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用药三大误区

  现在,到药店买药就像到菜市场买菜一样方便,但是在方便的背后,却存在着大多数人不懂药理知识的安全隐患,而孩子,往往成为了其中的主要受害者。在医院里,医生时常能接诊因误吃药或吃错药的孩子,重则导致中毒性耳聋等残疾,轻则也会带来数日的身体反应。在此为大家列举了三种在临床中常见的家长用药误区,给各位爸爸妈妈提个醒:不经意的一个行为,很可能就会造成孩子的身体伤害。

  误区一:大颗的胶囊拆开用水泡着喝很多爸爸妈妈担心胶囊太大会卡着孩子喉咙,就擅自把胶囊拆开,用药粉拌着米饭或是泡着开水给孩子喝。也有的大人误认为胶囊的膜片是糖衣,会影响药物吸收,为了让孩子病快点好,就倒出药粉让孩子直接服用。

  实际上,很多药品采用胶囊包装是有讲究的,是一种缓控释剂,可以克服常规制剂血药浓度起伏大、不良反应多等缺点,帮助药品持续数小时在体内存留,并控制药品吸收时间。同时,也能减少药物对孩子娇嫩的肠胃消化道的刺激。

  误区二:把成人药擅自减半给孩子吃孩子发烧咳嗽了,自己吃阿莫西林很快就好了,擅自把药片掰开,给孩子吃一半。结果,很可能造成对青霉素过敏的孩子,出现皮疹、浑身瘙痒、大小便失禁等现象。

  国内出产的青霉素含杂质较高,不管是口服或注射都应先做皮试。同时,不同年龄的孩子服用药物的剂量都有严格限制,有的是可服成人单片药剂量的三分之一片,有的是四分之一。即使是儿科医生给自己的孩子应急服药,也往往是用勺子刮取成人药片,酌情定剂量。家长应给孩子服用儿童药品,尽可能地减少反应。误区三:牛奶、果汁送服药丸

  孩子吃药一哭闹,家长往往会用孩子喜欢吃的食物哄骗,有的是牛奶,有的是果汁等。牛奶含钙量很高,而果汁中含有各种维生素,这些都有可能中和药品的成分,影响药效。现在,只有少数例如头孢克洛、头孢地尼等儿童制剂药品,经特殊加工后可用果汁等饮料送服。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药品都应严格用温开水送服,有的药品甚至太烫的开水也会影响其药效。

  孩子很容易误服一些颜色鲜艳的药物,一旦发现孩子误服了药,应立即采取以下两种应急措施。

  首先迫使药物被呕吐出来,减少体内残留,家长可让孩子低头,用手指刺激孩子咽部使其有呕吐感,幼小的儿童要注意防止其被呕吐物窒息。其次迅速判断误服的药物类别,误服强碱类药物,可服用食醋、柠檬汁、橘子汁等来中和;误服强酸类药物,可使用肥皂水、生蛋清来保护胃黏膜;误把碘酒当作咳嗽药水喝去,可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以阻止人体对碘的吸收;若喝了花露水、驱蚊药水,可让小孩多喝浓茶水,用茶叶中的鞣酸来解毒。

  最后提醒家长,当发现孩子误服药后最好立即去医院,同时将误服药物的药瓶带上,以便医生判断病情,快速采取对应措施。

(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