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家庭用药,怎样合理又安全?上周末,上海市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博士与市民分享家庭用药中的安全须知。
警惕药源性疾病
有些药物,治病也致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死亡人口中有1/3死于用药不当。在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有250多万人,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1%-26%。因药死亡者近20万人。其中,药物瘾癖、致畸、致盲、肝肾损害、致细胞突变等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已达30%。
所谓药源性疾病,指有些药物成为疾病因子,损害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如,氯丙嗪、四环素等引起药源性肝病,某些抗生素致药源性肾病等。有的与药物用量有关,可预测;有的与剂量无关,难预测;有的则因长期用药,致机体依赖或反馈性抑制。所以,日常用药时,要特别警惕药源性疾病。
特殊人群的服药安全
药品上市经过严格审批,为什么还会有不良反应?杜文民指出,用药者存在个体差异;一种药物有多种药理作用;不同药物间相互影响;而药物审批依据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均有局限性。那些发生率低、潜伏期长的不良反应,审批时不可能被发现,长期应用才逐渐显现。因此,对特殊人群特殊药物,更要遵守“安全守则”:
■高血压患者,必须终身、按时服药。时服时停,频繁换药,不如不治。
■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感冒,病毒性感染无需抗生素。
■老年人用药,尽量避免多种药品同时服用;给药途径以口服为主,静脉注射慎用;不用损害肝肾的药物,如四环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给自己开药方,慎用止痛剂;不宜长时期用一种药物,除终身用药的慢性病。
■少年儿童,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给药间隙不宜过长;药量,应按体重及体表面积计药;以口服药,为主。
药箱上贴好用药常识
家家常备小药箱,别忘了在上面贴一张日常用药小常识:
■遵照医嘱,不随意加减剂量及服药次数。
■正确服用不同剂型药品:胶囊,均应整粒吞服;肠衣片,不可嚼碎或溶化后服;控释片、缓释片、多层片,必须整片吞服,否则破坏结构,影响疗效;泡腾片、咀嚼片,用水溶解或嚼碎后服,以增加吸收面积,见效快。
■服药时间:空腹服药,指餐前1小时服;餐前或餐后,应该餐前、餐后半小时;睡前服药,在睡前半小时;中药溶剂或成药,一般宜早、晚空腹服。
■用开水至少100毫升以上,送服。
■不宜躺着服药。
(实习)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