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势延续VS品类微调

  整体:延续增长势头

  经过深入调查及使用专业研究模型计算,我们发现2009年全国零售药店行业总销售规模为1646亿元人民币(包含非药品),比2008年增加182亿元,同比增长12.4%,比2008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

  从分月度的销售来看,2009年全国零售药店的月销售总规模保持在120亿元以上,由于春节假期和短月的原因,2月份是全年销售规模最小的月份;受到各地新医改政策的影响,6月份到8月份,全国药店的销售规模略微偏低。不过,在甲流疫情泛滥等利好因素的促进作用下,全国药店零售规模明显扩大,业内普遍担心的“新医改”对药店行业造成严重冲击的状况并没有出现。

  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受医改政策冲击比较大的主要是降血压药、降血糖药和心脑血管用药等慢性病用药品类,对感冒药、皮肤病药等以零售为主的品类几乎没有影响。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医保覆盖率水平低下、药店的主要顾客群体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人群,无论医保政策怎么变化,对没有医疗保障人群的影响微乎其微。预计2010年全国零售药店总营业规模能继续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水平。

  非药品VS药品:此消彼长

  2009年,全国零售药店药品销售规模达到1292亿元,比2008年增加183亿元,同比增长16.5%。药品是拉动药店营业额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占药店总销售的比重也从2008年的75.7%增加到2009年的78.5%,增加了2.8个百分点;非药品品类销售354亿元,销售规模和2008年基本持平,市场份额明显下降。

  总体看来,中药和西药各占全国药店药品销售总额的一半左右:2009年,全国零售药店化学药品销售645亿元,同比增长17.5%,其增速略快于中药;中药零售总额为647亿元。其中,中成药522亿元,同比增长13%,占药品销售额的40%左右,份额略有下降;中药材销售125亿元,在三大类药品中增长最快,同比增幅达到27.6%,2009年的甲型流感疫情对药材的销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全国药店经营的非药品类别中,保健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占据较大比重——2009年,这3类产品占据药店非药品销售额的82%。其中,保健品占药店非药品销售额的45%,医疗器械占25%,比2008年都提高了2个百分点;而化妆品占非药品销售额的比重持续下降,从2007年的15%下降到了12%。从化妆品在药店的份额变化来看,近年来较为热门的“药妆店”概念在国内并没有取得明显成功。

  处方药类:小幅上升

  2009年,全国零售药店OTC药品销售629亿元,同比增长13.5%,占药品销售总额的49%左右。与2008年相比较,OTC药品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处方药销售538亿元,同比增长17.5%,处方药的同比增速比OTC品药快了4个百分点,因此处方药的市场份额小幅上升。

  重磅级品类的变化

  从销售规模来看,年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品类有感冒药、药材和营养补充剂3大类,抗感染药、心脑血管药和胃肠道用药3类药品的零售规模也达到90亿元,以上6类药品合计占全国药店销售总额的40%左右。销售规模前10位的品类则合计占据56%的份额,前20位品类合计份额接近80%。

  从同比增长率来看,感冒药、药材、降血压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药、肝胆用药和抗过敏药等7类药品的同比增长率在20%以上,是零售市场发展比较好的品类。这些品类中,感冒药、药材、免疫调节药与“甲流”疫情有密切关系,随着人们对“甲流”的恐慌心理逐渐平息,预计2010年这几类药品的增长率会有所回落。传统的主要OTC品类中,营养补充剂、皮肤病用药、妇科用药等类别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参看下表)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