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溯源:老药“消失”高成本之困

  近年来,各大媒体屡屡报道个别品种用药短缺的情况,引起卫生部、药监局等多部门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大家纷纷将注意力放在解决“原料供应不足”与“盈利空间偏低”两大顽疾时,却发现收效不太显著,品种短缺的情况一段时间后即故态复萌,这引发了我们向上游溯源的强烈兴趣,试图通过这次的追踪之旅为业界还原短缺药目前的生存状态,以寻求进一步的解决之道。

  “西地兰缺货约有3年多了,整个行业都在抢货,据说是原料方面存在问题,但具体原因还不太清楚。”“一些疗效显著的老药无端‘消失’,比如己烯雌酚片,医院停止供应已将近1年,现在尚未恢复供应,现在临床只能不用。”“罗痛定片和复方芦丁片原本都是疗效很好的廉价药,不过招标结束后一直找不到厂家供应,而这还只是普药短缺的一个缩影。”与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药剂科主任对话后,记者发现经典廉价药的短缺品种虽不固定,却时有发生,短缺的原因不一而足,医院药剂科对此也颇为无奈。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管理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吴永佩告诉记者,药品短缺问题已持续多年,像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的短缺,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相当普遍的,“而这并非渠道不畅所致,估计根源还是在上游。”吴永佩如是判断。

  质疑普药高利

  今年春节过后,有媒体报道西地兰在广深等地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个别不法商业公司趁机搭售的现象,然而,西地兰短缺在业内早非新鲜事,该药的供应一向比较紧张。人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等手术中必备的血液制品,短缺情形大同小异。

  “西地兰这个药,目前医院库存只够支撑1个月,厂家会不定期地出一批,但每次的量都不大。”该药剂科主任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由于西地兰几乎为每间医院所必备,僧多粥少之下,有医药公司以高价抢货就并不奇怪了。

  但让医院不明白的是,西地兰既不参与招标,零售价为何长期维持在每支3.6元的“生死线”上?普药中所谓的“暴利”成分又有几许?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普药压价风潮越演越烈,有些药的价格之低甚至已超出厂家的承受范围,至于普药是否真的存在“高暴利”,实际上是需要核算清楚的,而不是简单的依赖于价格谈判或者专家讨论的结果。

  去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鱼精蛋白,在多方重视下虽已恢复并扩大生产,但据记者调查发现,该药并未排除在广州各大医院的短缺名单之外,据医院采购员反映,“药是供上了,但还是比较紧张。”

  一般的廉价老药又是怎样的境况?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这类经典廉价老药各有不同的遭遇。拥有自主定价权的老药在提价后往往能存活更久,或改道以药店销售为主,或选择性放弃部分片区,主攻招标价更高的区域,只有被逼进“价格死胡同”的老药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像己烯雌酚片,即使一直供应不上,药剂科也不敢轻易将其剔出医院的药品目录,以防厂家恢复供应时,医院需为被淘汰的药品重新进入目录而大费周折。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