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坚持抗病毒治疗者少 耐药者逐年增多

  在7月28日第二个世界肝炎日到来之前,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和百时美施贵宝联合主办的“创新·合作·价值”2012世界肝炎日中国肝炎峰会在京举行。会上公布了2012全国慢性乙肝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认知及药物临床应用医生调查结果,以及另一项填补了空白的中国丙肝患者疾病负担调查项目的研究结果。

  针对乙肝治疗的调查结果让人惊讶地发现,医生的认识结果和实际执行出现了“两张皮”现象。对于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初始方案选择,近九成的受调查医生认同“指南”提出的“如条件允许,开始治疗时宜选用抗病毒治疗作用强和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98.79%的受调查医生认为患者使用核苷(酸)类药物进行乙肝治疗需治疗两年以上。

  而在实际临床治疗中,服用非强效低耐药的核苷(酸)类药物的患者超过5成;且坚持治疗两年以上的患者仅45%。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段钟平教授称,首先是经济原因,相对便宜的药往往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但他们没有考虑药物经济学因素,即长期来看,非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发生耐药的几率很高,有些五年后耐药发生率为61%-67%,需要换药或加药,因此更“划不来”。

  而关于丙肝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丙肝患者一次住院平均费用(中位数)为8212.20元,分别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全年收入的34 .25%和117.70%,可见丙肝治疗对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的负担之重。

 

(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