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能导管”可自动释放抗菌物质

  自本周三开幕的会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科学会议,包含了在科学和其他领域的近8600项新发明报告。在宾夕法尼亚会展中心和市中心酒店,有近14000科学家及其他人员关注这项智能导管的报告。

  报告发言人DipankarKoley博士说,“智能导管”技术用于开发留置在血管和尿道的导管。Koley的报告内容是关于这项技术的早期研发工作,他说,“仅美国每年就报告有约150万例医疗卫生相关感染,导致9万9千例死亡和超过450亿美元的额外卫生保健支出。”“以尿路感染为例,这是在急症护理医院和长期看护机构中最常见的护理相关的感染,我们的智能导管就是为了这项需求应运而生的”。

  Koley是密歇根大学MarkMeyerhoff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该研究组成员包括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ChuanwuXi博士和JianfengWu博士,他们称这个新的导管装置为“电调控的智能导管”。他解释到,细菌感染可以开始于导管的表面,这些弹性软管一般用于给药和其他目的而置入人体血管内,以及用于导尿而置入患者的尿道。每年有300万的导尿管需要留置,有些只是暂时性的,例如在手术过程中。有些患者则需要长期置管,例如进行肾脏透析的患者,以及在重症监护室和长期看护机构住院的患者。其中许多是体弱或危重的患者。因此需要在卫生保健机构做大量的工作以预防导管相关感染。

  他说,目前已开发出可以释放抗菌物质的抗感染导管。然而,这些是“非智能导管”,持续的释放抗菌物质,不久就会耗尽从而失去其抗感染作用。新型的智能导管可以在感染开始时被感知,随后再释放其抗菌物质-一氧化氮(NO)。

  在一项为期7天的实验室试验里,测试的导管一直在持续释放NO,Koley及其同事相信这种释放作用可以持续数周。智能导管通过化学作用感知导管周围的pH变化或酸碱环境。当在导管上粘附形成膜状的细菌达到临界值时,会产生特定的改变信号。这时,导管“启动”释放一氧化氮,破坏细菌生物膜并制止感染。随后又会转换至“关闭”状态,保持其一氧化氮生成原料的储备。

(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