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台湾“用药行为暨用药习惯”调查结果,发现台湾人爱吃止痛药,却有近2成的民众表示不分症状,不管是头痛、牙疼、感冒或生理期不适,通通一药到底,显示台湾人在正确使用止痛药的认知仍有待加强。
陈俊良药师解释,引发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并非所有的疼痛,都能靠吃止痛药来解决,不同的疼痛,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千万不可认为全部的疼痛都可以用吃止痛药来解决,唯有了解疼痛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才是解决之道。
否则,身体的病痛不仅没改善,还有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适时地谘询药师提供专业的用药和看诊建议,不但节省医疗资源,同时对用药更有保障。市售常见止痛药的药品,可分为2类:
1.乙酰胺酚(Acetaminophen)
即市售普拿疼,它有止痛、退烧效果,但无消炎作用,虽说无胃肠方面的副作用但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毒性,所以要按照建议剂量来使用,若不是发炎引起的疼痛或发烧,使用这类的止痛药就有不错的效果。而所谓「加强锭」则是加了少量的咖啡因来增加止痛效果,但原来的止痛成分剂量不变。
2.非类固醇类抗发炎药物(NSAIDs)
虽然不是类固醇,但具有跟类固醇一样的消炎作用,也就是民众俗称的「消炎药」,跟抗生素(抵抗细菌的感染)不同,这类药普遍使用在轻微的发炎、支气管炎、扁桃腺炎造成的疼痛,或者是关节扭伤、僵直性脊椎炎、急性痛风等,但如果有胃溃疡、胃肠及肾脏功能较差的人,则要小心使用。
这类药对很多人来说有点陌生,其实市售常见的止痛药,除了乙酰氨酚类以外,几乎都算是非类固醇类的消炎止痛药。
止痛药其实是指示药
陈俊良药师进一步指出,民众常误会市面上常见的普拿疼、感冒糖浆等属于成药,但其实这些是“指示药”,虽然不需经由医师的处方就可购买使用,但购买前仍建议告知不适症状,药师也会主动告知必要的用药资讯,并推荐适当的合法药品,购买时也要注意外包装上注明的“许可证号”,并且须有“医师药师药剂生指示药品”的标示,确保用药安全。
使用任何止痛药注意剂量
“药物”并非万能,只能短暂性地缓解疾病的各种症状,不可过度依赖,使用任何止痛药物皆需遵循建议剂量,每日服用的剂量亦不能超过药品仿单上的建议用量,唯有正确而适度地使用止痛药,才能迅速缓解疼痛,也保障用药安全。
同时呼吁民众,如果有需要同时使用不同药物,必需要先谘询医师、药师,避免用药过量的问题。若身体持续疼痛则应寻求专业医师诊治,找出疼痛原因对症治疗,一味地使用止痛药,反而遮蔽病情,延误医疗时机。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