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用药的安全底线等2则

  良好的用药习惯,不仅能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是安全用药的关键所在。您不妨通过下面的测试,看一看自己用药的安全系数到底有多少。

  I.您清楚自己对哪些药物过敏吗?

  久知道(3分)B.知道一部分(2分)C.不知道(1分)

  点评:患者自己及家人应当牢记药物过敏史,确保用药安全,药物过敏反应主要症状有皮疹、红斑、腹泻、哮喘、发热、荨麻疹,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较易引起药物过敏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镇静催眠药(巴比妥、水合氯醛)以及各种疫苗。

  2.你是否曾为增强疗效而自行力D大服药剂量?

  A.经常(1分)B.有时(2分)C.从不(3分)

  点评:这可是一个许多人都有的坏习惯,认为这样病可以好得快。但是要知道,用药剂量过大尤其是长期大剂量用药,会加大毒性反应的几率,对用药者造成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消化、血液系统,过量滥用药物的行为,会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过高,严重的会在肾脏内发生结晶、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可见,滥加药物剂量是导致药物性肝肾损害的罪魁祸首。为了你的健康,请立即改掉这个坏毛病。

  3.在用药时,你是否有频繁更换药物的习惯?

  A.经常(1分)B.偶尔(2分)C.从不(3分)

  点评:药物在人体发挥治疗作用,需要持续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过高会引起较多毒副作用,过低又达不到所需的有效治疗浓度。如果治疗时频繁更换药物,非但不能有效地治疗疾病,而且容易产生机体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治疗上只会“南辕北辙”。

  4.你能够准确说出阿司匹林、扑尔敏、六神丸这些常用药品的主要副作用吗?

  A.能够(3分)B.可以说出一部分(2分)C.不能(1分)

  点评:药物都有副作用,是指在用药治疗疾病时,相伴随出现的不适反应,所以是难以避免的,患者也不要误认为是病情的加重而有心理负担。对于常用药品的主要副作用,应当牢记,如服用了抗过敏药物“扑尔敏”后,可引起嗜睡,这时就不能驾驶车辆或高空作业等等。

  5.你家里的内服和外用药品,是否分开存放?

  A.分开(3分)B.有的分开了(2分)C.混放(1分)

  点评: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你家中存放药品是否存在隐患。家庭中科学合理地存放药品,应当选择通风阴凉的场所,做到内服药和外用药分开,安眠药物、毒性药物单独放置,家里有儿童的,尤其要注意,药品最好存放在高处或加锁保管。

  6.对于过期药品,你通常是如何处理的?

  A.全部扔掉(3分)B.留下外观完好的(2分)C.继续使用(1分)

  点评:坚决而及时地清理掉家中的过期、失效药品是确保你有效、合理药疗的重要一环。如果发现你的药品出现如下的情况,那么立即把它扔掉:如药品有效期已过,口服液出现漏液和酸败,药片发生了裂片、变色或霉变,气雾剂喷不出药雾,橡皮膏药失去黏性,眼药水开封使用超过一个月,包装已经破损的消毒敷料等等,都应及时弃掉,为健康扫除隐患。

  7. 当发现广告中有一种药品能治疗你的疾病,你通常是:

  A.马上买来使用(1分)B.向熟人打听(2分)C.找医生咨询(3分)

  点评:通过药品的商业名称,或者简单依照一些药品广告而自行地“望名用药”,是十分不可靠的。比如药店里几种名称不同的药品,就有可能是化学成分相同或相近的药物。如果盲目联合使用,势必出现毒副作用;又如胃病种类很多,简单地根据药品的商业名称叫“胃XX”或药品广告中宣传其可以治疗胃痛,就使用该药来治你的胃病,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临床医生,详细地咨询一下,然后严格依照医嘱使用。

  8.你能够读懂一般常用药品的使用说明书吗?

  丸能够(3分)B.能读懂一部分(2分)C.不能(1分)

  点评:弄清药品说明书上的主要内容是安全用药的重要方面。药品说明书上的有效期、用法用量、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注意事项、贮藏方法等项目,都是你应当了解和掌握的方面。尤其是里面特别标明的幼儿、老人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必须认真了解。

  9.你是否有干吞药片的习惯,或常使用茶水、酒、饮料送服药物?

  A.经常这样(1分)B.有时(2分)C.从不(3分)

  点评:除了特殊情况下(如紧急创伤,应使用白酒送服“云南白药”),服药最好多饮用温热的白开水。多饮白开水既能避免茶水等破坏药物成分的弊端,又可防止干吞药片,可能灼伤食道甚至在体内析出结晶形成结石等不良后果。而且给胃中补充足量的水,还有利于药片稳定地溶解吸收。

  10.你经常使用安眠药或去痛片吗?

  A.经常(1分)B.有时(2分)C.很少(3分)

  点评:滥用镇静催眠以及解热镇痛药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滥用者容易产生对药物在躯体及精神上的依赖性,一旦断药则表现出萎靡不振、疲惫无力等不适症状,这就是所谓的“药瘾”。患者应牢记使用此类镇静催眠、解热镇痛药物,以及其他可成瘾的药物(如部分镇咳药物)时,应当对症适时使用,切莫盲目滥用导致不良后果。

  总结:

  将各题得分相加,得出总分,得分越高,说明你用药的安全系数也越高。

  总分在25分以上者。你具有较好的用药习惯,你的日常用药是安全有效的。

  总分在19—24分之间者。你的用药习惯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以后应注意改正它们。

  总分在18分以下者,你的用药习惯令人担忧,如不立即改正,会严重损害你的健康。

  (摘自《北京青年报》2004.2.28罗志/文)脱衣事件成了“名案”

  北京市首例患者状告医院侵犯隐私权案开庭时,就被各方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去年4月,女青年晓文到医院拍X线片,被一男性医生“勒令”脱光上衣,裸露上身进行检查。晓文这样描述:一名男医生要她连胸罩一起将上衣全部脱光后检查,因为她从来没有拍过X线片,只好照着医生说的做了。当时医生只说了3句话:“把衣服脱了。”“,快脱。”“全脱。”后来,晓文听说拍片可以不脱光衣服,感到非常委屈。她以医院侵犯了她的隐私权、知情权为由,将医院告上法庭。

  经过两次庭审,法院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是有别于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此时医生处于特殊地位,有权对病人进行病情检查,在检查中,医生没有违反任何“禁止性”规定,因此不构成对患者隐私权的侵犯,驳回了晓文的诉讼请求,但同时也提出了“医院改进服务”的司法建议。

  晓文在法庭上哭了,她不明白,难道一位未婚女青年在陌生男性面前,被“勒令”裸露上身还不算侵犯个人隐私?

  法律审理告一段落,但引出的问题却一直难以平复。

  患者希望得到医生的尊重很难吗

  记者问晓文:“你知道医生为你检查时,有时需要暴露部分身体吗?”

  晓文情绪很激动:“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我是个未婚女性,他态度那么不好,我就是觉得他不尊重病人。”

  患者在医生面前有没有隐私?碰到需要暴露身体某些部位,特别是隐秘部位时,患者希望医生怎么做?记者采访了有同样经历的患者。

  “这有什么,让脱就脱,医生也是为了诊断需要,在医生面前病人无稳私。”刘女士说。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脱,结果他们说,你虽然穿着纯棉内衣,但是上面有油漆写的字,会影响检查效果。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样做,但医院的解释不够细。”张女士说。

  其他患者的回答更加热闹。

  “医生见得多了,你那点隐私在医生面前算个啥?”

  “检查就包括望、触、听、闻,该查什么部位就查什么部位,该怎么暴露就怎么暴露。难道希望医生回到悬线切脉的年代吗?”

  也有患者提建设性意见:

  “隐私对病人很重要,病人虽然是求助于医生,但医患之间人格上是平等的,医生应当尊重患者。”

  “病人就医时,医院不仅仅应该为他们减少生理痛苦,也要减少心理痛苦。这难道就那么难做吗?”

  医生们是怎么看怎么做的

  郎景和,一位优秀的夕王产科专家。他阐述医生的哲学时这样说,医生是这样一种人,即使他再无能,病人也会把他当圣贤。所以,病人再年少,医生也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他;老人再年老,医生也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关照他。

  郎景和也是一位男性的妇产科医生,当有人问他是不是经常遇到尴尬时,他说,其实很少,只是在个别时候,他叫号时,有的病人就在眼前,但看到是男医生就不回答,等着换人。“遇到特别不愿意的病人,我会把她们引荐给女医生。”

  也许因为找郎景和这样的专家看病不容易,在这样的“大牌”专家面前,病人担心暴露隐私的心理负担要小得多。那么面对年轻大夫的时候,又会是什么情形呢?

  周宁博士,解放军304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他每天要面对三四十位门诊病人,他有没有遇到尴尬?遇到隐私的尴尬问题?

  周宁:有时候有,但不多,这可能和大城市人群文化程度普遍比较高有关。也有人看到我是男医生就提出能否换人,我就对她们说:“好吧,我给你推荐一位女医生,她的技术比我还好。”问题就解决下

  其实,国外妇产科的男医生是很多的,因为妇产科很辛苦,需要体力,国外医生的淘汰是很残酷的,到了主任、教授一级,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他们遇到的尴尬就很少,可能与患者的文化知识结构有关。我们遇到问题多的,往往是一些流动人口。

  记者:遇到一些敏感问题,您一般怎么处理?

  周宁:这首先要强调医生的动机。如果医生为病人服务没有私心杂念,他就一定会按照程序来做的。比如我们科里年轻的男医生给病人看病,需要检查敏感部位时,我们就要提醒他,一定要有第三者,最好是女性在场,可以是护士,也可以请病人的家属进来。医生本人的言谈举止非常重要,有没有杂念,是能够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来的。医生态度亲切但不轻浮,有威严又不粗暴,这样人家就会信任你。误会?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周宁:也会有这种情况,有时候需要详细问诊,病人会不耐烦:“你怎么会问这么多问题?”这就要看医生的服务艺术了。我曾经接诊过一位病人,是位20岁左右的未婚女性,因为肚子痛,被同事送来,我怀疑她是宫外孕,但她肯定死活不承认有过性生活。这时候,如果医生追问,或者当着别人说出你的怀疑,就会出麻烦;可要是不问,又难以诊断。我就请她的同事出去,然后“迂回”问诊,比如问她月经是否正常,最近是不是停经了,这样反过来证实自己的判断,患者就容易接受了。

  性传播疾病和不孕不育症也是非常隐私的话题。有时可能是男方的问题,有时可能是女方的问题,而妻子不愿意让丈夫知道,丈夫也不愿意让妻子知道。有的患者会说:“这事千万不要让我家属知道。”有的夫妻结婚多年不生育,但可能有别的性伙伴,这些问题往往难以启齿,就更需要医生有因人而异的问话艺术,切忌单刀直入。

  记者:有人说:在医生眼里,病人像一个产品,医生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您对此怎么看?

  周宁:我们有时一天要看三四十位病人,做十几例人工流产,说实在的,有时真是忙到“分不清男女”,没有时间过多考虑语言的艺术,因为问诊讲究艺术也是需要时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病人就不需要人文关怀。比如在美国,妇科检查时会用一个大孔巾,只暴露要检查的部位,其他部位都加以遮盖。医生看病人时,都有护士助诊,和病人谈话也有护士在一旁。对这些事情,我们有的是没想到,有的是想到了但没有条件做。比如很多医院的诊室都是大开间,一个人看病,一大群人围住医生,医生也非常无奈;有的医院作检查时几张床放在一起,连个隔帘都没有。现在许多医院都在努力改善服务,但有时因为条件所限,另外,一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当然,管理者、医务人员都有责任给病人多一些关怀。

  医生、患者和法律界其他人士的观点:

  ——什么是隐私?任何人不愿意被别人知道的事,就是隐私。比如一个人得了肝炎、艾滋病,其他人有义务保护这些隐私。医生因为工作的方便,更容易接近隐私,也就更加有义务保护患者的隐私。

  ——手术、检查时,患者应当配合医生,但在一种模糊的情况下,比如没有明确规定要不要脱光衣服,那么作为医方如何让患者更加舒服一些?医生是仅仅为了工作方便,还是做到工作和尊重患者两者兼顾?

  ——医院和医生如何尊重患者,这不仅仅限于隐私权。患者到医院有一种求助的意味,但并不改变双方的平等关系,对患者的尊重应当体现在行医的整个过程中。

  ——隐私权是否存在着扩大使用?患者在愿意让渡隐私权时是不是需要经济补偿?目前患者中“维权综合征”的出现,会不会影响医生诊治和医学的发展?

  不管怎样,患者到医院就医时的要求是会越来越高的。对此,医方不能漠视。最后,让我们看看医学界的前辈是怎么做的:

  “……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

相关阅读: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
疫苗也有“身份证”?探秘新冠灭活疫苗的“前世今生”
哈佛“长寿药“半年内普及,全民寿命突破100岁?
买药“满减不限量” ?医生提醒:乱吃4类药,上瘾后根本停不下来
头条!又一种降压药被曝高致癌!这次不是沙坦类,中国老人或都在吃!