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用药安全存在严重误区

  背景:

  2014年“全国安全用药月”已于近期启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我国居民用药安全存严重误区。每年我国约40万人因医疗损害事件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为不安全用药所致。

  一份来自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者表示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超过三成受访者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调查还显示,农民群体不安全用药的问题更为突出,安全意识也明显低于城市人群。34%的受访农民不知道药品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分,70%则表示不能坚持按疗程服用药品。

  专家点评:

  中国药学会安全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药师周筱青认为,目前居民自我药疗主要还是凭经验,医药知识非常匮乏。有时看似问题很小,看大家都这样用也没事,但往往却为重大药害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相关链接:

  自我药疗

  如何保证安全

  所谓自我药疗是指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例如感冒、咳嗽、疼痛等。

  用药的基本原则不是单一看效果,而是看效果与风险之比,这个比值越大越好。例如,对有生命危险的病人,使用疗效好,但不良反应大的药物是可以的,也是值得的;对于毫无危险且能逐渐自愈的疾病也用这类药就不值得了。

  自我药疗如何保证安全?患者首先应当确诊自己得的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自我感觉或某一症状就随便用药。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而不能简单地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共有的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镇痛药,不但不能缓解病情,反而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是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证、不良反应等,医生们常讲的“首选药”和“二线药”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解热镇痛药就有许多种类,对于一般感冒引起的头疼、关节痛、神经痛、痛经,可选用芬必得、必理通、散利通、阿司匹林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肠胃痉挛引起的腹痛可选用654-2、颠茄、阿托品等其中任何一种。如果将前一类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腹痛,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反之亦然。

  另外,有人盲目地认为价钱贵的药就是好药,其实不然,因为药物的价格是由其本身的来源、成本、生产的产量以及生产的厂家来决定的。贵不等于好,关键在于要对症。

  特别提醒:

  俗话说“小病去药店,大病上医院”。所有的“大病”都不适合自我药疗,尽管这些疾病本身可能为生活中的常见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肝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肾病等。这些“大病”是需要专科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后给出合理的处方,患者应根据医生处方用药。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