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世界帕金森病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了这一大型公益活动,会上,市科委、清华大学向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临床合作伙伴捐赠了50套脑起搏器。
清华大学副校长程建平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我国有帕金森病患者近250万人,该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脑起搏器是20世纪末期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目前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疗法。全世界已有8万多名患者植入脑起搏器。
此次研制的脑起搏器,是由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李路明组织研究团队,将载人航天高科技应用于脑起搏器研发、历经10年攻关研制而成。现已在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完成40例临床试验,疗效显著。国产脑起搏器的研发成功,让帕金森病患者从此“不再四肢乱颤”。
在大脑中植入电极
脑起搏器是将电极植入大脑的特定部位,通过慢性电刺激达到治疗效果,它不损伤脑组织,是一种可逆的神经调节治疗方法。
“开机,加压!”因为大脑中“植入”了一个直径1.2毫米的铂铱合金电极,体外程控仪一遥控,在患者大脑中“发号施令”的脑起搏器就开始工作,帕金森患者像接收到了神奇的信号,瞬间,处于抖动的部位就停止震颤……
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路明教授让记者观看了帕金森患者植入脑起搏器前后对比的录像资料,并向记者讲起了它的工作原理。
脑起搏器在医学上被称为“脑深部电刺激器”,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一种。其工作机理是将电极植入大脑的特定部位,通过慢性电刺激达到治疗效果。它不损伤脑组织,也不影响今后其他新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可逆的神经调节方法。诞生至今,它已经帮助成千上万帕金森病、癫痫、抑郁等患者重归健康生活,被誉为20世纪末“神经外科医疗器械的大飞机”。
脑起搏器包括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延长导线和电极,以及用于遥测、程控的体外程控仪。脑起搏器的刺激方案可以通过体外仪器调控,随时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以找到最佳刺激触点。
按作用靶点区分,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目前已有脑深部刺激、脊髓刺激、迷走神经刺激、骶神经刺激、膈神经刺激等多种治疗模式;按治疗疾病区分,对帕金森病、疼痛、癫痫、膀胱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高血压、肥胖等疾病有巨大的临床治疗意义。各类神经刺激器的功能和结构是类似的,突破了脑起搏器关键技术,有望以点带面,形成一系列的神经刺激器的国产化。
李路明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日渐关注,高端医疗产品正在日益走进百姓的生活。进入21世纪以来,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和支架、接受CT和MRI检查,已经非常普遍。我国的神经失调患者数量庞大,总数达5000万之多,从人口基数和发病率统计出发,我国植入式神经刺激疗法的适应症病人总体规模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