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有关家庭用药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有七成以上的过期药被扔进垃圾箱,超五成的居民凭经验用药。昨天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宋立刚在接受采访时称,类似现象在本市也较突出,市民用药不要太随意。
家庭药箱存在严重问题
近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等部门公布的2009年中国家庭药箱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家庭药箱的普及率较高,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备有药箱或者常备药品,以应对常见病、慢性病或突发疾病。然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居民对家庭药箱的管理及使用的问题却依然严重,主要体现在药箱的管理、药物的储存、过期药处理及用药方式等方面。有近六成的居民不知道要将药品按照不同的使用方法储存,而超五成的居民凭经验用药,居错误用药行为的榜首。在居民家庭的常备药品中,常见疾病用药如感冒药、止痛药、腹泻药等的储备比例最高,达到86.5%,其次是外用药和保健品。此外,对待过期药问题,感觉药没变质就继续用的占8.9%,卖给收药药贩的占1.5%,集中扔到社区或药店过期药品回收箱的占20.5%,而选择扔到垃圾箱的则占69.1%。
过期药随意丢弃造成二次流通
据宋立刚介绍,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对公众用药做过调查,发现一些市民将过期失效药品随手扔进垃圾箱,这样做可能会造成过期药二次市场流通,最终被卖到不明真相的患者手中。据了解,除了一些不法分子从百姓手中收购药品,也有一些人专门从垃圾堆里挑拣被扔掉的药品,并将其二次利用。有的是直接销售,也有的是改换包装,给过期药“穿新衣”。被丢弃的药品既有过期药也有不明身份药,如服用轻者延误患者病情,严重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一定要到正规药店和医疗机构购买药品,并对非法渠道销售的药品说“不”。
吃药买药切忌跟着感觉走
很多市民吃药、买药,都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这正是用药一大忌。宋立刚认为,市民所谓的经验,一种是从广告途径获取的,并非专业,有的还带有商家误导成分;第二种是百姓之间的言传身教,而这些经验都没有经过科学考验,“这药吃了对他有效,对你不一定有效,而且可能会起反作用。”第三种是自己吃药的经验,可是疾病不是一成不变的,上次吃这种药管用,这次可能就没有效了。宋立刚举例称,比如感冒用药,感冒分很多种,用药也是不一样的,可是很多人一感冒就自己凭着感觉和经验服药,甚至一感冒就吃抗生素。其实,如属于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即使是一种感冒,具有同样的症状,不同人群用药也是不一样的,儿童、青年和老人、孕妇等所使用的药品都不同,吃的不对可能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所以不能凭着感觉和经验自己随便吃药。
宋立刚提醒广大市民,生病的时候一定要找专业的医院就诊,由医生指导用药。使用抗生素类药品时,尽量遵循“能口服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原则。
(实习)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