感染,则易形成慢性溃疡。应注意与慢性脊髓炎、丹毒等鉴别。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可因为偶然的高蛋白饮食而造成一过性高尿酸血症,故不能只依据血尿酸升高就轻率诊断为痛风。

  在生活中,一些人经常会因脚趾痛在夜间惊醒,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及正常工作和学习。一旦出现半夜脚趾痛应警惕患上痛风的可能,立即到医院就诊检查,以免耽误病情、延误治疗。

  痛风是一种体内嘌呤物质代谢紊乱的代谢性风湿疾病,由于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障碍等,导致体内血的尿酸含量升高,尿酸盐达到一定饱和度后,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并进一步导致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日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痛风的发作取决于血尿酸的浓度和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其首发症状是急性关节炎,这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典型发作时起病急骤,多于午夜因剧痛而惊醒,最易受累部位是脚拇趾关节,其他依次为踝、跟、膝、腕、指、肘等关节。90%为单侧,偶尔双侧或多关节同时或先后受累,呈红肿热痛,可有关节腔积液,也可伴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

  另外,发作常呈自限性,数小时、数天、数周自然缓解,缓解时局部可出现本病特有的脱屑和瘙痒表现。缓解期可数月、数年乃至终生。但多数患者症状反复发作,甚至发展到慢性关节炎阶段。个别患者无缓解期直至延续到慢性关节炎期。患者一般疼痛明显,少数患者症状轻微。多于春秋季发病,饮酒、高蛋白饮食、脚扭伤是重要诱因,还有穿紧鞋、多走路、受寒、劳累、感染、手术等其他诱因。

  痛风主要根据发病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如:有家族史及代谢综合征表现的中老年男性,在诱因基础上,半夜突然关节疼痛发作,大致可考虑痛风,化验查出血尿酸增高可确诊。有条件作关节腔穿刺、痛风石活检、X线检查、关节腔镜检查等可协助确诊。有困难者用秋水仙碱诊断性治疗迅速显效,亦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

  总之,如果生活中出现了莫名的半夜脚趾痛,那么就一定要想到是患了痛风,及早到相关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避免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产生。如有什么疑问,欢迎咨询北京侯丽萍医院的在线专家。

  如果你哪天发现双脚“发胖”了,常穿的鞋小了一号,这往往是疾病的征兆,必须查明原因,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⒈脚气病

  如果只是脚肿而身体没有其它不适,可能是脚气病,因缺乏维生素B1所致,只要适当补充维生素便没事。

  ⒉风湿病

  如果你的关节经常肿胀,感到难以形容的酸痛、行动不便,但按下肿胀处并没有凹下,则可能是风湿肿胀。风湿病成因复杂,主要是长期气血亏虚,感受风寒所致。

  ⒊痛风

  如果你的脚,特别是大脚趾、脚跟及膝盖部分突然红肿胀痛,关节发热,动一下也几乎痛得跳起来,可能是患了痛风。主要的原因是体内尿酸积聚过高,无法从尿道或大便排出,因此尿酸走遍全身,多数走入关节,引致发炎。预防方法应从饮食入手,避免进食肥腻、高胆固醇食物及动物内脏。

  ⒋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亦会造成腿肿、疲劳、怕冷、肌肉麻痹、皮肤干燥和便秘等。

  ⒌脏器引起的水肿

  如果你在脚跟、脚背轻按一下,肿胀处即凹下,肌肉像失去弹力,即是水肿,成因可能是肾功能衰退,令水分储存在体内,不能排泄。

  ⒍肺积水

  即水分从血管漏出,积聚于肺部,影响呼吸亦会引致水肿。此外,若肝细胞大量坏死,形成肝硬化,会引发其它病症,如出现腹水,亦有脚肿现象。肾、肺、肝的功能若失常,经常会互为影响,后果严重。妊娠期间吃盐过多,也会出现此情况。

  ⒎心脏问题

  当心脏肌肉疲弱不能正常地向身体各部分泵血时,也会出现脚肿腿肿。

  ⒏体重过重

  体内脂肪过多也会妨碍体液从腿部回转。

  ⒑药物引起

  激素药物及部分降血压药和抗抑郁药物都有令双脚肿胀的副作用。

  痛风一直影响着很多人的健康,很多人为此苦恼不已,但是大家的身体健康状况怎样,只有经过一些准确的检查和判断,才能清楚的知道。那对于痛风患者而言,要是想要确定自己的病情,应该做些什么检查呢?

  一、血、尿常规和血沉

  1.血常规和血沉检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

  2.尿常规检查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

  二、血尿酸测定

  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16μmol/L(7mg/dl),女性>357μmol/L(6mg/d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缓解期间可以正常。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有三种解释:①中心体温和外周关节温度梯度差较大;②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泌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血清尿酸排泄,而远端关节内尿酸钠含量仍相对较高;③已用排尿酸药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三、尿尿酸含量测定

  在无嘌呤饮食及未服影响尿酸排泄药物的情况下,正常男性成人24h尿尿酸总量不超过3.54mmol/(600mg/24h)。原发性痛风病人90%尿尿酸排出小于3.54mmol/24h。故尿尿酸排泄正常,不能排除痛风,而尿尿酸大于750mg/24h,提示尿酸产生过多,尤其是非肾源性继发性痛风,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亦同时明显升高。

  四、关节腔穿刺检查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肿胀关节腔内可有积液,以注射针抽取滑囊液检查,具有极其重要诊断意义。滑囊液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7)×109/L,主要为分叶核粒细胞。无论接受治疗与否,绝大多数间歇期的患者进行关节滑囊液检查,仍可见有尿酸钠晶体。

  假性痛风又叫焦磷酸钙沉着病,由于其症状和痛风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和痛风混淆,所以才被叫做假性痛风。那么,假性痛风什么症状呢?

  假性痛风的症状特点:

  1、老年人多见,常伴有其他疾病,出现相关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血色素沉积病等表现。

  2、假性痛风的病变主要侵犯膝、肩、髋等大关节,膝关节最多见,其次为髋、肩、肘、踝、腕和掌指关节.呈单关节炎或多关节炎,关节肿胀明显,但疼痛较轻,可出现晨僵,屈曲挛缩。

  3、x线摄片,关节间隙变窄和软骨钙化灶可呈密点状或线状,无骨质破坏改变。关节软骨、纤维软骨、肌腱、滑囊钙化,尤其是纤维软骨线状和点状钙化,常见于膝、腕关节,耻骨联合、脊柱的纤维环等处,可伴有骨赘形成等退行性关节炎表现。

  4、血液检查,急性期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血清尿酸含量往往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

  5、滑液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可见弱阳性双折射光的焦磷酸钙单斜或三斜晶体。

  痛风的诊断

  诊断可以通过关节穿刺和滑膜液结晶物的分析来确定。一般也可以根据症状史、第一跖趾关节这一特征性部位以及经常多关节发病的特点,结合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做出诊断。如果不能明确诊断,或者临床表现为膝、踝或腕关节的单关节受累,则应行关节穿刺以除外感染。

  痛风偶尔会慢性起病,表现为骨质增生和痛风结晶沉积所致的第一跖趾关节增大突起。一些患者还同时遭受其他疾病的困扰,如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疾病等,表现为痛风结节部位的溃疡形成。痛风初次发作时,骨与关节面的影像学变化不是很明显,但随着疾病的加重,关节周围的破坏可表现为经典的双侧关节的“鼠咬”样损伤。一般情况下关节面不受累及,但在慢性病例中关节可能会被严重破坏。


  读者问:痛风被称为富贵病,老百姓都说这是吃出来的病。如果怀疑自己得了痛风,该去哪科就诊?

  答:的确,痛风的发生与饮食有关,它还常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伴发,中年男性好发。近年来,痛风已经成为中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有年轻化趋势。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以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它不仅会导致关节损伤,还可累及肾脏,导致肾功能不全。中老年男性肥胖者,如果突然出现反复发作的单个足趾关节、踝关节或者手指关节等单关节的红肿热伴剧痛,可自行缓解,间歇期无症状,应首先考虑是痛风性关节炎。如果同时合并高尿酸血症,并且对秋水仙碱治疗反应良好者,可诊断为痛风。

  患者如果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应该到风湿科就诊。如果仅仅是血尿酸升高,可以到风湿科或者内分泌科就诊。如果已经有关节毁损,形成瘘管或者溃疡的时候,则要到骨科和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从目前临床上的情况来看,在多数医院以风湿科接诊痛风患者为主,内分泌科为辅。如果医院没有风湿科,患者可以直接到内分泌科就诊。

  目前,原发性痛风因为病因不能清除,无法彻底治愈。但是,该病完全可以控制,使之不发作。

  痛风治疗首先是饮食控制,避免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海鲜、浓汤等。要避免酗酒、受凉、过度疲劳、紧张等诱因。应慎用利尿剂,同时要防治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疾病。

  若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应卧床休息,并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可短期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激素类药物因为有特殊的不良反应,使用时一定要慎重。

  患者在慢性期或者缓解期才能使用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以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对于有巨大痛风结石,形成溃疡、瘘管者,应到骨科或外科治疗。由于尿酸盐会导致伤口很难愈合,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创口。

  近日,网上流传一则“澳门发现痛风千年秘方!果断为亲人收藏!”的帖子,声称名为“风之消”的秘方来自2000年前的澳门,为医圣张仲景所留,可以让痛风患者痊愈。这方子真有那么神,能消灭这顽固的慢性疾病?

痛风症状:关节红肿、发热和触痛

  千年痛风秘方靠谱吗?

  该秘方的熬制要点是,用黑蚁20克,黄芪15克,冬虫夏草10克,灵芝30克,文火水煎半小时,每日三次,一个月一半患者即可痊愈,严重者需一个半月。据澳门当地居民称,服用风之消后,一生都能远离痛风。

  但专家给出了质疑的态度。首先药用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见于清朝,而非出自千年前。其次由于黑蚁中有核酸,在人体中经过代谢后的产物嘌呤可加重高尿酸血症,因此不建议痛风病人服用。由此可说明该方子不具有治疗痛风的作用。

  痛风的症状有哪些?

  痛风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最主要表现为高尿酸,正常成人每天会产生大约750毫克尿酸,代谢过程中大约三分之一经肠道分解代谢,三分之二经肾脏排泄,从而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而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尿酸代谢出现问题。

  痛风常在夜间多发,造成单个或数个关节的剧烈疼痛,还会出现关节红肿、发热和触痛,伴有头痛、恶心、心率加快等。痛风病程分为4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除了第一阶段,其他的三个阶段会让患者苦不堪言。

  痛风是中老年病,尤其是中年男性,以前在门诊几乎难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今也不鲜见。主要是因为平时饮食的不节制和不规律,大鱼大肉,啤酒、海鲜等摄入过量。治疗痛风,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少吃海鲜、内脏等嘌呤高的食物,多饮水,适度运动等。


  冬季一到,天气变冷,痛风也进入高发期。这是因为冬季饮水少排汗少尿酸沉积等因素使痛风容易发作,加之火锅等高嘌呤食物更增加了痛风发作的概率。

  痛风,被称为“魔鬼咬了我的大脚趾”,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病。那么什么是痛风,痛风发作时有哪些症状?

  痛风是由于嘌呤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者因尿酸排泄不良而导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和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症疾病,需要终身控制治疗。

  痛风的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关节红肿、疼痛,痛风石,肾脏损害等,60%~70%首次发作在第一跖趾关节,一般发作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后自行缓解。

  痛风反复发作,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可以造成关节永久性损害,包括长期疼痛和僵硬,活动受限,关节变形、破坏导致残废。病情发展时,尿酸盐结晶还会沉积在软组织下,形成痛风石,影响美观,甚至丧失活动能力。如果在肾脏沉积可能会导致肾结石和尿毒症的发生。另外,还可诱发、加重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来讲,痛风是一种可控制但不能根治的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终身控制治疗。一旦确诊为痛风,应该到综合性的医院就诊,做有关痛风病的详细检查,查明痛风的原因及伴发病情况。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运动及药物指导。患者不能迷信电线杆上的虚假小广告,要坚持正规治疗,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目前,已有效果非常好的药物来缓解疼痛和降低尿酸。只要长期耐心配合医生的治疗,控制痛风的发展还是有效的。


  痛风属于病程较漫长的疾病,会经历好几个时期。痛风这一疾病更加青睐男性。痛风大多在30-40岁以后发病,其中男性患者的比例可能高达95%。

  男性患者血尿酸通常高于女性,而且同样尿酸水平的患者中,男性痛风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女性。这与很多男性应酬多、而且习惯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而患痛风的女性多发生在绝经期后,这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刘春红提醒说,绝经后的女性如果伴有肥胖、高血压及经常饮酒等情况,往往痛风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因此更要注意预防。了解痛风各个时期的症状,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那么痛风的症状是什么?有哪几个时期?

  (1)高尿酸血症期:又称痛风前期,在这一期病人可无痛风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血尿酸升高。

  (2)痛风早期:由高尿酸血症发展而来。突出的症状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此期一般皮下痛风石的形成,亦无明显的肾脏病变如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的形成,肾功能正常。

  (3)痛风中期:此期痛风性关节炎由于反复急性发作造成的损伤,使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与功能障碍,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出现皮下痛风石,也可有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的形成,肾功能可正常或轻度减退。

  (4)痛风晚期:出现明显的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皮下痛风石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可以破溃出白色尿盐结晶。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有所发展,肾功能明显减退,可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痛风的症状有哪些?老赵最近夜不能寐,常常在半夜睡着睡着就从脚部传来一股钻心的疼痛,继而被疼醒。到医院检查,老赵竟患上了痛风。

半夜突然脚疼小心痛风来袭

  痛风的发生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痛风与人体的代谢失衡有关,跟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关系密切。痛风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一般将家族中有无痛风病史作为判断某人是否易患痛风的主要因素。

  当然,痛风病的发生还有很多后天因素,比如年龄、性别、职业、饮食及肾功能损害等。研究发现,肥胖的人易患痛风,40岁以上较为肥胖的中年男性更是痛风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不爱运动、进食肉类蛋白质较多、营养过剩的人。

  痛风发作有三个特点

  大多数痛风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若治疗得不及时,则会导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患者会突然出现某个关节红肿,跟其他类型的关节炎相比,痛风重男轻女,男性患者首次发作年龄通常在40~60岁,女性则在60岁以后。痛风发病时有三个特点。

  1.单关节受累。八成到九成的患者首次发作为单关节受累,首当其冲为足背,其次为踝关节、足跟、膝关节、腕关节、手指和肘关节。

  2.半夜发作。大部分患者首次发病在夜间熟睡后出现,骤然发生被疼醒。

  3.来去匆匆。在发作的几小时内,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等关节炎的症状,疼痛难忍。轻度发作可在数小时内缓解或仅持续1~2天,缓解后症状完全消失。


  痛风是由于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组织,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炎症。

  痛风最容易在身体什么部位发作?血液中尿酸长期升高,会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引起急性痛风发作,常见关节红肿、疼痛,反复发作可引起关节畸形。过多尿酸盐结晶还会沉积在肾组织内,引起间质性肾炎、尿酸性肾结石,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

  出现什么症状就应警惕痛风?痛风患者的最初症状多是关节红、肿、热、痛,好发于足背、踝关节、足跟、膝关节、腕关节、手指和肘关节等处,且多发生在夜间,轻度发作可在数小时内缓解,1~2天后消失。出现症状后,很多人误以为着凉了,不予重视。正确的做法是,尽快到骨科或风湿科就诊,排查是否为痛风。

  痛风发作后该怎么办?痛风发作时疼痛剧烈,可服用抗炎止痛药缓解症状,并平卧在床上抬高患肢,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缓解症状。稍有好转后,应马上送医。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者发现:急性痛风在夜间和清晨发作的风险比白天高得多。即使对于那些痛风发作24小时以前未饮酒或嘌呤摄入量较低的人来说,这一风险仍然成立。

  研究人员选取了平均年龄为54岁的724名痛风患者,通过互联网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随访。结果发现,在随访期间内,总共有1433例痛风发作,其中有733例是在夜间发作(00:00~7:59分),有310例是在白天发作(8:00~14:59),390例是在晚上发作(15:00~11:59)。这就意味着痛风发作的风险在夜间会高出2.4倍。

  发表在《关节炎与风湿病期刊》上的这项研究成果首次提供了前瞻性的证据,表明痛风发作在夜间和清晨的风险要高于白天。因此,在夜间采取预防痛风发作的措施,可能会更为有效。

  在内分泌科从医二十多年,我发现痛风的患者越来越多,甚至我的一些年轻同事也得了这个病。我们国家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痛风发病率甚至高达30%。

  人体内,尿酸为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嘌呤原本不是人类的敌人,相反它还是个好东西,它跟血糖一样,属于能量物质,低一会儿人就不行了。在食物比较匮乏的年代,肾脏有强大的尿酸吸收功能,可以把它吸收回来为人体所用。在生物界,嘌呤在人类体内是很高的,可以这么说,人类寿命活得比较长,尿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现在人们吃得太多,消耗又太少,而排尿酸的能力没有进展,这就造成尿酸在人体过高,在很多器官发生聚集,造成破坏。

  人体正常的尿酸是420毫摩尔/升,这个值正好是尿酸变成晶体的浓度,超过这个值,晶体就会慢慢产生。多数情况下晶体聚集在关节,特别是脚部关节,所以很多病人的首发症状是脚疼,晶体日积月累,隔段时间就要爆发一次。生活中,很多人根本不重视自己的尿酸,任其发展,最终不少人都有关节破坏,肾脏损坏。

  生活中,应少吃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多吃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嘌呤少的食物。此外还要多运动多喝水。嘌呤随尿液从肾脏带走,有助排出;运动会消耗能量,减少嘌呤代谢。尿酸高的人还要少喝酒,酒精不仅会在肾脏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同时它也通过肾脏往外排,因此酒精和尿酸形成竞争,让尿酸代谢受到影响。啤酒中虽然乙醇的含量没有白酒高,但啤酒是发酵的产物,里面的嘌呤本身就很高,因此爱喝啤酒的人尿酸更容易高。

  生活方式干预能解决一部分嘌呤高的问题,但如果控制不佳,还得通过治疗来降低尿酸的危害。痛风治疗原则一是降尿酸,就跟我们降血糖、血压一样,通过药物把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第二个原则是止疼。既往我们给病人只能开止痛药,但副作用大,伤胃伤肾。现在解放军第305医院内分泌科通过超声止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将药外敷到疼痛关节,然后用超声把它渗透进去,每次半个小时,一个疗程做三次。

  痛风发病年龄偏低与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记者在协和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友谊医院等处了解到,中青年白领成了痛风门诊的常客。在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痛风患者明显增多,平均每天都有10多位痛风患者,而此前可能一整天也没有一位,病人的年龄普遍偏低,20-30岁的男性比比皆是。


  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曾学军大夫表示:现在痛风性的关节炎发生越来越多,而痛风患者的共同特点就是:饭局多、吃得好、身体胖、运动少。记者了解到,痛风门诊上,男女患者比例为20∶1,即95%的痛风患者是男性,且男性患者多体形偏胖。“这与患者的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有关。”友谊医院的常瑛大夫说。据介绍,痛风与饮食结构密切相关,患者多为生活水平高者,90%的患者日常饮食都离不开海鲜、肉类、啤酒。而蔬菜、水果却吃得偏少。

  痛风是由于“嘌呤”在作怪海鲜、啤酒、肉类含最多

  人体可以把海鲜、肉类尤其是动物内脏、啤酒代谢为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这是一种有用的物质;嘌呤进一步代谢就是“尿酸”,这种物质对人体没用。如果人体内嘌呤过多,就会使得人体合成大量的尿酸。当尿酸在血液中超过饱和,或者排泄减少,就会形成结晶,在人体许多组织中沉积。尿酸最容易沉积在关节部位,以足、踝、足跟、膝、手腕、手指等部位的关节最常见,所以这些关节最常发生痛风性关节炎。其次,尿酸也易沉积在皮下,以耳廓、脚趾、手掌、手指、手腕等处多见,可形成皮下结节;也可在肾脏沉积,导致痛风性肾病、结石等。另外,酒类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为何女性少见痛风?这是因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对抗尿酸盐结晶沉淀,且雌激素可促进尿酸排出体外。所以女性的高发年龄在绝经期之后。

  “半夜足痛”要警惕

  痛风之所以称为“痛风”,是因为疼痛来去如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痛风的疼痛,是关节炎中疼痛最严重的一种,有时甚至连走路都有困难,但在疾病早期即使不治疗也会在数天内自然痊愈。痛风病往往首发或复发于猛吃海鲜、动物肉类之后,典型的痛风症状是起病急骤,常见午夜足痛如刀割,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热痛,持续数日可自行缓解,进入间歇期,在数月或数年后发作。有的人在关节、耳廓等处可发现大小不一的结节,即痛风石。

  如果痛风反复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痛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只要及时治疗和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保养,就完全可以享受正常人的优质生活。

(责任)

  目前,西医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97年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九条:

  (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在1日内即达到发作高峰。

  (2)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

  (3)整个关节呈暗红色。

  (4)第一趾关节肿痛。

  (5)单侧趾关节炎急性发作。

  (6)有痛风石。

  (7)高尿酸血症。

  (8)非对称性关节肿痛。

  (9)发作可自行中止。

  凡具备该标准三条以上,并可除外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

  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主要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痛风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标准。诊断依据:

  (1)多以单个趾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含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趾关节为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郭、耳轮和趾、指骨间出现"块"(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升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扫描、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中医证候分类:

  (1)湿热蕴结: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有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瘀热阻滞: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曲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垒硬结,肌肤干燥,皮色暗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3)痰浊阻滞: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水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垒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满。舌胖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4)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虎咬,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甚,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中医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2)好转:关节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

  (3)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风湿科热文精彩推荐
中医治好了我的硬皮病
“红烧人脚”为哪般?
"类风关"老人健康杀手
是什么引发了红斑狼疮
夏季贪凉惹上风湿病!
红斑狼疮起居注意事项
莫让风湿关节炎靠近你
饭局多 痛风随之而来

更多风湿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神经科——中国第一风湿科门户

(实习)

  又到火锅盛行时,人们围炉小坐、开怀畅饮的同时,往往会将由吃火锅而引起的疾病抛至脑后,如寄生虫病、口腔粘膜损害等。今年以来,随着人们对生涮这种吃法的热衷程度与日俱增,把前几年还不怎么好发的痛风病“吃”成了常见病。

  痛风病随着火锅盛行而“倚疯作邪”,上海某医院曾在一日内即收治了好几例因吃火锅而引发的急性痛风性关节发作病例。面对趋之若鹜的美食爱好者,医生提醒:还是古训说得好,“病从口入”,火锅的确好吃,但在吃这种传统美食时一定要以健康为原则。


 

  “嘌呤”导致“痛风”

  除了体质、疲劳等因素外,海鲜、动物内脏、蘑菇和酒都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因为带来鲜美味道的“嘌呤”人体不能过多承受,而它就是导致痛风病的“祸首”。

  有关专家说,如果过多的“嘌呤”不能排出体外,尿酸就会在血液中沉积,痛风病就是因此引起的。初起时经常是莫名其妙的脚趾“扭”伤,反复出现红肿疼痛,如果得不到控制,尿酸就会进一步引起关节变形,直至肾脏损害、功能衰竭。

  痛风属于“富贵病”,患者中85%都肥胖。目前,痛风病患者多为收入高、运动少、应酬多的白领上班族,发病年龄从以前的50岁以后提前到目前的30岁左右,经常是在一次豪华的海鲜宴后,第二天清晨突然发病。我国的痛风病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罕见病变为常见病的。

  目前能确定的是,海鲜、肉类、动物内脏、蘑菇、酒、浓茶和咖啡含“嘌呤”较多,需要节制。不少人误以为“不吃肉只喝汤”情况会好一些,但因为“嘌呤”能够充分脱落到久炖的汤中,所以痛风病往往在各种锅、煲类菜肴热卖的季节高发。

  宁舍三鲜莫吃太烫

  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内科主任周曾介绍,每年入冬后,因为信奉“一热当三鲜”的火锅文化,口腔疾病患者一些人也迅猛增加,比平常多出15%以上。

  周教授说,吃火锅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与口腔粘膜有关。因为火锅浓汤的温度可高达120℃,取出即吃的话,很易烫伤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粘膜。一些本来就有复发性口疮的人,吃了火锅后容易上火,其口疮发生机会因此又多出好几倍,或者原有的口腔粘膜炎症出现加重症状。如此反复,还会诱发食道癌变。

  他说,最危险的是那些患有口腔粘膜白斑或扁平苔癣等癌前病变的人,火锅的高温和调料的刺激,都会使这些病情加重。所以,吃火锅千万不可心急,最好能够做到“宁舍三鲜,不要太烫”。

  不做寄生虫的“宿主”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科主任蔡黎研究员介绍,在1995年到1998年的4年间,上海市感染肺吸虫的病人呈逐年上升之势,原因就是那时生猛海鲜盛行,寄生在虾蟹等海产品体内的肺吸虫趁机转移到了人体内。1998年以后,生猛海鲜不再盛行,上海市的肺吸虫病人也直线减少。

  据数据显示,近年,因吃不洁猪肉而患上囊虫病的占了70%,因吃不洁虾蟹而感染肺吸虫病的占20%。

  所以,蔡黎研究员建议,吃火锅的时候一定要将肉切薄、多烫,蔬菜要多冲洗,并且最好是到大商场、菜场购买火锅用料,因为这些地方的肉、鱼、菜在安全检疫上更有保障。

风湿科热文精彩推荐
中医治好了我的硬皮病
“红烧人脚”为哪般?
"类风关"老人健康杀手
是什么引发了红斑狼疮
夏季贪凉惹上风湿病!
红斑狼疮起居注意事项
莫让风湿关节炎靠近你
饭局多 痛风随之而来

更多风湿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神经科——中国第一风湿科门户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