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膏”原是非药品


  标示为保健用品的“痔疮膏”,名称却暗示产品具有治疗痔疮的疗效,市民如果发现药店摆卖此类“非药品”,可拨打电话“6618476”举报。12月23日,在新会今古洲和天马村等城乡结合部的药店,新会区药监局开展严查“非药品”专项整治行动。

  “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群众使用后,要么没有作用,要么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不仅延误患者及时接受正规治疗的时间,加重其经济负担,而且严重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

  检查中,记者发现,多数药店下架了“非药品”,药监工作人员基本没有“收获”。“我们的专项行动从现在开始严查到本月底,市民如果发现药店摆卖‘非药品’,可拨打电话‘6618476’举报。”新会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罗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次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有“非药品”冒充的产品,一律予以暂停销售,并按职能分类进行处理。 (本报记者 冯瑶君 通讯员 钟桐茂)

  □相关链接

  什么是“非药品”

  “非药品”是指没取得药品的批准文号,声称能预防和治疗诊断人的疾病,并规定它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的物质。“非药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名称与药品名称相同或相似。二是包装与药品包装相似。三是在标签、说明书或者广告上宣称具有功能主治或药用疗效。四是随意添加药物成分。

(实习)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