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救灾医疗专家救灾日志

  2010年4月15日:踏上征程

  今天凌晨4点,广州的天空飘着毛毛细雨、寒风刺骨,我们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4名医护人员来到白云机场,加入了广东省赴青海抗震救灾医疗队的行列,由卫生厅医政处冯宏祥副处长带队踏上了奔赴灾区的征程,院、校、厅、省各级领导为我们送行,都寄予了语重心长的托咐和殷切的祝福。

  飞机上,我们关注灾情的报道,凝重的心情带着几分急切,希望能尽快到达目的地履行我们的职责。我们的行装引起了机组人员的注意,她们了解详情后,在空中对我们的行动进行了专题报道,还播放了一首“感恩的心”,表达了人间温暖的爱并祝“好人一生平安”,这首歌伴着空姐优美的哑语手势,把全体人员的情绪带入高潮,有些人不禁热泪盈眶。有些乘客称我们是“最可爱的人”、是“英雄”,我深感不安:这不是称呼,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是重托,是一份责任和使命。

  到了西宁机场,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气氛赴面而来,除了我们广东省医疗队外,还有青岛的武警中队、山东东营消防中分队等等,都在整装待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支身着鲜艳橙色制服的紧急现场搜救方队,这支队伍不仅战士们威武雄壮,而且他们身旁还陪伴一只和战士一样威武雄壮的搜救犬,人犬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

  在开往住扎地的途中,我们看到道路旁停放着多辆正在装载救灾物质或满载救灾物质的卡车,有新疆、湖南、浙江、北京等地的。到了营地更是汇集了五湖四海的救援队伍,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放下行李稍作休整,我们中的一些医务人员在冯处的带领下分头到几所大医院了解伤员的收治情况,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当我们开完碰头会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这一天我过得似乎有点漂浮的感觉。

  2010年4月16日:第一天的感触

  由于我们医疗队是以专家组的性质组建的、灾区现场救援人员已饱和、繁忙有限的交通要保证在72小时内把重伤员运往有条件救治的医院等因素,卫生部决定让我们医疗组留在西宁市支援当地各医院接收的重症伤员的救治工作。对此,我们多少感到一些失望,毕竟我们从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心里想的、物质准备的都是一个目标:奔赴地震灾区——玉树。

  战场是变换了,但救死扶伤的任务是相同的,哪里有病人需要,哪里就是我们的阵地。我们一早就分头进入了西宁市的几所大医院,作为专家组参与伤员的救治,并接受其他医院的汇诊工作。我按计划来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到,这所医院的所有科室都接收了灾区下送的伤员,为了解情况由该科李主任陪同查看了每个科室及科内病人,还重点调查了急诊科病人的收治现场和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目睹了医务人员全力抢救伤员的情况。但除此之外,我看到了许多医务人员之外的人和事,使我心情不能平静。

  骨科病房里,一个健壮的成年男子,腿被倒塌房屋压伤,左小腿骨折,肿胀剧烈,局部组织有坏死的征象,查问病情时他面部没有什么表情,但他却十分痛苦的告诉我们:一家十一人,死了五个,其他的还不知道下落。同一病房的另一男孩骨盆骨折,叫嚷疼痛难忍、拒绝治疗、要求安乐死,显然他还未从地震的惊恐中恢复过来。

  急诊室里送来了一个不知姓名、不知年龄,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小男孩,他是从废墟中挖出来的,当时他在妈妈的怀中,可妈妈已撒手人寰。他被一个素不相识、30多岁的阿姨抱来,阿姨挂着泪珠的脸贴紧着孩子的脸,体会得到她对孩子的怜惜和痛爱。在半个多小时的检查过程中,他没有哭也没有笑,一手拿着一块面包、另一手握着一个奶瓶,大大的眼中留有余惊,四处搜索。他一会儿把奶瓶递到抱着他的阿姨嘴边、一会儿将面包送到抚摸他头额的小姐姐(志愿者)面前。不知他明不明白在他的世界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不知他是否还有亲人活在这世界上?啊,他一定在认真寻觅,寻觅那属于他的温暖怀抱;他一定在以他的方式在祈求周围的好人帮他找回他的世界。

  在医院的每一个病房、各个角落,除了医护人员外,我们都可以看到手臂上系着蓝色带条的志愿者,着白大衣的是青海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没有着白大衣的是民族学院的学生,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在学校的号召下便自发地组建了志愿者队伍。到现在48小时过去了,他们中有些一直没有合眼,忙碌着接送病人,帮助从废墟中挖出来的病人清洗浑身的污垢、血迹,更衣换衫。她们多数才十几岁,在护理病人时是那样的细心、动作是那样的轻柔,生怕一不小心触痛了他的伤痛,就象慈母呵护婴儿一般。同时他们还喃喃细语,设法排减他们无限的悲伤。民族学院的学生还充当起部分语言不通伤员的翻译。志愿者们个个满怀热情、人人兢兢业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感叹:她们真是人间的天使。

  在医院的广场上,回撤的救援队伍带回了一个约4岁和一个6岁的小孩,孩子们一下车就被一个年长的身着臧族服装的老人拥抱在一起,原来老人是他们的爷爷,他在这里等候他们已经大半天了,孩子的父母在玉树参加救援。还有几个外国游客主动找到医务人员要求为伤员捐赠一些钱物,于是,医院广场上立起了捐赠箱。

  在病房的走廊上我还遇到一位大娘,她提着一锅花卷、馒头和做好的菜到病房分发给住院的伤员。

  这些人和事让我心痛、让我感动、让我敬佩。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职责、是义务,也习以为常了。而在职责、义务之外是真情、是奉献、是大爱,是人间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生命力。

    (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

相关阅读:

大学生被臭袜子熏晕送医 堪比生化武器
突发性荨麻疹几乎使人丧命
车祸现场急救
专家讲解夏季防雷措施
10种妙法躲开户外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