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中风很多是药闹的

  一到盛夏,随着气温的“节节攀升”,中风病人也明显增多。这种“热中风”除了与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血管硬化等高危因素有关外,高温天用药不当也是一个诱因。

  降压类药物:夏季人体血压不太稳定,若服药剂量过大或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会使血压在短时间里突然大幅度下降,导致脑部血供不足,血流缓慢,血液易于凝集。

  那些已有脑动脉硬化、动脉内膜表面粗糙不平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形成脑血栓,堵塞血管,招致缺血性脑中风。因此,夏天用降压药,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合理用药,使血压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

  利尿类药物:速尿、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若使用利尿类药物剂量过大,尿液排出增多,易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可导致血液浓缩,黏滞性增加,易导致脑血栓形成。

  镇静催眠药: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易发生“情绪中暑”。常有情绪烦躁、内心烘热、头脑糊涂、夜间不能入睡。若盲目服用安定与巴比妥类药物,均有抑制大脑皮质、扩张血管等作用,如果用量较大,会促使血压过度下降,易引起缺血性中风。

  滋补保健药物:如需进补,重点应补阴,而补阳药如鹿茸、海狗,补气药如人参、黄芪不宜用。因为服用人参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心悸,使病情加重。患有高血压的人,如长期服用,更有发生脑血管破裂的可能。

  因此,在盛夏季节服药应格外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家人在服药后出现头痛、头昏、肢体乏力等不适时,切勿掉以轻心,不能误认为是“感冒、中暑”或休息不好,应在第一时间送到医院,以免耽误病情。

(实习)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