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用药牢记5个“不”

  冬季难免有些不舒服,这时我们需要用上药物。学会科学用药,懂得用药5个“不”,不让“良药”变“毒药”。

  1、药物不能用牛奶送服

  有些药物,如四环素等与牛奶同服时会降低药物的吸收量。喝牛奶和服药的时间最好相隔2小时。

  2、不宜用热水服用的三类药物

  1)助消化类

  如多酶片、酵母片等,此类药中的酶是活性蛋白质,遇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应有的催化剂作用。

  2)维生素C

  是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遇热后易还原而失去药效。

  3)止咳糖浆类

  止咳药溶解在糖浆里,覆盖在发炎的咽部粘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能减轻粘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粘膜稠度,不能生成保护性薄膜。

  3、服药期间不能喝酒

  服药时喝酒危害大,因为酒中含有浓度不等的酒精。服药时饮酒可与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服用阿司匹林时饮酒会增强阿司匹林对胃的刺激作用,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酒精能加大安眠药的镇静作用,可能引起昏迷;酒后服头孢类抗生素会抑制肝脏对酒精的分解,导致呼吸困难或血压骤降。

  4、抗生素和活菌药不要同时服用

  由于抗菌药具有杀菌或者抑菌作用,如果在服活菌制剂的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很可能使这些对人体有益的细菌遭到破坏或杀灭,导致疗效降低甚至无效。建议两者间隔2个小时错开服用。酸奶等奶制品也含益生菌,服用抗菌药前后半小时左右也不宜吃。

  5、感冒药、退烧药、镇痛药不要同时使用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成分,在许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都有。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或吃退烧药的同时又吃了止痛药,容易导致过量中毒。扑热息痛短期服用过量即可以造成急性肝损伤,损伤严重时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