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吃中药不怕苦

  口服中药汤剂比丸剂、膏剂、散剂、片剂等有吸收快、见效迅速的特点。但汤药苦口,难以下咽,所以有人在服汤药时加食糖减轻苦味。虽然这样可使汤药易服,但是药效却受到影响,甚至大为降低。那么,怎样才能让汤药苦味减少了不影响药效呢?


  首先,中药熬好以后,将药汤凉一段时间。人口腔内的温度一般在36.2℃至37.4℃之间,此温度时味觉神经最灵敏。如所服汤药的温度与口腔温度一致,则汤药的苦味也就最明显。故服汤药时,最好待药液温度降至36℃以下时饮用,一般可掌握在20—30℃之间,此时饮服汤药苦味及异味最轻。

  其次,饮服时,迅速将药液含至舌根部咽下。因为舌尖部对味觉最为敏感,减少汤药与舌尖部的接触和在口中的停留时间,也会使你觉得苦味大减。

  第三,服完中药后,要及时喝些温开水,既有助于胃肠对药物更好的吸收,又可清除口腔中残留汤药

(实习)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