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几片小麦胚芽油,外加深海鱼油、螺旋藻,上班闲暇时再来点泡腾片,补充点各色维生素,这似乎是目前许多白领生活的真实写照。由此,一个新的族群———“药丸族”也诞生了。然而无论是食用那些食字号的保健品,抑或是花样繁多的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提升免疫力的小药丸,吃多了对于人体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想通过‘药丸’来保持精力充沛、摆脱亚健康状态的人们一定要谨记一点,那就是补充的这些物质必须是自身真正缺乏的,如果本身并不缺乏却超大剂量地补充,可能未见其利反而先见其害。过犹不及这句老话,放在药丸族身上同样适用。”广医二院营养科罗羽、广医三院营养科主治营养师曾青山均表示道。
真相
国人最缺的是钙和B族维生素
相对一些“高危”的脂溶性维生素,一些水溶性的维生素则相对安全一些,但是也切忌大剂量地补充。根据最新的国家营养学调查显示,我国人民最为缺乏的营养成分为钙及维生素B族。其中普遍人群钙的摄入量还不到推荐摄入量的一半,可以说补钙才是相对来说的当务之急。目前的钙片大多为600m g一片,一般两天吃一片,外加每天一杯250毫升的牛奶,就能满足钙摄入量的基本需要。
至于维护神经系统功能、缓解脂溢性皮炎、促进上皮组织生长的维生素B族,也是国人相对缺乏的营养物质。“虽然维生素B族,是水溶性营养物质,摄入量稍高时,人体可以自行将其通过尿液等体液排出体外,因此,它们可以称得上是相对安全的营养物质。但维生素B族补充时,也要注意按照推荐的摄入量来进行补充。尤其是维生素B族一共有B1、B2、B6、B12等七八种之多,因此,在补充符合维生素B时,也要注意自己究竟缺乏的是哪一种维生素B,有针对性地缺什么补什么。因为大剂量地补充V B,同样也会带来恶性、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的不良反应。”
欧盟、美国等国家都拟要求维生素类产品标签上要注明警示语:“维生素不能代替均衡健康的饮食,服用过量维生素对健康有害。”这种做法很值得效法。
综述
“药丸族”大有人在
在天河区某高尚写字楼工作的刘小姐就是一位对保健品依赖的女白领。自从听朋友介绍了小麦胚芽油(实为维生素E加硒)等保健品能够帮助提升抵抗力、解决疲劳后,就开始痴迷地使用这些保健药品。“关键是这些保健品的总类太多了,一会推出什么葛根、葡萄籽,一会又有卵磷脂、深海鱼油、鱼肝油。就这样,再加上名目繁多的维生素,叶酸,就这么不知不觉间服用三年多时间(的各种药丸)。”刘小姐表示,在起初时间段,这些物质确实给她带来了充沛、旺盛的精力,但当她决定拒绝再做“药丸族”时,却总有种欲罢不能的心理和身体上的依赖。因为摆脱这些营养品后,充沛的精力立即就不见了。在都市人群中,类似刘小姐这样以“药丸”为生的大有人在。
“药丸”营养不如天然食物
单就营养学角度而言,罗羽说,他并不主张人们过多食用保健品。在他看来,最好的营养补充途径还是天然食物,天然食物里,营养成分比较全面,另外就是药丸里面含有的营养物质效果与天然食物之间还是不能媲美的。药丸是单纯的营养物质,天然食物含有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能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天然食物还含有许多目前未被人们发现的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这些东西,在保健品里,是不可能存在的。”
滥用药丸会形成“药丸”依赖
比如泡腾片,主要成分就是V C,而橙、猕猴桃、柑橘等天然食物中则不仅含有维生素C,还含有促进维生素C吸收的维生素P。长期服用高浓度营养成分的保健品,身体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一旦停止服用,恢复到正常饮食后,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相对正常人而言,即便他们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并不缺乏,但由于身体一直处于高浓度状态,摆脱药丸以后,还是会出现不适应,其实就是一种相对缺乏的症状,也可以说是形成了依赖。”
一般而言,营养学专家是不会推荐正常人群去吃药丸的,除非发现有某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状,可以适量地补充。“人们在正常膳食、全面合理的基础上,一般就能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标准。”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