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可能改变人的性格 一项研究表明,抗抑郁药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尽管新的调查认为,由于被调查者仅限于患有严重抑郁症的人群,可能会导致这一发现存在偏差,但抗抑都药仅在重度抑郁症病人身上取得的效果,便比安慰剂要明显得多。
研究发现,与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相比,服用抗抑郁药的参与者不仅减轻了抑郁症状,在性格方面也有较大的改变——特别是没有以前那么神经质了,变得更加外向了。抗抑郁药的功效也许是通过改变病人特有的消极个性特质来实现的。
之前的研究显示,高度的神经质可能带来抑郁风险,另外,与抑郁和严重神经质相关联的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有重叠。适当维生素D或可防癌最近的研究显示,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关。研究发现,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最高的人群比最低的人群,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要降低近40%。
研究提示: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50纳摩尔/升或更高,对结直肠癌有预防作用。研究也比较了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低和高者,与浓度为50~75纳摩尔/升的中等水平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性。
维生素D浓度低于中等水平者与结直肠癌风险增高有关,而维生素D浓度高于75纳摩尔/升者与中等水平者相比,结肠癌的发生风险没有明显降低。治疗性肿瘤疫苗研究启动 最近,一项面向亚洲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治疗性肿瘤疫苗研究启动。 Ⅲ期肺死亡率很高,仍有相当大的治疗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在亚洲,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亚洲病人的遗传学特征在非小细胞肺癌当中具有特殊性。该项研究将评价治疗性肿瘤疫苗是否能够延长患有不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亚洲病人的总生存期。
治疗性癌症疫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表达MUC 1的肿瘤细胞进行识别,并进行靶向治疗。 MUC 1是一种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的抗原,同时也普遍存在于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肿瘤中。
(实习)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